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思辨性阅读与批判性思维密切相关,是学生在学习文本、理解文本的过程中,进行深入理解,独立思考,对文本和作者进行反思质疑、分析评价,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一种分析和判断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呢?  相似文献   

2.
<正>思辨性阅读是指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以思辨能力为指导,以批判性的思维开展阅读活动的教学方式。阅读是学生对文字信息进行感性和理性认知的过程,思辨性阅读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求知”的过程,要求学生不再被动地阅读,而能对文本进行反思。思辨性阅读与一般阅读的区别在于,它更强调思辨性质的阅读目的和相应阅读技能的运用,学生在阅读时要运用发现、实证、分析、综合、辩证等思维技能对文本进行分析。本文以《精卫填海》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思辨性阅读教学“五法”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3.
美读激情。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范读课文,“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以声传情,可为学生创设阅读审美的情境。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才能产生审美愉悦。披文入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再现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荷塘月色》时,应扣紧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的重点语段,体味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受作者那超越现实的“宁静”和回归现实的“…  相似文献   

4.
[小引] 凡读过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人,无不为月下清幽美妙的荷塘所陶醉,为荷塘中朦胧柔和的月色而动容,然而当不少人满怀向往在清华园寻找到那荷塘月色时,却又发现那里并没有醉人的诗意,荷塘月色非常平凡。为什么会这样呢?不是我们的感觉不敏锐、头脑不聪慧,而是由于我们用的是日常感觉,朱自清用的是审美  相似文献   

5.
对《荷塘月色》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结构分析法,学生难免对该文缺乏深刻的认识。而采用审美阅读的方法,效果则大不相同。文学欣赏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审美过程。西方美学强调视觉、听觉感官的审美功效,中国美学则强调“五官整合”。用审美阅读方法阅读《荷塘月色》,就是在课文中寻找各种感官的思维。听觉。“墙外孩子们的欢笑声”不见了;妻在屋里“哼着眠歌”。我想听孩子们的欢笑声,听不到;我不想听妻的眠歌却听得清清楚楚,难免心情苦闷。故而决定出去走走———去荷塘的原因。到荷塘之后,“我”听到两种声音:一是现实中的“树…  相似文献   

6.
付守爱 《教师》2023,(11):27-29
思辨性阅读能力是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的能力基础,学生只有具备思辨性阅读能力,才可更为深入、更为透彻地理解文本的内容、主题等。基于此,培养与提升小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围绕此诉求,文章作者从统整教材内容、分析培养要求两个层面,明确语文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怎么教”,让学生能够在想象、质疑、预测的过程中,逐步提升思辨性阅读能力,转而挖掘阅读文本中的深层信息,达成深度阅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我在教学中体会到,类比教学的运用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大有探讨的必要。 首先,通过类比,可以使学生尽快掌握同体裁文章的相同与不同的写法。比如高中第一册第五单元5篇散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但在具体写法上各有不同。《荷塘月色》抓住了月色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景物特点来写,在写景之中流露出一种不满现实、幻想超脱现实的淡淡哀愁和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之情;《绿》抓住梅雨潭水的特点——“绿”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语境里,“天地人合一”是最高的追求。《荷塘月色》所写的不只是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应当看到荷塘所处的位置为“地”,“月色”所代表的则是“天”,中间还有一个代表着“人”的作者。《荷塘月色》集齐了天、地、人“三才”,因此也自然具有了“合一”的意蕴。解读《荷塘月色》,就是在寻找生活和自然的美。作者心中有所期待,因此看到了荷塘月色之美;读者心中有所期待,就能看到荷塘月色之美。所有的这些美,都是“合一”之美。  相似文献   

9.
文鹏  陈瑶 《四川教育》2023,(10):44-45
高质量的阅读需要学生具备辩证、批判、创造等思辨性认知能力,多维度、全方位地思考和分析问题。“社会新变”的外部现实和“个体发展”的内在需求,促使教师要依据新课标的内容与精神,倡导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是一种培养学生采用思辨的方法审视文本的阅读态度、习惯与方式。教师要成为具有思辨能力的阅读者、设计者、引导者,从把握思维生长点、连成思维牵引线、促进思维可视化、推动思维再升级四方面开展思辨性阅读教育。  相似文献   

10.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以感悟类文本为例,借助SOLO分类理论,通过聚焦三次课标中“教学建议”的变化,寻求以“阅读中寻思维原点、讨论探究中循运思理路、反思评价中探内容构建”的思维范式路径,形成以逻辑思维为核心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思维范式,发挥其促进思维能力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明确写着:“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不是哪个年段的...  相似文献   

12.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辨性阅读深入解读文本,从而把握文本主旨、探索内在情感、学习写作方法,进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语言特点,提升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探究文本结构,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品味民俗细节,促进学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品析人物形象,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整本书思辨性阅读的过程是从感觉与情感层次走向分析与理解,再走向论证与评估,包括细读文本展开对话、质疑批判书中观点、专题学习写作特色、反思重建阅读价值等四个层次。整本书思辨性阅读教学是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视角强化和突出阅读的本质特征,最终目标是对人的精神力量的发现和开掘,旨归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和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语文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通过开展思辨性活动、提出思辨性问题及搭建思辨性阅读支架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展开思辨性表达。这样教学,能促进学生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5.
<正>思辨性阅读可以使学生以一种理性的态度去看待文本,获得对文本的真正解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中对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进行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师要依据课标注重对学生思辨性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以把提升学生思辨性阅读能力的教学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
《荷塘月色》是一篇传统篇目,不知有多少老师教过,有多少学生学过,有多少人对其中描写荷塘月色的句子能倒背如流。以前也教过两次《荷塘月色》,基本上是按照通常的方法,先引导学生学习4、5段写荷塘的部分,细细地分析写荷塘的优美语句,让学生背诵,然后再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含义。课上完了,学生对文中流露出的朦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学生通过鉴赏、阅读、交流、表达等相关语文活动,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审美创造与鉴赏等方面都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尝试就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读书:目的和前提》一文进行“以读促写”的探索教学,在思辨性阅读和自我表达中建立桥梁,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促进议论文写作的更好展开。  相似文献   

18.
思辨性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更多元化,思考的角度更全面,使学习过程充满着思辨性行为,达到学思相伴,获得阅读思维和阅读能力的深度发展。教师如何把握小学生特点,让思辨性阅读绽放活力?本文从完善引导策略、培养阅读习惯、尊重独特理解、应用多元模式四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堪称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欣赏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就像朦胧的梦幻,就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在这诗情画意里,蕴含了作者在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充分展示了“美文”的审美价值:一、《荷塘月色》展现超脱的自然美景《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作者集中笔墨描绘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动人的景致,并给人创造了一个似诗似画的人间仙境.月下的荷塘,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一幅形式和谐的画卷.在描写月下荷塘这段文字中,我们没有见到“月色”的字眼.却在动态的景象中和静态的画面上,感到淡淡的月光的存在.这月光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的丰姿,荷花的情态以及被微风掀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的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显然也就是月下的荷塘了.静态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课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阅读实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逐步培养享受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小学语文阅读指导呢?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就在于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指导学生参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