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交际是语言最基本的功能,英语教学交际化是新时期学校英语教学的核心。学校英语课程设置决定了英语教学质量,因此,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角度进行英语课程改革就成为新时期英语课程改革努力的新方向。文章分析了技工院校英语教学培养学生多元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从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角度就技工院校英语课程改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关薇  马冬 《林区教学》2012,(12):63-64
以齐齐哈尔高等师范专科学校2009级应用英语专业学生文秘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材料为基础,揭示了学生在文秘英语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的欠缺,阐述了文秘英语课程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高等院校在文秘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3.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堂教学是达成这一任务的主阵地。但是《英语课程标准》还提出:教学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4.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英语课程应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挖掘学生学习内在动力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逐渐适应英语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其旨在要求英语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外,还应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立足城郊接合部小学英语教学实际,依托英文绘本阅读教学,结合课堂实例,试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培养小学生英语学科素养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洪海梅 《成才之路》2009,(32):68-69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实践也证明,要让学生学好英语,首先必须培养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并指出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中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8.
引言: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要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现在实施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对综合语言的运用能力。”而英语听力居于语言四大功能首位,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必经阶段。  相似文献   

10.
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资源策略是英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新英语课程标准把学习策略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其中把资源策略阐述为“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新课标还制定了资源策略英语分级目标,以此推进初中生英语课程内外的学习资源的探索和开发,并努力促使学生资源策略的形成。但有关调查显示,当前初中生的学习策略运用水平一般:外语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不大了解,对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意识非常淡薄。  相似文献   

11.
王燕 《考试周刊》2012,(15):87-88
国家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能力发展,为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英语课程标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机会,培养学生英语口语交际的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这就指明了英语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性质,指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英语课程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这无疑是对在英语教学中是否善于渗透情感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情感渗透在英语教学中的缺失2011版《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其强调了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16.
金明 《考试周刊》2011,(24):149-150
《小学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含的语言知识中要求在强化学生的语法教学。  相似文献   

17.
薛悦 《山东教育》2013,(10):53-53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英语是学生接触西方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为了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西方文化,促进学生忧患意识,增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高校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阐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与国家意识的内涵与特征,从教师、教材、课堂三个方面,探讨基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培养学生国家意识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9.
浅谈英语课程改革中的情感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培养学生的情感列入课程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又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载体。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既意味着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认知和探究,又意味着能创造性地进行语言输出,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