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之法,郭沫若曾说:“于无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有效的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我”“真”“美”是本人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指导中总结出的三字“经”。“我”字体现的是以我为主体的写作理念;“真”的情感是写作的动力;“美”的语言则彰显出个性。  相似文献   

2.
赵敬 《考试周刊》2011,(64):53-54
记叙是写作的基本功,是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因而记叙文是初中生写作的基本文体,也是中考写作的首选文体。作者结合中学生的写作问题与佳作要求,提出记叙文写作“五要”,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以读促写”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写作教学模式,其教学价值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可。但是,由于记叙类文体的结构和语言的灵活性与特殊性,针对该文体的“以读促写”教学很难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试从叙事学理论中寻找记叙文“以读促写”教学设计的新思路和新视角,使教师能够从叙事文本中准确地捕捉“可迁移的写作策略”,并就此展开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而逐步引导学生达成由“输入”向“输出”的迁移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声乐教学中“情”“意”“声”“技”的相互作用及辩证关系的论述,力图达到“以情为先”,“以意引声”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文练笔是以课文为凭借,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以读写结合为突破口的写作方式,由于训练效果好已得到越来越多语文老师的青睐.如何进行随文练笔呢?本文注重从“情”练笔、由“形”仿写两方面践行.  相似文献   

6.
初中多以写记叙文为主,笔者在这里就学生怎样写好记叙文,根据多年实践,谈谈如下的思考。我认为,要想把记叙文写好,就必须在“真”、“情”、“美”、“新”四个词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文章围绕以“情”引“趣”,先介绍在化学课堂中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作用,然后阐述为了更好地引“趣”化学教师所创建情境的种类,最后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阐述如何借助生活情境引“趣”,旨在通过此为学生构建快乐学习化学的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8.
郝晓宏 《语文天地》2013,(12):54-55
记叙文写作常见的毛病就是“无我”。在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中,“我”只是文中的一个人物,仅仅是完成情节需要的一个角色,于是文中的“我”显得很苍白、微不足道、无关紧要。  相似文献   

9.
【实验背景】 记叙文写作教学包含审题、立意、选材、构思、撰写以及评改等诸多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面对这样的困境,我们本着“伤其十指不若断其一指”的原则,试图开展一种“究其一点以统摄其他”的记叙文写作教学微实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写作”成为一种新型的作文教学方法,通过“微写作”教学可以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真实的情境中为学生提供写作的任务。本文对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微写作”教学的具体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亚莉 《课外阅读》2011,(9):313-314
记叙文因其线索清晰,文笔明快成为学生考试时的首选之作,然而从历年考试来看虽然有不少考生选写记叙文,但写作状况不理想。怎样才能把这一常见文章体裁写得精彩?“五个一”记叙文作文法给学生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杨静 《文教资料》2013,(4):172-173
本文就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论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实施有趣教学,以“巧”激趣,以“感”激趣,以“情”激趣,以“境”激趣,以“变”激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由于从西方传入的“直言”方法与“五四”新诗人以思想解放为特色的文化心理相吻合,因此“直言其理”、“直言其事”、“直言其情”被大量地运用于初期白话诗的创作之中;胡适的《尝试集》中的诗歌十分突出地采用了这种“直言”形式。另外,以“五四”时代思潮为精神底蕴的初期白话诗,也在自宋以来的“以文为诗”的线索中找到了新诗“直言”形式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以文为诗”一方面为初期白话诗建立了一种更适合于表现新诗人精神世界的新形式,另一方面,初期白话诗试图通过“以文为诗”达到“借历史以正名”的目的,这一事实本身,也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体现了新诗对传统诗学“话语原型”的“重温”,反映了新诗与传统诗学必然的“血缘”联系。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2月13日至14日,第二届“语参杯”研讨会在湖北襄阳市隆重举行。写事记叙文写作教学与写人记叙文写作教学该如何教成为本次会议研讨的“焦点”,六节研讨课弘“道”扬“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其中清华附中王君老师的公开课,变课堂为师生写作的“道场”,从教学生“立足生活,认识生命”的高度看待记叙文的写作,高屋建瓴,...  相似文献   

15.
《曹刿论战》(初语六册)有一段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关于句中“必以情”之“情”的释义,现代各家注本颇多争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一、中学语文课本注:“情,实情。”二、冯其庸《历代文选》注:“情,情理。”三、郑天挺《左传选》注:“情,诚心。”四、首都师大《中学语文教学》1979年第5期引《周礼·小宰》郑玄注,释“情”为  相似文献   

16.
前修时贤说《蒙》卦初六爻之贞兆辞“以往吝”,歧义颇多。本文通过对《周易》古经含“往”字的句式的归纳分析,认为“以往吝”之“以”为衍文。  相似文献   

17.
记叙文的核心与灵魂是情感,文章“是否具有真情实感”已成为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一把重要的评分标尺。记叙文的核心价值集中体现在“真情”上,这也是初中作文指导的关键。结合初中生写作的实际,指出了作文情感“含金量”不足的几种状况,并提出了提高初中生作文情感“含金量”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由于信息不对等、定位不准确、目标不明晰,中考写作复习常常处于名存实亡的尴尬境地.中考叙事性记叙文写作复习当以“评分标准”为逻辑起点,以查漏补缺为基本定位,在“可为”的范围内,从“规范记叙文”到“厚实记叙文”再到“优秀记叙文”,分三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写作复习指导.  相似文献   

19.
在指导学生记叙文写作时,总结了一个“五度选材法”,即角度---视角要独特,深度---内涵要深刻,厚度---内容要丰厚,温度---情感要真挚,速度---信息要最新,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中作文教学开展多样化的“微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消除作文写作的畏难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本文分别从挖掘教材,训练文本类“微写作”;跨越媒介,训练生活类“微写作”;分解作文,训练备考类“微写作”;定位视角,训练总结类“微写作”等作文训练方法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