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谜语与诗歌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有许多谜语是以诗歌形式出现的。例如.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贾雨村与甄士隐在中秋佳节夜晚对酌时,贾雨村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相似文献   

2.
翻开《红楼梦》这部今古奇观,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开始到第一百二十回“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终了,这出复杂纷纭的闹剧似是由这一对冤家拉开的序幕和收束的尾声。由此可见,这两个人物在书中所占的位置及其人生价值是何等的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红楼梦》的作者以狡黠之笔用假语存(贾雨村)言,将真事隐(甄士隐)去,何必将这两个虚构的典型认真考究呢?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首回关于甄士隐贾雨村两家的叙写具有对比性,作者以甄贾对比来写出世入世与善恶雅俗,用甄士隐代表道佛高雅与儒"仁"本心,以贾雨村代表儒俗刻板及功利之心。小说也通过描写甄家对儒道思想的社会缘起进行寓示,甄家地名勾勒仕途世道,甄士隐和封氏的姓字展露"仕""隐""封""废"本事,封氏性情保守喻儒家"礼""义",甄士隐性情转归道家"仙""隐",二人不同的性情分别寓意儒道的出路,而甄英莲则寓意儒道结合的"应怜"无果。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第六册课文《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节选内容以薛蟠之妾香菱学诗过程为主线,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要正确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须得从香菱的不幸遭遇写起。一、关于香菱的生平香菱本名英莲,乃姑苏城内乡宦甄士隐的独生女。士隐名费,娶妻封氏。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倒是神仙一流人品”。不料年已半百的甄士隐,值元宵佳节之时,命家人霍启抱了三岁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半夜中,霍启因要小解,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待他小解完了来抱时,哪有英莲的踪…  相似文献   

5.
翻开《红楼梦》第一回 ,便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作者在这一回中尽兴描写了甄士隐的兴衰经历 ,让他在《红楼梦》这出正戏开场前预演了他的人生悲剧后 ,便让他跟着疯道人飘然而去 ,从此在原作者曹雪芹的笔下 ,他就一去无迹 (虽然在高鹗笔下他曾二次出现过 ,分别在 10 3回“昧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前80回未见贾宝玉结局,但从作者暗示及脂批看,宝玉最终出家作了和尚。只可惜我们看不到这段文字。第25回,脂批有“叹不能得见宝玉悬崖撒手文字,叹叹!”其实,仔细分析书中结构及人物安排,是可以从另一个方面看到这一结局的。突破点便是甄士隐。甄士隐与贾宝玉,一个是幻象,一个是真象,正如风月宝鉴之正反两面,将他们合为一体看,才是一个完整的形象。而且从书中情节安排,也可看出作者的用意。  相似文献   

7.
明清两代的衰亡,教育应负有责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个士人形象的塑造,活生生地揭示出当时社会士人培养方面的问题。甄士隐博学于文,品德高尚,但此人既无济世之心,又无治生本领,是个废材;贾雨村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然溺于势利,毫无心灵原则,丧失起码的道德良知,最终成为国家、社会的祸害。这两个士人形象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儒家教育的某种偏失,对今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仍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培养什么样的人 《红楼梦》开篇塑造了两个读书人甄士隐和贾雨村。前者因为读过书而生存能力极差;后者活得不错,然是一个人格卑下的人。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两类人都是社会不需要的,同时也是教育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巾,曹雪芹对香菱的改名可谓煞费苦心,隐含深意.香菱原名为英莲,第一回中甄士隐说"如今年过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但"一僧一道"要度英莲时,那僧念了"惯养娇生笑你痴,菱仡空对雪渐澌".  相似文献   

10.
甄士隐与贾雨村是《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精心塑造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两种典型形象,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同,所走的人生道路也不同,但最终都没有逃脱历史和时代给他们安排的结局,成了封建专制制度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