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国牛津大学最近开发出一种仿生超级胶,其超强黏合力无与伦比,能将蛋白质分子黏在一起。这种胶可以用来“抓住”蛋白质,或者把蛋白质黏在物体表面,甚至用它来组装蛋白质和酶,黏合各种纳米结构。无论是在生物技术还是纳米技术领域,都是一件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正仔细观察礁石上的贻贝,即便周围不断有水流冲击,它们也总是能牢牢地贴在湿润的、滑溜溜的岩石上,这是怎么做到的呢?美国科学家于近期探明了这一奥秘,并已开始在实验室内模仿其中机制生产胶水。揭开贻贝之谜"在使用前,请确保被粘物表面的清洁和干燥,48小时后达到最佳粘贴强度。"如果贻贝也能表达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百科知识》2005,(5S):F002-F003
仿生学的概念是极其古老的。中国在3000年前就在研究桑蚕如何生产珍贵的丝线。但是,生物材料的结构为什么优于合成材料呢?科学家说:“众所周知,贻贝的贝壳很难打破。但大理石雕成的贝壳有同样的力度吗?不是的。可能轻轻一敲就能将其击得粉碎。两者的差别不在它们的成分。其强度都比碳酸钙高96%,而在它们的结构:大理石是粉状结构,而贻贝的结构就好像一堵砖墙。”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医用胶黏剂能代替手术缝合线用于伤口愈合,提供更好的液/气密封,可广泛用于表皮、内脏、心血管、骨和牙齿伤口或缺损的黏合/修复,是真正的"万金油"产品,但现有的医用胶黏剂普遍对生物组织黏附力弱。此外,除了手术伤口黏合市场,慢性伤口修复以及医疗美容和微整形则是胶黏剂更大的潜在市场。因此必须提高胶黏剂对生物组织的黏附强度并赋予其抗菌、促再生、祛疤、抗皱等功能才能将其更好地应用在上述领域。  相似文献   

5.
自从高温超导体发现18年以来,它们一直是个谜。这些铜氧化物陶瓷材料可以在远高于传统超导体所需温度以上无损耗地导电,尽管仍然远低于室温。物理学家们知道在两类材料中,超导电性都是由于电子配对后一起进入单一集体量子态而形成。但他们不知道到底是哪种“胶”把高温超导体中的电子粘合成对。提出了种种想法,但没有一个得到证明。最近一项实验研究表明,可以排除两种重要理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斯科特·怀特研制成功一种具备自我修复、或称“自愈”能力的新材料,可望解决复合材料出现细微裂纹、在航空航天应用场合构成安全隐患的问题。 复合材料由玻璃纤维、碳或其它材料与树脂混合而成,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从网球拍到飞机和宇宙飞船等各种场合。复合材料所遭受的损伤往往从细微的裂纹开始,随着裂纹的逐渐扩大而强度减弱、直至断裂。 这是一个技术难题,但科学家却采用了一种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复合材料中添加一种内部含有胶水的细水胶囊。胶囊的厚度只相当于一根人的头发丝的粗细,而添加方式则是把胶囊喷洒到目前仍然处于实验阶段的一种新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上。 当材料表面出现细微裂纹时,这些胶囊就会破裂,沿着裂纹的走向释放出胶水,弥合这些裂纹。48个小时后,在出现裂纹的受损部位,材料强度可以恢复到原先的75%。 但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们同时发现,在高温环境下,胶水的定型固化作用会受到阻碍,“自愈”过程会由于消耗的时间过于漫长而无法适用于许多应用场合。科学家表示,这种新型复合材料投入商业生产和应用的时机目前尚不成熟。 不过,怀特透露说,“自愈”材料投入实际应用的首选目标是宇宙飞船、人造关节和桥梁支架之类制作材料一旦出现问题维修人员难以或根本无法接近的场合。此外,科学家正在探索中的另一个应用场合是计算机印刷电路板,以解决这类通常是由多层板基材料压制在一起的电路板在生产过程中因为出现细微裂纹而只能报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荒漠中执行任务的军人,或是在太空中进行探测的宇航工作者,而今他们能够用一种非常简单的方法来焊接他们的仪器部件。这种方珐只带把一个金属薄片塞入所要焊接的部件之间而后把它点燃。这是美国材料科学家维赫和另一位合作者共同发明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科学家从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中得到启示,每一种生命体都经过了上亿万年的生存竞争和适应进化,炼就了一整套适应自然的物理化学机制,同时也极具信息处理能力。一方面生物分子是优良的信息处理材料,每一生物分子本身就是一个微型处理器,分子运动过程以可预测方式进行状态变化,其原理类似于计算机的逻辑开关。分子计算机的运行靠的是分子晶体可以吸收以电荷形式存在的信息,并以更有效的方式进行组织排列。凭借着分子纳米级的尺寸,分子计算机的体积将剧减。此外,分子计算机耗电可大大减少并能更长期地存储大量数据。目前,科学家正沿两条…  相似文献   

9.
将打印机、电脑和视屏一古脑地折起来装入你的钱包,这就是以色列专家为人们展现的纳米聚合体电子器件应用的一个未来景象。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和希伯莱大学近日宣布,他们在研究具有高能信息传输功能的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取得了最新突破,为实现这一梦想迈出了第一步。相关成果刊登在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使塑料发射近红外光将是把一个不可能的未来世界变成现实的开始”。研究之初,以色列科学家采用铒原子渗入有机材料的方法,结果得到的红外线非常弱,转化效率仅有0.01%。后来,此项研究的主持者之一、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的特斯…  相似文献   

10.
广闻博见     
钻石是现代工业的重要材料,各国科学家都在寻求利用废物搞人造钻石的办法。美国将下水道放出气体中的甲烷加热、《蒸气中得到碳,然后以782℃的高温使之结晶,得到微小的钻石颗料。日本把烟囱冒出的烟中二氧化碳与水蒸气混合加热,得到一种混合气体。气体在钻石合成装置中经加热后,钻石就生成了。日本研究人员还成功地用  相似文献   

11.
无土栽培是近年来植物栽培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項目。一般是把植物种进碎石块等材料里,并不时供給营养液。这个方法已小規模地用于温室生产。最近,国外有些科学家又进一步試驗把植物种在玻璃纖維材料里。結果证明,玻璃纤維具有很高的毛細管性能,不仅能很好地吸收和保持水分,而且能吸附溶解在水里的矿物盐,慢慢地供給植物的根吸  相似文献   

12.
无雾玻璃     
在日常生活中,总会碰到在浴室、眼镜镜面、车窗玻璃等物体表面产生雾气的事,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通过调查了解和查资料,我发现已经有人发明了无雾玻璃(镜片),但那是在玻璃(镜片)中加入金属丝,使金属丝发热,而消除产生的雾气,此法制作既复杂、价格又昂贵。于是,我想到了一种新方法:在玻璃(镜片)表面涂上一层膜,这层膜使蒸汽迅速消失,不能在表面形成水雾。它的制作方法简单,材料是明胶、明矾和水,制作时,按照一定比例,将明胶、明矾放入热水中加盖静置10小时,水浴加热至完全溶解,使其呈胶液状,滴少许酒精除去胶液中的气泡,加热胶液并均匀地刷在平放的玻璃(镜片)上,晾干6小时即成。 在完成此法的过程中,运用了缺点列举、比较、联想、组合等方法。经多次实验证实,用此法处理的玻璃(镜片),不会在其表面产生雾气。经专利查询,该发明在国内尚无记录,且制作成本低廉,便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快乐的科学     
快乐是个重要问题这里说“快乐是一个重要问题”,有两层意思。一是关于科学家之乐。那么多的科学家把科学探索视为快乐的事情,令我们思考一个问题:科学家的快乐是从哪里来的?二是关于公众(特别是青少年)怎样从科学得到快乐。有志于科学事业的青少年,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你是否从科学学  相似文献   

14.
据英《新科学家》2001年2月24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和哈尔滨半导体研究所组成的一个科研小组把一个装有一块半导体砷化镓熔化,但在中心留下一小片固体晶种,再使周围熔化的材料在晶种四周凝结,形成了直径20毫米、长100毫米的晶体。该研究小组用这块在空间得到的晶体制造出晶体管和集成  相似文献   

15.
技术的进步使我们不久就能用病毒大小的计算机取代DNA来设计人造微生物,并且可以不受蛋白质的限制而用硅、金属及其他材料复制这些微生物本身。这么做的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灰胶问题”。灰胶有很多功能并有极强的自我复制能力,它能在任何它所附着的物体表面上复制自己,它能以太阳、人造光源和化学燃料作为复制的能源。若把肉眼看不见的一点灰胶放在房间里的桌子上,如果平均每10分种它自我复制一次,那么用不了4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及其社会应用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当前人类已进入科学与社会互动的的更为频繁的"大科学"时代,科学家们也基本告别了专注于爱好,自由意志进行科学研究的小科学时代,科学技术活动总体呈现出大规模、高投入、组织复杂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特点。因而把社会责任纳入到科学家的责任范围越来越得到多数人认可。科学家在社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无一例外的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中,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从系统要素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以期能够探索一个更为清晰阐明的科学家社会责任范围。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木卫二上有"喷泉"的新证据科学家最近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观测发现,在木星的卫星木卫二上疑似有"喷泉"从厚厚冰层之下喷出。这意味着科学家将有可能更容易地研究木卫二的地下海是否存在着生命。科学家一直认为,这颗体积与月球相仿的卫星表面下有一个全球性海洋存在,其水量可能是地球海洋水量的两倍还要多。有水就意味着有生命存在的可能,不过木卫二地下海表面覆盖着数千米厚的极其寒冷而坚硬的冰层,很难直接开  相似文献   

18.
激光对人们来说已不再神秘和陌生。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人们经常可以见到它的踪影。它可“准确地完成外科手术,能充当小巧实用的粒子加速器,甚至还可以在实验室中再造太阳表面的白炽光芒。但是,科学家期望它能完成的下一项工作是:耗竭材料的热能,让材料像遥远的冥王星一样冰冷。  相似文献   

19.
介子的诞生昨天(1948年3月9日),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注视着波克莱(Berkeley),这美国的西岸的小城。在这里,一位二十三岁的巴西青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巨型回旋加速器中解决了这第二次大战以来绞尽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脑汁的困难问题“介子(meson)的制造”,他把它制造成功了。作者目前在此地虽然与波克莱近在咫尺,但是还没有得到详细的报道,不过这是一件轰动全世界的大事,所以不得不急急先向国人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介子(meson,mesotron)是一种使原子本身连在一起的东西,普通称为原子胶(atomic glue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2007,(8):9-9
壁虎能在光滑的墙面行走自如,因此,制造出像壁虎脚底一样具有神奇黏合力的材料一直是某些专家的夙愿。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利用碳纳米管研制出一种黏合材料,据称比壁虎脚底还要“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