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人文的兴起为红色文献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技术与方法。文章引入知识本体与知识图谱,对皖西红色文献进行细粒度关联,进而加快皖西红色文献数字化开发进程,为实现皖西红色文献资源的知识关联、聚合、发现提供新路径。以“书目框架模型”(BIBFRAME)为核心,构建知识本体的核心词表,从“文献”和“内容”两个层次设计实体的语义关联;依据知识本体的结构,抽取皖西红色文献中的实体及其关联,构建红色文献数据库,并自定义检索任务来模拟真实的检索需求;以“六霍起义”、革命英雄“舒传贤”和“红色事件地点分布”为主题,构建知识图谱并基于图谱进行知识发现。结果表明,知识本体可以有效提取皖西红色文献的实体数据并联结知识图谱以协助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与知识发现,佐证了以知识本体为代表的数字人文技术方法在红色文献研究中的使用价值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机构作为一种命名实体,在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构建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设计一套灵活可扩展的机构本体模型和词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在机构本体方面的研究比较有限,对于如何构建一套可扩展、可复用的本体模型,未见系统性的构建方法和可支持实际应用的词表。国外机构本体研究虽已成果颇丰,但现有的通用机构本体模型在支持机构之间复杂的关系揭示、机构的历史沿革描述等方面还不够深入,难以应对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针对上述问题,在现有国内外机构本体研究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借鉴领域知识本体的构建方法,文章试图设计一个在万维网上通用的、支持复用并考虑未来扩展途径的机构知识本体模型和词表,并以其在上海图书馆数字人文数据基础设施中的应用和实践来验证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张华 《档案与建设》2021,(1):31-36,30
采用文献计量法,梳理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现状,然后采用主题分析法,重点分析学界关于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主题,包括档案管理在数字人文研究中的角色、数字人文与档案工作策略、数字人文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等,总结并归纳,进而从加大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力度、重视国外研究成果本土化与时代性探索、持续丰富研究方法与内容三方面对国内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研究的未来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中国数字人文大会是国内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会议之一,也是加强中国数字人文领域专家学者交流合作、展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成果、探讨数字人文未来发展路径的重要平台。2021年11月6–7日,第三届中国数字人文大会以“时代经纬:迈向新文科的数字人文”为主题在南京大学召开。笔者以此次会议中的专家报告、专题讨论、青年论坛和案例分享内容为综述对象,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出数字人文研究中的新理念、新成果。总体而言,本届大会聚焦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数字人文研究的前沿与热点问题,深入探讨了数字人文知识生产范式,充分展现了数字人文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呈现出了数字人文学科边界不断拓展、交叉融合持续深入、研究视角不断丰富、研究技术持续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6.
朱春洁 《图书馆》2020,(1):29-35
文章通过对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录的流贬研究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专著进行统计,发现这些成果不平衡地分布在各个时期,其中唐、清、宋比重最高。结合关键词互现网络系统,不仅可以明了各时段的研究特点,同时会发现学界对不同时段的研究程度也存在较大区别,唐、宋、先秦的研究较为成熟,其他朝代则比较薄弱。这些现象的形成,与流贬人员及其作品的知名度、文献整理进展状况和主要学者的引领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电视剧艺术首先是时间的艺术,时间是电视剧艺术的绝对本体。电视剧是通过空间的立体视像,由时间赋予其特定的生活内容及艺术蕴涵,并遵循一定的序列与行程组接而成的,其所负载的时间观念及其表达是连贯整个电视  相似文献   

8.
靳文君 《档案与建设》2021,(4):12-16,11
文章调研以档案为核心资源的数字人文项目现状,分析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推进主题领域档案资源整合共享;把握档案部门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作用;均衡档案数字人文资源开发项目的发展;完善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档案数字人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期为数字人文背景下我国主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文献调研、数据建模、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等方法,在调研和比较CBDB项目、复旦大学史地所、台湾地区“中研院”GIS研究中心等中国历史地理数据库的建设及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图书馆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涉及历史地理数据时遇到的困境、目标和需求,探索在图书馆的数字人文项目建设中引入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利用知识组织和规范控制方法重组历史地理数据,实现历史地理数据在图书馆领域开放应用的目标,拉近历史地理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等图书馆用户之间的距离。本文重点研究历史地理数据在图书馆领域内的开放共享以及提供数据开放应用服务的方法,探索更为通用和大众化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基于知识本体和关联数据技术的实现方案。图4。表3。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10.
沉浸式数字叙事是融合沉浸式叙事与数字叙事的新兴叙事形态,目前已在数字人文项目中得到应用。本研究对沉浸式数字叙事进行全面调研,旨在为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提供参考。调查总结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和实现路径,发现当前沉浸式数字叙事的应用场景主要涉及四大领域,实现路径综合采用了多种叙事主体组织形态、叙事策略和技术手段。基于调查结果,建议沉浸式数字叙事实践可向平台化、多技术栈、多模态方向发展。最后,以“闽台缘历史文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为例,提出一种实用的沉浸式数字叙事项目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字人文实践的调查研究旨在发现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的关联要点与作用内容,为基于数字人文的档案管理描摹发展方向.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得出数字人文与档案管理关联的实践表现为:档案信息资源为数字人文提供内容支持、档案化为数字人文提供项目运营方向与方法、数字人文对档案管理认知和方法论的拓展,从中解析出两者的关联由档案领域融合数字需求的发展驱动,以档案活动全方位流程再造为支撑,并以档案对象的资源化关联整合为内核.由此,以数字人文为依凭,提出明确档案管理的问题导向策略、管理体系系统性拓展和档案管理的数字转型扩张等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国报纸作为“中华民国”历史的信息载体,具有高度的人文研究价值,其中隐藏的民国历史文化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之一。然而目前大部分收藏机构对民国报纸的建设开发仅停留在数字化阶段,缺少了对民国报纸的挖掘应用阶段。本研究基于中国历史文献总库——近代报纸数据库,针对民国报纸的内容特征与外部特征,结合数据库的元数据特点、新闻事件特点构建民国报纸知识本体,并以京剧艺术表演大师——梅兰芳作为实证研究主体,利用Gephi可视化工具构建面向梅兰芳的民国报纸知识图谱。从民国时期梅兰芳的文化外交、慈善义演、剧目演出三个维度分析民国报纸中记载的梅兰芳事迹,实现面向梅兰芳的知识挖掘。  相似文献   

13.
胡娟  柯平 《图书馆》2022,(1):16-23
文章聚焦文化遗产主题,利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国外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项目,归纳提炼了项目的立项依据、项目驱动、项目要素、项目成果和重点环节,分析其运行规律与特性,总结优秀经验并得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的启示。研究认为,我国开展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时,应当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商业机构参与文化遗产的数字人文研究,深入探索众包发展以及明确LAM机构在项目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数字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字人文服务已成为推动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方式,探寻数字人文服务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渠道将为数字人文学科化发展提供新动能。文章创新性引入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探讨数字人文服务的创新路径与发展趋向,并以上海图书馆为个案,阐释其在契合熊彼特创新理论框架下,供给数字人文服务的成功经验。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性工程,国内数字人文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亟须基于产品优化、技术更迭、市场转向、资源配置、组织变革五大维度进行创新转型,熊彼特创新理论与数字人文服务的融合成为数字人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从数字人文视角出发,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数字化及知识组织与可视化,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传承、普及与智能化服务做出贡献。[方法/过程] 采用自顶向下方法,参考BIBFRAME书目模型及中医药学语言系统(TCMLS)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本体模型,利用哈工大语言技术云平台LTP实现词性标注与三元组自动抽取,构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图谱。[结果/结论] 利用所构建的本体及知识图谱可实现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知识组织工作,知识图谱能够实现语义查询,为敦煌吐鲁番医药文献的智能化理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司莉  郭财强 《图书情报工作》2022,66(13):127-137
[目的/意义]对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在数字人文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梳理,以更好地把握其实际应用特点,明确数字人文领域知识组织的价值,并为后续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过程]采用文献调研法获取国内外数字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文献,并基于内容分析法对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元数据、本体、语义标注、关联数据等知识组织方法与技术贯穿数字人文的始终,是数字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知识组织可为数字人文资源的组织提供解决方案与方法工具,为人们观察文化现象历史演化提供新视角,赋予人们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能力;知识组织在数字人文领域发挥了方法价值和中介价值,为数字人文领域资源的组织与利用提供方法工具,充当用户与数字人文领域资源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9.
档案编研是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推动档案工作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的档案编研大都由人工完成,其主观性成果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商榷。本文将数字人文理念融入档案编研的三个层面中:在搜集层面,引入布拉德福定律及引文分析辅助获取档案信息资源;在加工层面,引入主题挖掘方法客观挖掘潜在的子主题;在展示层面,通过借助词表、本体、可视化工具实现编研成果的再加工和可视化展示。本文提出的方法作为档案编研的辅助性方法,用以保证档案编研工作的更客观性、更全面性、更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数字人文在世界范围的兴起和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以往研究多聚焦数字人文的技术问题,而忽略了人文学者这一重要参与主体。本文通过多案例研究探索中国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现状;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和观察法,对11位典型的人文学者进行纵贯数据收集;综合运用质性分析方法,归纳出18个影响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用于解释中国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相关理论。研究发现,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的动机是二元的,包括主动动机和被动动机;在二元动机的共同作用下,人文学者参与数字人文产生了阶段性的信息需求和参与行为,进而演化出三种参与路径:阶段式假性参与、自我调节性参与和外界干预式参与;每种参与路径的产生有其发展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且可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对应着各自的要素特征。通过聚焦人文学者,揭示了人文学者信息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信息行为的复杂性,并提供了一种基于过程研究的全面理解人文学者复杂信息行为的方法,扩展了信息行为的相关研究,也为理解数字人文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新的思路。图4。表5。参考文献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