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学目的 1.讲授戊戌变法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发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 2.讲授变法的失败,使学生认识改良派脱离广大群众,寄希望于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从而使学生懂得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救中国的真理。二、重点、难点重点:变法经过,内容。难点:总结失败原因,对变法运动评价。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2.
关于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现行教材中的某些叙述容易引起师生的误解。本文详尽阐述了戊戌变法运动兴起与失败的根由,以纠正现行教材的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谭嗣同》这篇传记记载了他参与戊戌变法的始末,颂扬了他为变法而献身的壮烈事迹和崇高精神。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中国逐步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的地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5.
史学界对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颇多微词,认为正是由于走了“自上而下”的变法道路才导致了变法的失败。该文并非是探讨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而是旨在说明康梁等维新派走“自上而下”变法道路的历史合理性。他们之所以走这条道路,不仅仅是由于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已经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上都有一些成功的范例,更是由康梁等维新派在戊戌之前所承继的历史前提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正>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因素在于资产阶级维新派过于弱小,而封建保守势力十分强大,最终导致变法运动流产。维新派与封建保守势力的斗争基本上发生在封建王朝的体制内,这也契合戊戌变法运动自上而下的特征。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改良运动,必须经过与其他改良或改革运动相同的步骤,那就是对现有权力与利益进行重新分配。本讲座所要探讨的问题正是在重新分配权力与利益的过程中维新派与封建保守势力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些矛盾对戊戌变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戊戌变法的前前后后,慈禧太后对变法基本上是持默许和支持态度的。在变法之前,慈禧默许、支持光绪领导下的康、梁维新变法;在变法之中,慈禧提倡渐变,反对急变,强调政局稳定第一;在政变之后,慈禧论人不论事,反维新"乱党",而不反对变法本身。因此,就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来说,简单地说慈禧太后是顽固派有悖历史的真相。  相似文献   

8.
本节教材主要阐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活动。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的主要变法活动及其影响。教学难点一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社会条件;二是维新变法运动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与要求,是一次资产阶级变法运动。  相似文献   

9.
张振林 《文教资料》2005,(32):184-185
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光绪帝实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拯救民族危亡。因1898为戊戌年,因而这次变法历史上称为戊戌变法。这场变法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大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那么这场运动的发生有没有历史的必然性呢?在此,本人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一、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后,有些爱国的民族企业和工商界人士,痛感战败之辱,发出了“实业救国”的呼声,提出自…  相似文献   

10.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宣布变法,史称"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维新运动,主张改革政治,传播西方思想和文化,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民族危亡。但是,在变法途中阻碍重重:袁世凯的出卖,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变法令,宣布由她"训政",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只维持了103天,在我看来,戊戌  相似文献   

11.
1894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之后,面临着民族危亡的严重形势。在瓜分豆剖之祸迫在眉睫的关头,维新变法的浪潮越来越激荡。到戊戌(1898年)前后,我国的维新变法运动达到了高潮。值得注意的是,以废八股、变科举、兴学校、学西方为纲领的教育改革,是这场维新变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图探讨:(一)戊戌前后教育上改革思潮的出现,为  相似文献   

12.
师:距今95年前,在今天的北京菜市口,当年清朝的刑场,六位维新志士怀着满腔的遗恨,未酬的壮志在这里为国捐躯了。这究竟是怎样一段饱含血泪的历史呢?下面我们讲: 第14课戊戌变法 (板书) 一、变法前夕的时局和保国会(板书) 师:(提醒“戊戌”二字的写法与读音)戊戌年指1898年,变法并不是在这一年突然发生的,早在1895年,就有一个大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从开始到失败仅持续了103天,因此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变法失败后,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所有新政,除京师大学堂(即今北京大学)和各地新式学堂被保留外,其余主要新政措施均被废止。戊戌变法失败之快,结局之惨,可谓历史仅见。变法者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节课 ,它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 ,学习了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的。本节课包括了以下教学内容 :1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2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应用。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是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本节课教学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圆锥的教学 ,因此这节课又是第三单元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节课要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识数学的严密性。就本节课来说 ,圆柱体的体积是推导出来的 ,是…  相似文献   

15.
周崴 《中学历史教学》2008,(1):69-72,89
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商鞅变法等内容及其历史作用;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影响及改革的艰难;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维新派的政治主张和变法内容,变法失败的原因;“文革”后改革开放的必要性,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过程、改革内容及其历史地位。主要考点: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维新变法运动、中国的改革开放、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包括这些改革的背景、内容、影响、成败原因等。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和讲授重点,组织教材和考虑教法。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俾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拟简单介绍我准备《戊戌变法》一章教学的情况,并谈一下我对备课工作的作会。 (一)反复阅读课文,弄清基础知识范围。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八章的教材,是《戊戌变法》。备课时,首先将这章课文粗读几遍,了解这一章教材包括哪些主要的史实,然后,分析各节各目教材的中心内容。我的理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与上世纪之交,一衣带水的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转折,这就是自命为天朝上邦的中国放下自己高贵的架子,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由原来的慷慨地奉献变为从日本虚心地引进。日本有变封建主义民族为资本主义民族的明治维新,中国则有以之为样板然而却没有成功的戊戌变法;“日本之变法,赖俚歌与小说之力”,维新派在政治上惨遭失败之后,也转而对文学寄以厚望,并在日本文学的影响下,开展颇有声势的文学革新运动。目前,日本明治维新曾给中国的戊戌变法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在内忧外患的刺激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志士高举救亡图存和维新变法两面旗帜,掀起戊戌变法运动,其终极目标是富民强国。虽然变法维新昙花一现,但它在中国社会近(现)代化进程当中却留下了辉煌的一页,历史意义不容忽视。特别是戊戌变法中的核心内容——政治体制改革,更是影响深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9.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刺激了每一个中国人的神经,变法图强成为时代的呼声。但是,1898年学习西方现代文明制度的戊戌变法运动却被慈禧太后镇压,以失败而告终。清政府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之所以镇压戊戌变法,并不是因为慈禧太后是反对改革的顽固派。如果这么认为就把清廷内部的权力斗争问题与改革问题混淆在一起了,实际上慈禧太后是支持变法的。如果没有慈禧太后的同意,戊戌变法是不可能开展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涉及到政见的不同,主要是对政权的争夺。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曾12次赴颐和园向慈禧请训。慈禧太后除…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政治运动。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民众思想解放以及挽救民族危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维新运动却迅速走向失败,其失败原因是极其复杂的,维新派变革指导思想的激进、改革言论宣传的激进对维新变法失败起到了催化的作用。因此,探究维新变革的激进思想对于研究维新运动失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