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飞动之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美学特征之一。因此,在英译的过程当中,就应该注意对毛泽东诗词意象动态美的把握;而对意象动态美的把握,关键在于诗词多层意蕴的开掘和强化感觉效果。化静为动、化美为媚,正是译者所应遵循的翻译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2.
许可 《沧州师专学报》2012,(4):96-99,110
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诗词意象丰富,形神兼备。外在的神采和内在的灵韵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就其英文版本而言,就有十几个。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给毛泽东诗词的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毛泽东诗词的形、韵之美和意象关是英译的关键,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分析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使读者从英译角度更好地欣赏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诗词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美的赏析,感受诗词的美,从而培养他们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陶冶心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起到美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诗词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广泛的读者,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对毛泽东诗词的英译作品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从翻译学角度对毛泽东诗词英译版本进行了分类评价探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毛泽东诗词作品,传播中华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诗词中数字"万""千"频频出现,将磅礴气势,豪情万丈推向极致,而如何将这种虚化意象在英译中原汁原味地体现出来,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文选取毛泽东诗词英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数字"万""千"的翻译策略,以期再现原诗数字所体现的磅礴气势与美学意趣。  相似文献   

6.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影响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导向和视野格局,影响初中道德与法治育人功能的实现。在“大思政课”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在思政言思政”的弊端,深度融合美育与德育,通过以美促知、以美怡情、以美塑行,实现美育与德育相互增效,以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塑造人格。  相似文献   

7.
基于高中思政课学习中师生对思政之美、教材之美较为忽视的现状,以高中思政教材必修3第一单元为例,从三大议题入手,提炼出理想美、品格美、情操美、法治美四大美育主题,挖掘了该单元的美育内涵;从四大核心素养入手,对应单元核心素养的具体培育要求,从认识美的理想、感受美的情操、欣赏美的品格、创造美的素养四个维度制定单元美育评价建议。同时,基于教材中不同主题的复现率,提出了设计跨单元任务,拓展主题深度等教学设计建议。在致力于实现高中思政美育教学评一体化的同时,提升高中思政课美育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一阵以中国古典诗词为典范的"中国风"吹入西方世界。西方人眼中的东方诗词文化是"音美"、"形美"、"意美"的结合,散发着古典与神秘的魅力。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古诗词在英译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美"的流失。因此,审美视域下的英译策略是将古风美韵完美展现出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生态美育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将思政引领融入高校花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特色专业与校园文化活动结合为基础,在花艺教学课程思政实践中探索"五条轴线"教育法,增强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从高校生态美育内涵、现状、思政切入、花艺育人实施路径等方面入手,实现课程思政建设和生态美育实践相融合,发挥生态美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公共美育实现“以美育人”目标,应从价值引导与美育塑造两方面着力,通过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探索课程思政美育路径。红色经典音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先进文化传播的最好思政元素,将红色经典音乐作为教学素材融入公共美育“音乐鉴赏”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开发特色教材、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精准教学过程管理、完善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一体两翼”教学模式,提升课程“两性一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效达成“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1.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比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诗词的翻译难上加难,关于诗词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甚至可译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语料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料库选取真实的语料素材,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把语料库方法用于研究翻译和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选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并基于毛泽东诗词译本语料库,以诗词翻译赏析为目的,从语言、文化和韵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赏析,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的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境美是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其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过程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遭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双关、顶真、警策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661-702)的代表作《登幽州台歌》英译本颇多。本文从许渊冲教授对中国古典格律诗词翻译提出的"三美论"出发,对《登幽州台歌》的五个英译本进行赏析比较,试图探讨"三美论"在古典诗词英译中的积极指导意义;同时指出,由于"三美"理论要求过于理想化,实现难度较高,有时甚至难免"以韵害意"。故在实践中,必须要妥善协调好"三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话题,如何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引领学生以美引善、以美启真、以美怡情,塑造完美人格是美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结合参加2020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实践,以美育实践课堂——合唱艺术体验坊教学为例,探索合唱艺术在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力求更好地助力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5.
语义学从研究词义的角度为研究《毛泽东选集》及毛泽东诗词中之战斗性语言英译提供了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译者翻译过程中对词义的甄别与选择、对源语所处的语境与时代的考虑,对译入语读者的语言文化习惯的关顾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推动对毛泽东著作的英译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刘育根 《文教资料》2007,(15):89-91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中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最珍贵的财富。近几年来,学习、研究毛泽东诗词蔚然成风,不少人都写文章从各个方面去论及毛泽东的诗词,如创作方法、形象思维等方面,同时还有大量的有关毛泽东诗词赏析的文章。这些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不过,一般说来,这都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的,而从语言角度对这些诗词加以分析,似乎显得薄弱。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来赏析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意境美,构成毛泽东诗词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意境美的实现,离不开一系列修辞格的运用.诗人毛泽东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而不落俗套,从而创造了诗词的独特意境.在翻译的过程当中,修辞信息一旦丢失,原作的审美信息就会受到削弱,原文的风格也会受到扭曲.因此,修辞格的翻译,至关重要.本文对毛泽东诗词中互文、设问、指代等三种修辞格的英译,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用高校大美育五圈课程体系,挖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思政和美育相融合的实践教育内容,研究构建“三维度·三融合·三联动”的“思政+美育”实践体系:从“社团活动美育课程、潜在美育课程、美育综合课程”三圈层维度入手,创建美育型社团、师范内涵校园文化、特色美育实践基地;从“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社会服务与艺术展演”“社团活动与网络育人”三个层面融合开展实践育人;以学分为纽带实现第一(校园内、课堂上)、第二(校园内、课堂外)、第三(课堂外、社会中)课堂联动,将思政理念、元素融入美育实践教育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不仅是卓越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人们已从多方面对伟人的诗词英译进行研究,但是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对其研究尚为空白。作者拟应用该理论对毛泽东诗词英译进行对比研究,从崭新的角度分析论证,旨在提高诗词评价和翻译的质量,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20.
许渊冲先生在自身诗歌翻译实践的基础之上,借鉴前人研究成果,提出诗歌翻译"三美论"。这对中国古诗词的英译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葬花词》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而写的一篇重要作品,以其绚丽的意象、悲愤的格调、优美的文辞、铿锵的音韵传唱至今。运用"三美"理论对比赏析《红楼梦》2个经典英译本对《葬花词》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传达,探讨两位译者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便于论证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领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