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土菜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这是唐朝诗人孟浩然被朋友邀到乡村聚会所写的《过故人庄》诗句。从这诗句里我们可知,农家休闲产业在盛唐已有,身处农耕文明的我们,无论在喧嚣的都市是否幸福安逸,最后追寻心灵解脱的地方还是那一片泛着泥土气息的乡下——美丽恬静的农村,既无名山胜水,也无异草奇花,有的是一片水塘,一片芦苇,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朴感情的农家小院。  相似文献   

2.
〔实录〕师:今天学习《律诗二首》。这课咱们没上过,把两首诗放在一起上,会有另外一种韵味在里面。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老师听一下。(生甲朗读《过故人庄》。生乙朗读《游山西村》。)师:呵,读错了一个字,两个字读反了。再读的时候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你们听我读:“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学生齐读《过故人庄》《游山西村》。老师板书:朗读。)师: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板书:吟)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吟读和朗…  相似文献   

3.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本文通过考察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说明《过故人庄》是诗人仕途失意,重返故乡后的作品,当中应隐含了诗人仕途无望,决心投身田园的思想。本文亦解读了《过故人庄》的用字和典故,指出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归隐田园的志向。因此,《过故人庄》的创作旨意除了是表达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还流露了诗人放弃仕途,决心归隐田园的心愿。  相似文献   

4.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唐@孟浩然~~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孟浩然《过故人庄》诗中“还来就菊花”是“还来欣赏菊花”的意思,但是文章通过分析“就”的词义、考证重阳节饮用菊花酒的风俗以及分析整首诗的意思后认为:“还来就菊花”宜理解为“还来饮菊花酒”。  相似文献   

6.
孟浩然(689—740)是盛唐时代著名的“布衣”诗人。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襄阳隐居和漫游中度过的,因此山水田园就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题材。《过故人庄》就是孟浩然的一首很著名的描写田园生活的五言律诗。诗的首联写作者探望故人庄的缘由。“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老朋友,这里首先扣题,引出作者要去探望的“庄主”,同时也交待了两人非同一般的关  相似文献   

7.
×××同学问:《过故人庄》通篇是写景叙事,似乎没有写情,但为什么还说这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三者结合的田园诗呢?这首诗描写“我”应邀至“故人庄”作客的全过程。乍一看,确实是通篇写景叙事,似乎没有抒情。其实,细读全诗,就会发现诗行中元不充溢着主客之间的深挚的感情,表达着对田园情趣的愉悦之情。因此,说《过故人庄》是写景、叙事、抒情三者兼胜,完美结合的田园诗,决非虚言。下面拟通过对该诗的分析以证明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正>孟浩然的诗《过故人庄》,我不是读过好多遍吗?可是当我听三年级小孩子读的时候,当我清晰地看到他们走进诗的时候,仿佛自己第一次读似的,因为我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的诗,也看到了之前没有看到的儿童。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老师和三年级小孩一起读《过故人庄》。她对小孩说: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孟浩然到朋友家做客的事。然后她提出挑战性问题:一次普通的到朋友家做客,  相似文献   

9.
<正>“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表达了孟浩然对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在粤东北部山区的千年客家古邑——佗城,同样能满足孟山人的愿望。“唱响山歌迎远客,请看围龙宴上珍”,围龙宴是佗城人对远道而来的友人最诚挚的问候,展示着客家的人文历史,凝聚着客家人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0.
想过拥有一双翅膀带上“扎西德勒”的企盼飞往西藏——一个遥远的村庄一个美丽的地方那儿充满柔和的蔚蓝明媚的阳光那儿孕育神秘的高山奔跑的羚羊呢喃的藏语是生命的天籁絮叨着多彩的梦想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慈善的喇嘛将用灵魂的酥油洗涤我世俗的肉身不让尘世的浮土弄脏圣洁的殿堂梦呓般的诵经仿佛不朽的歌唱虔诚的跪拜为了今生的安详那是神圣的信仰自由的心啊我要你高高飞翔飞向喜玛拉雅——上帝的脊梁一个神鹰也敬畏的天堂亮丽而坦荡静谧而安然飞向雅鲁藏布江——藏民的摇篮一条地球之巅的哈达激越而卓然奔腾而坚强无垠的高原讲述亘古的蛮荒…  相似文献   

11.
一、趣味引入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词语(品尝)什么意思?学生:品尝就是吃的意思。学生:而且是慢慢地吃,要吃出它的味道。师:对呀,那你们品尝过什么?什么味道?学生:我品尝过巧克力,很甜很甜。学生:我品尝过西瓜,甜津津的。学生:我品尝过澳洲烤鸡,又酸又  相似文献   

12.
与诗人同行     
与学生一起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我问:“同学们,透过诗,你们看到了什么?”问题一出,教室里可热闹了。有的说:“我看见了青的山,绿的树,清清的溪水和金灿灿的菊花。”有的说:“我看见了谷垛堆堆的稻场,郁郁葱葱的菜地。”有的说:“我还看见村民们吆喝着,...  相似文献   

13.
我在讲初一语文第一册中,收编《诗五首》时意外地发现《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这两首诗出奇的相似。于是我用一个课时有效地完成了这两首诗的教学内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金足足赤,人无完人。从老百姓到名人大家,说话做事都难免疏漏。当此之际,能力挽狂澜于既倒,方显智者本色。亦有些人,机敏聪慧,说话做事巧得令人拍案叫绝。不信请看:巧补大书法家费新我先生,一次酒后书写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逐步深入的课程改革,先学后教已经走进初中语文课堂,该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认知习惯,体现建构主义学习思想,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人。以《过故人庄》为例,探讨先学后教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蜡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相似文献   

17.
成长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成长不再爱色彩鲜艳的连衣裙不再把新买的文具贴得花里胡哨下再让大眼睛的洋娃娃陪我人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成长从那没有领会过的诗句到那充满哲理的小说不再成为拒之门外的对象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成长往日只有学习的身影而今却渴望友情想拥有更缤纷的色彩成长@唐雯珂$四川成都市西川中学初一(3)班  相似文献   

18.
于昌海 《师道》2002,(3):49
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谈到苏东坡的魅力时说: “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在于花朵,是易于感觉而难于说明的。”初中时读苏东坡,是那样的朦胧,印象最深的是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尽管我对其中人生感慨没有深刻的体会,但那绮丽的诗句使我幻想,嫦娥的广袖无数次拂过我的梦,带我飞向那琼楼玉  相似文献   

19.
<正>在小学古诗教学中,老师们每教一首古诗都十分重视指导学生的读、悟、背、默,具体的表现是:读,能让学生从读通顺到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悟,能让学生领悟整首诗的内容,主要是理解题意和理解诗句的意思;背,又能先指导后检查背诵;默写还分别在课堂上和在家中进行,教师又能及时地对默写进行批改和讲评,这些表明教师对教学很认真、负责,也说明了学生学古诗付出了不少的心血。但是,在每学期的测卷上,我发现仍有或多或少的学生过不了默写古诗关。一首首古诗都只不过那短短的四行的诗句,却如此"轻视"  相似文献   

20.
王老师在课堂上兴致正浓地讲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当读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时,后排一个矮个子学生举起一束菊花摇了摇,当他第二次读到这句诗时,这个矮个子学生又一次举起了菊花。在他第三次读到这句诗时,那枝菊花又挑衅般地出现了,王老师生放下手中的课本,“严肃”地走到那个学生跟前,那个学生惊恐不安,紧紧攥着那枝菊花,脸上写满了讨饶和委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