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双高计划”十大建设任务中的核心任务之一。“双高计划”院校要找准定位、明晰路径,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方向,围绕产业、企业关键技术需求,依托高职院校专业群聚集、共享资源丰富、人才培养产出高效等优势,以技术服务、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三个方面为抓手,打造硬核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2.
“双高计划”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地方高职院校缺少高水平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并存在平台缺乏领军人物及科技创新团队、科技创新水平不高、平台管理机制不完善、技术技能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创新“反哺”教育机制未确立、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省级科研平台协同构建校级技术技能创新服务中心,打造技术创新服务师资团队、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完善平台管理机制、开拓校企合作渠道,并通过社会服务、企业资助、科技项目资助等多渠道解决平台建设与运营经费。目前,初步形成以校内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关键时期,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对接区域产业发展、实现校企协同创新的重要举措,但目前仍存在运行管理效能不足、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协同化服务能力欠缺、人事管理制度落后、评价功能和激励效果不明显等问题。高职院校应对接科技发展趋势,推进多元主体深度参与,提升科研资源核心价值和共享程度,打造平台协同式服务能力,制定科研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形成以“共享、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平台管理模式和评价激励措施,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科研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地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以及难以产教融合的成因进行了论述,并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基于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平台,探索高职教育与工业园区协同创新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需要更加注重创新要素与产业要素的融合,并结合高职院校的资源优势进行有效整合与发展。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背景下,扎根园区,根据自身的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优势资源与企业进行合作,赋予了"院园融合"以新内涵。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明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情况、涉农高职院校“二主体、三融入、四递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型,提出构建涉农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孵化基地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搭建多元共建和管理的涉农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共建政府主导的涉农特色众创空间型涉农创业孵化基地、构建“四递进”的涉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构建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形成“双项目+双导师”制创业孵化模式等策略,并总结产教融合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聂琪 《科教导刊》2022,(2):19-21
2019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关于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将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以下简称"双高"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全国艺术职业院校有三十多所,作为行业特性较为明显的高职院校,如何依托行业发展的背景,建设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是一个值得广泛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从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背景出发,梳理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存在的问题,找出艺术类高职院校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重难点,通过对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明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8.
深化产教融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举措,指明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与改革方向.因而,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构建路径探究成为一项颇有意义的教改项目,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橱柜学院为例,辨析产业学院的概念和内涵,探究产业学院构建路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明晰办学定位、健全完善组织架构、合作开发课程体系、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团队等解决思路,以期为当前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新是增强大学生创新意识,开展创新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还存在起步晚、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创新氛围等问题,为加强高职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还需从构建管理体制、组建创新团队、建立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鼓励更多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中存在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建设团队水平有限、科研成果偏少、成果转化及应用率不高、平台的内外联动性不够和建设及其管理亟待加强等问题,需要采取明确平台建设原则,“三方”聚焦产学研用、构建全新“大平台+”,确保服务功能的完整性、明确平台服务类型,提升服务供给质量、高起点确保平台硬件的先进性,持续性充足投入促进内涵建设、打造科技创新服务“研究型”教师队伍、健全科技创新服务成效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1.
汤惠淋 《广西教育》2023,(18):131-136
本文结合当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趋势,论述以就业为导向的“五融合”育人模式构建思路,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其实现路径,提出高职院校可通过将学院专业布局与地区产业发展相融合、学院育人资源与社会多元力量相融合、人才培养方式与行业实际需求相融合、实践教学活动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人才引进相融合的“五融合”模式,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深度融合,带动人才链与创新链快速发展,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不仅是校企合作的桥梁,也是推动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对促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起到全方位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由于教学实施中存在时空限制,高职院校相当数量的校企合作项目层次较浅、形式单一。高职院校应以产教融合为最终目标,充分思考校企合作在实现“全链条、全要素、全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整校校企合作路径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破解人才培养改革中的“瓶颈”,从而巩固和强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  相似文献   

14.
学校和企业开展校企深度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非常重要。但学生期望过高、政府服务意识不强、企业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校企深度合作困难重重,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从政府宏观调控、学校主导、技术创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双文化"育人等几个方面入手,深入研究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及实施效果,对于全国其它高职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次提出"2122"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在物流管理专业应用之后,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是由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协同推进的价值生成系统。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团队基于神经认知理论、行为学理论等多学科领域的新成果,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整合优化校内外教育资源,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建设。  相似文献   

16.
"学生技能创新工作坊"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专业技能水平,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对有效的手段。从工作坊提出的背景出发,结合学生的实践,从工作坊的概念、背景、教学优势、工作流程以及获得的阶段性成果等方面来探讨这种新型模式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10年来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为例,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加强与高端医院的深度合作,健全协同育人体制机制,构建师资互用互培制度,协同开发专业教育资源、协同创新技术项目,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实践表明,该校外实践基地可全面提高高素质技术技能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8.
协同创新是高职院校破解发展瓶颈的战略选择,管理协同理论为推动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基于管理协同理论解读高职院校协同创新机制,以资源共享为导向,以实现协同效应为目标,重点突出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科研机构和行业企业的有效协同,构建各主体资源要素的整合、优化、共享机制是推进高职院校协同创新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当代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分析辽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创新团队在师德师风、教学能力、课程思政、双师素质、“1+X”教学指导能力、科研能力、技能大赛指导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信息化技术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及问题,提出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教学团队创新能力、突出专业建设内涵和职业导向、提高团队专业教师“双师”质量等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20.
体制机制创新在地市级高职院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地市级高职院校体制机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区域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实用技能性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此必须形成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即地方政府统筹机制、多元办学体制与办学模式、校企合作长效机制、行业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