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上海在PISA测评中取得"两连冠",PISA逐渐进入公共舆论,报刊成为了公众探讨PISA的重要载体。国内的报刊从PISA的价值定位、测评程序、比较策略等方面予以支持或进行质疑,并基于上海在PISA中的表现挖掘成功经验,审视存在问题。为了更好地探讨PISA以及相类似的大规模测评,媒体与公众需要学会利用"证据"。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9,(77):144-145
根据PISA科学素养评价的内容,本文利用PISA科学素养评价的情景性、生活性及梯度性等特点,分析探讨PISA评价方式对我国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的启示,使我国中学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得以提升,在此基础上提升老师的学术实力和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一来,就能促进我国中学生物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背景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拓展,教育成为人力资源的"永动机".为满足成员国持续提高国家竞争力,从国际框架审视各国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从而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97年发起了监测成员国教育成效的PISA测评项目(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近来,PISA备受关注,国内关于PISA的研究集中在对其实施背景、评价理念、测评内容、测评工具和结果的分析介绍,研究多采用比较法,研究群体主要在高校研究机构.教育部考试中心PISA项目研究组先后完成了PISA 2006和PISA 2009的中国试测研究,现阶段正开展PISA 2012中国试测研究工作.同时,上海正式参加了PISA 2009.  相似文献   

4.
PISA的官方报告渗透着其"官方立场",体现了PISA的政策目的。以"PISA官方报告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为研究问题,以OECD发布的PISA研究报告为资料来源,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式对105篇专题简报进行文本探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PISA"官方立场"的公平导向、竞争导向和学习中心导向,进一步发现PISA的政策意蕴:OECD通过大规模测评来建立全球教育的标准,用卓越教育系统的特征来树立全球教育体系的标杆,基于研究报告的数据解释力来影响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全球化时代,地方化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是否成为教育改革的参考标准依然重要。澳大利亚和韩国两国媒体对亚洲国家和地区PISA成功的描述与话语讨论因国情不同而表现出各自的特点,进而影响着政策借鉴是否可以以及如何发生。基于对澳大利亚与韩国媒体对PISA结果报道的比较后发现,对亚洲教育的刻板印象、国家间的经济关系、潜在参考国家和地区在PISA排名表中相对排名的变化等三大因素影响着一个国家对这些国家或地区"最优教育系统"的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6.
PISA对参加国或地区教育政策的调整和教育实践改进有重要影响。英国自2000年参加第一轮PISA测评以来,学生测评的结果呈下降趋势,迫使英国放弃"保守"政策,开始"向最优者学习",由此而启动了"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该项目对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决定在学生学习、课堂教学和教师发展方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这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正确理解PISA测评的政策意蕴、理性看待"中英数学教师交流"意义,厘清参与国际教育测评和交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估项目,PISA2018在测试内容、方式与规模方面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如对学生阅读素养进行了新的诠释,采用了基于计算机的测试和计算机自适应测试等。PISA2018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阅读、数学、科学素养表现卓越,教育公平有所改善但仍有待提升,同时四省市教育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亟待关注的问题。我们需要客观看待PISA测试结果,明确PISA的作用及其限度,并且通过对PISA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与科学解读,为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更为科学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9.
考试评价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计算机模拟实验在考试中的应用推动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PISA2015机考科学试题让所有参与者耳目一新,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实验,得出结果后答题,能够有效进行综合"能力考查"。对基于计算机模拟实验的PISA机考试题开发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现有机考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PISA的科学素养测评、PISA2015科学试题特点、阅卷编码人性化等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了解PISA中的科学素养测评和国内教育有关科学考试的不同之处,在比较中找到中外科学教育的不同理念,明确我国科学教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PISA测试的效应及其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也招来了不少国际学者批判的声音。针对PISA测试的批判体现出视角多元化的特点,聚焦的议题主要涉及PISA测试的技术、内容,以及政治层面的影响。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PISA测试体现了新全球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属性。基于国际学者对PISA测试的批判,我国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应汲取PISA测试长处、规避其不足,理性看待PISA测试的结果及其解释,并建构中国本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相似文献   

12.
PISA特点分析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ISA是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它具有如下特点:评价的目的是为促进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评价内容注重与社会生活需要密切关联,评价方法设计严谨,评价结果具有政策导向作用。在分析PISA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分析了PISA数学素养测试的阅卷程序,比较了PISA与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测试的异同,认为PISA测试在"提供评分标准"和"评分者培训"两个环节上,使测试结果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并指出上海中考应用计算机参与评分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改进国内语文中考阅卷程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2年,上海再次在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评中获得数学、阅读、科学三项第一。在此,主要进行三点解读:一、数学标准的执行PISA测试是用同一把标尺对不同标准下培养的学习者进行测评。上海学生在"空间和图形"这一领域得分最多;在"变化和关系"领域,得分较多;在"数量"领域,尤其是"不确定性和概率"领域,与国际水平相比,只是持平。测试结果说明,上海学生PISA数学测试的好成  相似文献   

15.
2014年5月6日,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刊登了一篇题为"OECD and PISA Tests are Damaging Education WorldwideAcademics"的信①。在这封给经合组织PISA项目主任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博士的信中,来自世界各地的80位学者表达了对PISA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切关注,并呼吁停止实施PISA测试。  相似文献   

16.
PISA在评价国际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PISA的视角出发,分别就质量标准指标体系、核心能力、课程建设、评价机制等要素,对基础教育质量标准进行剖析,并总结提出了PISA的特点及相关理论、技术对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启示:构建质量与公平并行的指标体系,开展基于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建立全面有效的质量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7.
PISA在中国:教育评价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上颇具影响力的大规模教育评价项目——"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的评价理念和技术的解析,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开展PISA2006中国试测研究实践收获的启示,阐述了作者对我国教育评价研究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PISA2006是对国际15岁学生科学素养的首次全面评价,其目的是检查学校科学教育为学生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情况,评价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PISA2006评价的特点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科学素养评价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PISA2006是对国际15岁学生科学素养的首次全面评价,其目的是检查学校科学教育为学生未来的成人生活做准备的情况,评价的内容着眼于学生科学知识和能力的发展。PISA2006评价的特点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科学素养评价和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考试与评价体系亟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到人的社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本文从PISA项目的概况入手,着重分析了PISA项目在管理上的要求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对中小学考试评价的审视和思考,为中小学考试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