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信息带来了便利。在人们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背景下,搜索健康信息的比例大幅度提高。然而,互联网“信息爆炸”的环境下,健康类信息良莠不齐,网络上也充斥着大量的虚假健康信息。本文从用户传播行为的角度,探究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路径及未来的治理方向。  相似文献   

2.
詹骞  赵冰洁 《现代传播》2022,(8):155-161
虚假信息的算法治理往往偏向于中宏观层面的通用性论述,而缺少微观层面的跨学科尝试。针对健康类虚假信息,在梳理了人工神经网络治理的沿革之后,获取了来自权威辟谣平台和科普平台的8972句虚假信息与8464句真实信息,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对其进行深度学习和反复检验,发现该模型最终能在真实信息环境中进行较为准确的虚假信息识别。尽管以此为代表的算法治理存在多种限度,但依然会在多主体的协同治理中处于底层核心位置。在人与技术共存共生的格局下,虚假信息的生产与治理形成了独有的算法张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有关的虚假健康信息泛滥,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要主动服务,利用现有的健康信息资源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承担社会责任。[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法,以新冠肺炎虚假健康信息为例,总结图书馆参与新冠肺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工作的价值,分析图书馆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在信息资源整理、专业服务、健康信息素养教育等面临的阻滞因素,提出图书馆参与治理的实现路径。[结果/结论]图书馆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工作,有助于图书馆服务创新,发挥图书馆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服务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微信平台的虚假健康信息传播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中寻求治理对策,消除虚假健康信息不良影响,实现精准健康传播,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迅猛发展,各种虚假新闻被网络媒体大量传播,误导了受众,损害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因此,规范网络新闻市场、维护网络新闻真实性成为网络媒体发展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虚假新闻的表现着手,分析虚假新闻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结合实际提出治理网络虚假新闻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对社交媒体中的健康谣言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剖析,有助于拓展健康信息学的研究视野,为健康谣言的科学治理提供参考借鉴。[研究设计/方法]将文献计量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在对健康谣言及其相关概念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SSCI、SCI、PubMed、CSSCI、CSCD以及北大核心期刊相关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对2022年4月14日前发表的213篇文献进行综述,梳理和总结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特征、传播和治理等方面研究。[结论/发现]研究揭示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特征、传播要素以及识别方法,最终构建出社交媒体健康谣言多主体协同治理框架。在此基础上,从构建健康谣言公共语料库、关注多模态健康谣言研究、重视“真实性被证实不为假”的健康谣言、揭示不同媒介健康谣言传播特性的差异、结合图情领域特色与优势的健康谣言研究等角度,对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展望。[创新/价值]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网络治理体系的背景下,通过对国内外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进行梳理,厘清了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社交媒体健康谣言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虚假信息传播给社会及公众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在社交媒体的环境中,虚假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加大了虚假信息治理的难度。近年来虚假信息治理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图书馆作为文化与教育中心,也积极参与了虚假信息的治理实践。文章聚焦国内外图书馆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现状,调研了国内外图书馆在参与虚假信息治理方面采取的知识科普型、辅助保障型、方法指导型、思维技能型四类措施,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参与虚假信息治理的实践措施。据此,文章提出我国图书馆应从提高普及率、丰富实践措施类型、重构信息素养教育框架、构建全流程治理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高自身在虚假信息治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21,(12):23-40
概念不仅使事物产生意义,也打开和创造感知空间,重构世界。谣言概念的滥用及其与传言、误导信息、虚假信息、假新闻等概念的混用,加剧了危机时期公共话语的混乱和撕裂。本文试图廓清不同文化语境中谣言等概念的内涵及概念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文语境中的"谣言"概念具有独特的文化与政治背景,抵御了现代西方传播概念的影响,成为一个"反潮流"的概念。和全球普遍使用传言、误导信息、虚假信息等概念细分化对象不同,谣言概念的模糊性将许多网民日常行为道德化甚至入罪。谣言对制造者和传播者主观恶意的强调与社交媒体时代的误导信息概念有较大重叠,可保留其在特殊历史沉淀下的负面意涵;同时以中性的"传言"对应英文的"rumor",从而将公共话语中未经官方证实却不具恶意的部分纳入后者,重新建构言说对象。将中国的概念与全球相关概念连接,谨慎使用"谣言"概念并以去道德、去政治的"传言"代之,有利于公众正常表达的非罪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意义]系统性回顾和梳理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国内外关于虚假健康信息的研究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过程]首先,从信息认识论层面出发,确定虚假健康信息的内涵和外延,厘清虚假健康信息内部主流信息形态;其次,通过质性分析总结归纳出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影响及治理3个研究主题,并结合信息、个体主观意识、个体信息行为3个核心要素构建虚假健康信息研究的综述框架,在此基础上,依据该框架对相关研究主要内容展开梳理;最后,归纳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并从概念内涵深化、研究主题拓展、研究方法融合3方面进行展望。[结果 /结论 ]国内外虚假健康信息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虚假健康信息、个体主观意识、个体行为三大核心要素以及虚假健康信息的传播、影响、治理三大研究主题开展,具有跨学科、研究方法多元、研究视野开阔等特点;虚假健康信息的内部概念边界存在模糊性;研究主题尚有拓展空间,研究方法有待加强融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期间,虚假健康信息泛滥演变成一场信息危机,而中老年人是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主要受害者,研究其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应对行为,有助于精准健康信息服务的开展。[方法/过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收集28位中老年应对疫情虚假健康信息的相关行为,结合PADM理论、启发式-系统式模型和应对行为理论,依据指引式路径分析方法,探究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中老年人虚假健康信息应对行为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构建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中老年对虚假健康信息的关注、理解受到信息类型、损失程度、信息源、信息渠道、响应的直接影响,并受到当地疫情程度的调节;基于疫情虚假健康信息认知形成危害感知、相关利益者感知和防护性行为感知,进一步通过启发式或系统式信息处理路径制定行为决策,选择采取问题聚焦应对行为和情绪聚焦应对行为。研究结果有助于突发公共卫生情境下针对中老年进行精准辟谣以及健康养老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虚假健康信息泛滥,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是高校图书馆保障公众信息需求、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与文献调研的方法,选取国外15所高校图书馆开展调研,从虚假健康信息辨别方法提供、多元信息素养教育开展、可靠健康信息资源建设、疫情相关研究支撑提供、疫情记忆档案库构建实施5个方面归纳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治理举措。[结果/结论]国内高校图书馆可以从重视和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构建协同治理虚假健康信息体系、创新虚假健康信息治理服务3个方面参与虚假健康信息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探讨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于精准把握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的信息需求及信息提供方式,进而提升公众风险认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对已有风险信息寻求及信息交互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从理论上探索健康风险认知情境下信息交互行为的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构建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并提出相应的研究变量。[结果/结论]用户健康风险信息交互行为受用户个体特征、健康风险认知、情感、信息充分性、知觉信息收集能力以及信息特征等因素的影响。由这些相关因素建构的健康风险认知与信息交互行为关联模型,从表层、认知层和情境层揭示出用户和信息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和迭代过程。  相似文献   

13.
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识别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意义]识别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构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清单,以期为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特征的测度提供一定理论支撑,也为用户和社交媒体平台判别虚假健康信息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采集1 004条社交媒体健康数据,利用程序化编码抽取社交媒体虚假健康信息的关键特征,运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揭示社交媒体虚假...  相似文献   

14.
将行动者网络理论引入社交媒体虚假信息的动态生成原因分析,遵循该理论框架,通过对不同行动者及互动关系的分层阐述,挖掘虚假信息的生成条件与状态,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治理启示与思路,实践目标在于从源头上减少并遏制虚假信息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最基本的特点,可以说是其生命。但是随着近些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虚假新闻提供了完美的传播环境。虚假新闻凭借着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元等特点充斥着整个网络,不但对我国的网络环境造成了污染,其内容也极大地妨碍了社会信息的健康、正常交流,为社会带来了一股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正统的新闻媒体在大众心中的形象和地位。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虚假新闻的成因做出分析,并针对其发生条件提出相对应的治理对策,以期为净化我国网络环境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国外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利用行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网络医学健康信息资源作为研究起点,对30篇外文文献中涉及17个国家的30个调查项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不同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查询、获取、检索、评价及利用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网络环境下的虚假信息及其产生的危害、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防范治理及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冠疫情给社会带来诸多严峻挑战,也暴露出当前的信息传播环境在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面临的种种问题,譬如伪科学虚假信息的轻信与传播。基于认知心理学视角,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2060名网民进行问卷调查,论文探究了新冠疫情期间个人注意力、认知能力等因素如何与过载的信息环境相博弈,影响人们对真伪科学信息的辨别与传播。该研究对应对当下过载的信息环境尤其是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虚假信息的传播,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和各类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儿童越来越多、越来越早地接触到网络信息。本文结合3—8岁低龄儿童的认知发展特征,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行为、对网络信息的认知和理解,以及对网络信息可信度评估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分析并发现这一年龄段儿童的网络信息行为及认知上的诸多特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在频率和多样性上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可联网设备在交互方式(如触屏、语音命令)上的革新;尽管儿童有网络信息接触经验,但他们缺乏对网络信息本质来源、传播方式和内容范围的理解,儿童倾向于利用已有的、基于真人和电子设备的认知图式去理解网络信息的特征;儿童能够将网络视为媒介,比较网络信息与其他来源信息在可信度上的差异,但儿童能否认识到不同网络信息存在可信度的差异,以及能否运用一些启发式去评估网络信息的可信度还有待探讨。未来研究应将低龄儿童群体纳入图情领域网络信息行为与信息素养研究的视野,弥补对该年龄段群体研究的缺失,并在研究内容上深化、在方法上创新,加强对儿童网络信息行为与认知的基础研究,加强对少儿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儿童信息素养教育等应用对策的研究,以更好地促进我国儿童的“数字化”成长。表1。参考文献48。  相似文献   

20.
国外健康信息规避行为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分析国外健康信息规避研究现状与趋势,为我国健康信息规避行为及相关用户行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界定健康信息规避行为边界与特征,然后据此检索、回溯和筛选相关文献作为研究数据,详细分析既往研究所涉及的研究主题、研究结论和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讨论不足与未来可能研究方向。[结果/结论] 规避动机、影响因素构成当前研究热点,有待形成权威理论模型;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规避过程、策略、结果与应对,是未来更具现实应用价值的选题;拓展健康信息规避情境,混合或引入现代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有望成为研究创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