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捉迷藏"游戏是儿童喜欢的游戏之一。这个游戏取胜的关键取决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情况。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寻找者都需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自己躲在哪儿最安全?  相似文献   

2.
一、捉迷藏游戏"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逮人儿"、"藏模糊"、"藏蒙个儿"、"蒙老瞎"等。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大同小异,通常是这样的:用猜拳的方法选出一个小孩儿做捕捉者(又叫当猫人),另一小孩儿用手绢、布条蒙住他的眼睛或让他面墙背对大家数数,一般数到100,其余的小孩儿则分别躲起来做被捉者,数数完毕后,被蒙眼的小孩儿则去寻找已经藏好的人,被逮住的人代替被蒙的人继续游戏。如果捕捉者长时间找不到藏者,藏者自动现身,捕捉者输,继续做捕捉者,如果是几个人都被逮住,这几个人就要再一次用猜拳的方法来选出当猫人。  相似文献   

3.
若结识一个心理学家,或那些从事心理学工作者,人们可能都会试探性地问他们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但我们很少向儿童问这样的问题,那么,儿童是个心理学家吗?他们能够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吗?我们先从一个儿童喜欢玩的游戏“捉迷藏”说起。我们都熟知“捉迷藏”的游戏,这种游戏取胜的关键是“躲藏者”必须让他人不知道自己躲藏的地方,不好找寻到自己,这样,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躲藏者”和“找寻者”都必须要揣摩对方的心理,想一想哪是安全的地方?他会藏哪?成人在与儿童玩这种游戏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时,成人作为“找寻…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民间儿童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正面临着衰落的危机。本文以捉迷藏游戏为例,揭示民间儿童游戏的特点、价值、历史演变,并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其衰落的原因作出阐释。二、“捉迷藏”及其意义“捉迷藏”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儿童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又被叫做“藏猫儿”、“藏模糊”、“藏迷”、“蒙老瞎”、“藏没(m u)”等。不同孩子学习捉迷藏的方式是相似的,这反映在不同年龄阶段、具有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孩子对此游戏的反应是基本相同的。捉迷藏游戏在不同地区的玩法各不相同,但大同小异。通常这样来玩:…  相似文献   

5.
心理理论是了解儿童社会认知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当代发展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捉迷藏游戏是各年龄段儿童最常玩、最喜欢玩的一类游戏,本文主要从生活中儿童捉迷藏游戏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水平,最后提出了一些启发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是近年来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具体的捉迷藏游戏案例,对其中儿童的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捉迷藏游戏,从完整表达游戏的规则和想法、灵活运用游戏策略、运用丰富的情绪表达等方面入手,促进儿童心理理论和执行功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刘小娟 《山东教育》2012,(12):30-32
民间游戏,如跳皮筋、捉迷藏、滚铁环等,是人们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能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和不同性格的儿童的要求,深受儿童喜爱。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孩子们的游戏变得"高级"起来,曾广为流传的民间游  相似文献   

8.
藏匿     
有一些古老的游戏在城市里悄然而逝了。在辽远的山乡,它依旧带着质朴的气息,为乡间的孩童接受和使用。捉迷藏,可以称得上蒙着阴翳之美的游戏。暮色下来了,草垛、灌木、篱笆、瓜棚,都可以形成目击的障碍,作为躲藏的居所。在昏黄并逐渐递进的浓郁气味里,寻找的难度随着目力的下降而增大。月亮从东山渐渐浮起,影像恍惚迷蒙,似花还似非花——如果他不可能找到一个藏匿者来替代他,他只能无休止地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9.
居宇博  顾丹娜 《山东教育》2020,(12):F0004-F0004
"报告!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收到!新型冠状病毒捉迷藏游戏开始了,请大家都躲在家里不出门,千万不能被它找到……""发热、咳嗽,要戴好口罩到医院发热门诊去,可以拨打120……"在孩子们的眼中,这一场全民参与的新型冠状病毒阻击战,就是一场跟病毒捉迷藏的大型游戏。居宇博小朋友说:"妈妈,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到处找朋友,谁被它找到,谁就会生病。  相似文献   

10.
小猴学滑雪     
冬天到了,天空中下起了大雪,树林里一片雪白,美丽极了。小熊、小兔、小猴和跳跳虎都出来了,它们要做游戏,游戏的名字是"滑雪捉迷藏"。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习惯于从儿童学习与发展的角度对游戏的价值进行无限展开和剖解,其实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还在于其成就儿童幸福的潜质。儿童游戏的福祉,一方面会嵌入儿童学习与发展中,宏观而纵向地弥漫儿童终身;另一方面会以微观的形态发生于游戏的实际过程之中。这种微观的幸福,是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具身获得的,是一种真真切切的快乐和实实在在的经验,它们超越物质、超越功利,直抵儿童的精神世界,需要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守候。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微观幸福,是游戏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所要追寻的。具体来说,教育者应让儿童在游戏中获得“存在”的幸福感、“实现”的幸福感、“收获”的幸福感、“相遇”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2.
活动区游戏是目前幼儿园教育中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要让活动区游戏真正回归儿童,让幼儿在其中收获快乐与成长,需要幼教工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究儿童的活动区游戏,从儿童本身、儿童的游戏精神、儿童在游戏中的成长三个方面来思考回归儿童的活动区游戏的创设、支持与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游戏是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幼儿一项基本活动,研究幼儿游戏是幼教工作者首要和必不可少的任务。民间儿童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作用,对儿童各方面发展影响是巨大的,作用是其他游戏无法替代的。幼教界应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挖掘民间游戏精华为培养幼儿所用,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是通过各种游戏学会生活、劳动及与成人交往的。在空气新鲜的地方做游戏,如打球、跳绳、捉迷藏、跳格子、互相追逐,等等,有助于发展孩子们的灵活性、速度和耐力,能够促进他们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优良品质。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如果家长能亲自参加孩子们的游戏,那就更好了。学龄前儿童跟家长一起做游戏就比较容易掌握各种动作。大人能教会  相似文献   

15.
幼儿快乐的源泉来自"游戏精神"。游戏是儿童期身心发展的必然产物,源自儿童内心的需求,与儿童精神发展水平、特点相吻合,是最自然的一种精神展示方式。游戏精神是让游戏回归儿童生活,倡导回归本真的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关注儿童当下的快乐,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持续体验到一种自娱娱人的、开放和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1]美国教育家杜威(Dewey)倡导让儿童"从做中学";[2]有着幼儿教育之父之誉的福禄贝尔(Froebel)提倡游戏教学法,他认为:"游戏和语言是儿童生活的组成因素"。  相似文献   

17.
<正>跳房子又称为跳方阵、跳方格,是一种世界性的儿童游戏。在我国,跳房子流行于20世纪后半叶,是当时最方便、最受欢迎的儿童游戏之一,可以增强肢体肌肉关节机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培养机智、果断的意志品质。在我园的民间游戏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发现"跳房子游戏"作为传统的户外游戏类型,它的精粹在于跳跃,保持身体平衡和弹跳能力。我们在将此游戏引入幼儿园里时,通过"跳房子"图案、材料、游戏规则等方面的变通,使之成为现在孩子欢迎的游戏。同时  相似文献   

18.
贴膏药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很多游戏,比如弹弹珠、丢沙包、捉迷藏……我小时候还经常玩一种游戏,叫"贴膏药"。你们知道"贴膏药"怎么玩吗?我来告诉大家。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儿童而言,游戏是他们发现、探索、体验生活的一种方式。儿童的"学"需要游戏,教师的"教"就要具有游戏的精神。习作教学如果能够满足儿童对游戏精神的需求,贴合儿童生命成长的规律,那么真正的教学就发生了。一、创设具有游戏功能的语境儿童学习写作是需要语境的。习作语境通常回答了谁在写、写给谁看、为什么写的问题。有语境的写作是真实的写作。创设一定的习作语境  相似文献   

20.
童年体验提供了一个认识儿童世界的有效途径。通过考察童年体验发现:儿童生而就是生活者、游戏者和学习者,其生活、游戏和学习之间相互交融,并由此构成多维交叠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