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者们多研究言语交际中的真实礼貌,而忽视了虚假礼貌的广泛出现,并且研究较少。本文从人际关系管理论的个人层面和社会层面来分析虚假礼貌的涵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徐婧 《文教资料》2011,(14):45-47
拒绝言语行为作为日常交际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受到了语用学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以Austin和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Leech的礼貌原则和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礼貌补救策略为框架,主要探讨交际者在实施直接拒绝言语行为、间接拒绝言语行为和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时是如何体现出礼貌原则的,旨在验证在实施言语行为特别是拒绝言语行为时,采用礼貌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姚颖 《文教资料》2012,(3):31-32
虚假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言语行为的一种。在拒绝言语行为中,有时尽管拒绝者拒绝了请求者的帮助或请求,但并非真心拒绝。这种非真挚的拒绝言语行为是虚假拒绝言语行为。这种拒绝是出于礼貌或是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虚假拒绝言语行为具有虚假性、共识性、矛盾性和非公开性。虚假拒绝言语行为的实施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交中礼貌性的需要。这种言语行为是与中国特有的文化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5.
虚假拒绝是汉文化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语言现象,但目前对于虚假拒绝的系统研究可谓是一片空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等西方经典语用学理论无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虚假拒绝作出合理的解释。虚假拒绝在表现形式上是威胁面子的不礼貌行为,但本质却是礼貌的。礼貌有表层礼貌和深层礼貌之分,虚假拒绝是表层礼貌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言语交际中的一种言语行为,道歉语通常用来维护人际和谐关系和交际双方的形象。该文以公众人物的道歉言语行为作为切入点,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公众人物道歉语的语用策略及其效果,并分析语言交际中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传统言语礼貌研究的不足,运用关联理论,从语用推理和认知语境两方面对言语礼貌进行了解读,认为言语礼貌是听话人的一种认知期待,是听话人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礼貌现象早已是社交语用学研究关注的元老级话题,但社交语用研究中大多关注礼貌,对虚假礼貌相关研究甚少。基于文献研究不难发现,现存虚假礼貌研究呈金字塔形,理论建设被学者们所忽略,国内现有关于虚假不礼貌的研究大多基于李成团,冉永平(2014)的理论研究而做出语用分析,总结分析语料而提取理论者却少之又少。因此,基于语料分析,本文从不同的交际主体考虑,参照礼貌现象,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虚假礼貌。并尝试对现存虚假礼貌实现方式,语用理据,以及语用功能做出补充。  相似文献   

10.
虽然礼貌研究与不礼貌研究都涉及到虚假礼貌,但鲜有学者把虚假礼貌单独列出进行深入的探讨。基于此,本文对虚假礼貌的相关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借助身份构建理论分析了交际中虚假礼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戴嘉谊 《海外英语》2014,(10):234-236
道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于维持和挽救人际关系的一种言语行为。该文选取了公众人物这一与以往不同的研究对象,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研究基础,旨在透过公众人物的道歉语探究不同的道歉策略及其语用效果,并指导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选取最有效的道歉策略,从而达到预想中的交际意图,完善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非礼貌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策略中的一种,在日常生活、戏剧话语中常见。Culpeper和Bousfield以BrownLevinson的礼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不礼貌原则、回应框架以及相应的非礼貌策略。以《甄嬛传》中的女性人物对话为语料,使用非礼貌策略详细解析剧中人物通过怎样的话语策略触发、传递非礼貌言语行为,阐释非礼貌言语行为在戏剧话语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3.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其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 ,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 ,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 ,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况新华  伍林芳 《海外英语》2012,(19):236-238
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5.
面子问题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自Brown Levinson提出礼貌理论以来,面子-礼貌研究的经典范式受到诸多追捧,但同时也饱受争议。20世纪中后期以来,国外学者开始更多地将研究重心转向于不礼貌现象。基于礼貌理论的框架,Lachenich,Austin and Culpper分别提出了各自的非礼貌论。本文意在从Browm Levinson提出的面子理论和Spencer-Oatey提出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下的面子概念来探讨不礼貌言语行为中的面子问题,分析和对比在不同面子概念下,不礼貌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相声中不少大胆直白的侮辱性话语,令接话者颜面尽失,这些话语就是虚假不礼貌的一种。这些话语没能引发冲突,相反却成功地取悦了观众。追求人际和谐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原则。本文从Spencer-Oatey的人际关系管理理论分析相声中使用的虚假不礼貌言语策略,发现在交际中虚假不礼貌语言本身不会造成面子伤害,反而能够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和谐关系的达成是一个动态的相互联系的过程,要综合考虑交际双方的社交平等地位和情感互动。  相似文献   

17.
语用学是关于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来达到成功交际的理论,礼貌准则在语用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言使用目的的很好体现。在现实社会中,由于语言运用不当而引起的误会、摩擦十分常见,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礼貌的言语活动正是由一系列语义相关的话语构成,也是参加语言活动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拒绝语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经常遇到的一种言语行为.中国人在商务背景下通过电子邮件运用英语进行拒绝的言语行为,在其表达方式和策略使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倾向性,因而具有一定的语用特征.本文以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为理论依据,通过抽样分析,总结出中国人在商务电子邮件中英语拒绝言语行为所呈现的程式化、间接委婉、人际关系取向及语言正式等特征.  相似文献   

19.
英语模糊限制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恰当使用可使话语缓和含蓄、礼貌客气、灵活有效,从而更好地改善和维系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使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实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委婉语是一种营造和谐氛围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确保语言交际顺利进行的常见的言语手段,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从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的角度可对委婉语进行分析, 总结人们在交际中经常使用委婉语的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