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打开学生日记本,常常看到这样的让老师伤心的语句:“作文真让人头痛!”“我最怕上作文课了。”一篇作文布置下去,好多学生都在那儿抓耳挠腮,不知如何下笔。这些现象足以说明,惧怕作文是学生的通病。那么,该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  相似文献   

2.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而今天在我们研修班导师顾书华的作文课上,我却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学生们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交流中提高。一直令教师畏难、学生畏惧的作文课,为什么补顾老师上得如此轻松、有趣,又如此有效?她有什么神奇的“魔力”,引领着学生们兴致盎然畅游“作文王国”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顾老师的这堂作文课,亲身感受她那颇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相似文献   

3.
孙慧 《语文天地》2010,(6):29-30
语文教师都知道:教语文难。教好学生作文更难。语文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作文方法教了不少,作文训练搞了不少,可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两节作文课下来,学生的作文本上只有寥寥几行。草草几段,难以成篇。久而久之,学生常常“谈作文而色变”。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作文课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上作文课,总有许多学生紧锁眉头,无从下手。学生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越害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越害怕,形成恶性循环,学生失去对作文课的兴趣。教育心理学家人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和爱好,就能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满腔热情的参加作文训练,作文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常用的方法有以下种: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村初中大都实行寄宿制,受经济发展和文化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学生与社会接触面相对较窄,文化信息量偏少,活动方式单调,所以我在作文教法中遇到这样的情形。每到写作文的时候,常常听到学生无奈的叹息或无力的反抗:“老师,我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确实,在作文课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挖空心思地“教”,学生硬着头皮地“挤”。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所以作文教学作为当今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众多的师生:作文怎么教?作文怎样写?作文课成了令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作文课上常见这样的情景:老师在那滔滔不绝地说,学生在那愁眉不展地写。搜肠刮肚而形成的文章让人感到味同嚼蜡。作文真的让人感到如此痛苦吗?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7.
不少语文教师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作文课上。教师布置完作文题后,大部分同学都已在打草稿,但总有一部分学生在咬着笔杆。苦思冥想。直到下课仍未能写出来。如果老师规定在下课前必须交上作文,就只能东拼西凑,像挤牙膏似地硬“挤”出一篇作文来。而这样的作文得到的评语往往只能是中心不够明确、描写不够具体生动。那么。造成学生缺乏写作能力、作文课“无话可说”的原因何在呢?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根据笔者从教多年中学语文的经历,有以下几方面的感想:  相似文献   

8.
作文可谓中学语文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却面临着这样一种尴尬的状况:语文老师不愿意教作文课,学生不愿上作文课,更不愿写作文。  相似文献   

9.
常常在作文课上见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半天憋不出一句话。而有的学生奋笔疾书,可谓娓娓道来,得心应手。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的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喜欢写作文。而有的学生见了作文就头晕,一点写作的欲望也没有,更不用说写出一篇好文章了。那么,如何有效点燃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呢?一、榜样引领,潜移默化要让学生喜欢作文,教师本身先要喜欢作文,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是他们的榜样,老师也是二^二所不能的。同时,教师本身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要写出优美动人的文字让学生欣赏,让他们心悦诚服!比如,在写作文的时候,可以师生同写,教师写下水文,老师的文章可以和学生的作文同台展示。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老师的作文也可以让学生来“批改”,在师生作文交流中享受美文,享受作文的乐趣!我也常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写作的快乐,比如有一次我向孩子讲述了自己一段亲身经历:一九九二年的一天,我回到老家,几十个学生在祖厝念书,经过询问才明白,负责老师说:“新校舍使用不久便成了危房,学校曾经反映到村上,村上推托到乡上,推来托去没没人管。”  相似文献   

10.
张红瑛 《四川教育》2009,(12):45-4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求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广大语文教师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疼,作文课上,要么腹中空空无从下笔,要么依样画葫芦.写出来的文章一个模式,空洞无物。究其原因,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认为作文难写。针对这种情况,我精心设计安排了第一次作文课。星期四的下午,预备铃声一响,我就来到了教室并宣布:“请同学们到操场上集合,我们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学生都迷惑不解地望着我,有几个还提醒我说:“老师,今天是作文课。”我笑笑未置可否,接着问:“谁愿做‘老鹰’?谁愿做‘鸡妈妈’?”同学们的疑虑已经消失,争先恐后地喊起来。“我做老鹰。”“我当鸡妈妈!”“还有我!老师!”一时间,情绪高涨。我首先挑选3名活泼、聪明又机灵的同学当老鹰,又让3个个子比较大的同学做鸡妈…  相似文献   

12.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备课时主要在“怎样教作文”上下工夫,而常常忽视了学生“怎样写好”这一制约写作效率提高的环节,结果作文课上教师滔滔不绝大讲特讲,无奈“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实践证明.着眼于“老师教”还是立足于“学生写”,其结果相差甚殊。这里的“学生写”当然不只是每周课堂上的两节作文课,应是教师指导下的课内课外有机结合、阅读写作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修昆红 《山东教育》2000,(17):33-33
写作是个性活动,因为它是个体的人完整的精神活动的结果。因此,作文教学要有个性,更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语言表达层次,以“因人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教法。 记得在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布置了我们人学来的第一篇作文。眼巴巴地望着黑板上的题目,直到放学,我硬是一个字也没“憋”出来,只好偷偷地把同桌的作文本拿回家去“参考”。此后两年,我的作文课是在惶恐与茫然中度过的。直到四年级换了语文老师,我的作文命运才从此有了转机。 新老师的第一次作文课是半命题:“我喜欢的……”…  相似文献   

14.
开心直播室     
诀窍体育课上,老师教我们太极拳。几招几势下来,大家连连叫苦。前排F君却不以为然。大家问:“有何诀窍?”乃曰:“各位笨矣!我已深悟此套太极拳之精髓矣!不就是:一个大西瓜(作双手合抱状),一掌劈开它(劈掌),一半分给你呀(左推掌),一半分给他呀(右推掌)……”(冒金生)描写作文课上,几位同学昏昏欲睡。老师:“作文要反映现实生活,要具体、形象、生动。谁来说一段关于眼睛描写的话?小海!”小海:“我的上下眼皮在打架!”老师:“小洋,你呢?”小洋:“老师,正好相反,我的眼皮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快分不开了!”(…  相似文献   

1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少老师反映作文教学难:一是很多学生不愿上作文课,一听上作文课就无精打采;二是不少学生作文空洞无物,东拉西扯;三是部分学生作文“无病呻吟”,缺乏真情实感。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准备给学生上作文课,走进教室后,听到教室内有小鸭的叫声。当时这位教师没有生气,也没有命令学生把小鸭交出来。她用亲切的口吻说:“我好像听见有只小鸭在叫,这小鸭在哪位同学那里?能告诉我吗?”结果一个女孩站起来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小鸭在我这……”老师说:“你把小鸭拿上来给同学们看看好吗?”女孩看了看老师,然后把小鸭放在讲台上。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同学们喜欢这只小鸭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好,我们这节作文课就写这只小鸭。”就这样一节即兴作文课就开始了。事后,这位…  相似文献   

17.
记得魏书生老师说过 :“语文教师最苦的差事是什么 ?很多老师都回答是上作文课 ,批改作文。”长期以来 ,小学作文教学往往重视指导、批改 ,轻视评讲、修改。这样的教学 ,使学生难以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 ,也束缚了学生的头脑 ,使之写人、叙事缺少新意。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想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从“评”中悟出“新”意 ,使讲评成为学生写好作文的动力。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  一、讲评内容要“新”  大多数老师的作文讲评常常是浏览作文后的一个简单的小结 ,对写得好的同学表扬 ,对写得差的文章就笼统…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恐怕对这样的情景并不陌生:作文课上.学生们愁眉苦脸看着作文题一筹莫展。写作不仅是大多数学生的一块心病.也成为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难言之痛。我们常常花大力气进行作文指导.从作文的选材到写作的技法.无不浸透着语文老师的汗水.可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写作难.怕写作还是师生不可回避的现实。  相似文献   

19.
吴生泉 《时代教育》2007,(8Z):72-72
面对作文课,一些学生如临大敌,常常应付了事。不少教师对此束手无策。若将学生怕写,老师怕教的尴尬,统统归咎于教学要求或者应试教育,则是认识上的错误。教师不妨尝试在作文课堂教学之外多下功夫,力求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陈俊红 《考试周刊》2011,(64):50-51
我在一所乡镇学校任教,学生来自农村,多数基础差,学习平平。特别是作文课,不要说文思飞扬了,连基本的写作都完不成。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疼,两节作文课就那么于巴巴地坐着.等着“灵感降临”:不然就是乱写一通,扯七杂八看不到主题。这样的境况让我很发窘,于是就想办法改变这种情况。有的老师鼓励学生背作文。考试时直接背写到试卷上。天长日久,学生渐渐失去了自己写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