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最敬重的五位老师徐保均毛宇居老师这是毛泽东的启蒙老师。毛泽东8岁那年进家乡的一所私塾读书,拜塾师毛宇居为师,一直读到13岁。进私塾后,他比别的孩子好学、用功。毛宇居对学生要求很严。毛泽东听课认真,作业按时完成;但反对死记硬背和私塾的陈规陋习。少...  相似文献   

2.
乐为 《高中生》2011,(13):16-17
爱读"杂书"10多岁时,毛泽东读了几年私塾后,对"四书""五经"已经不爱读了。一天,毛泽东从同窗好友那里借来一本《水浒传》,梁山泊好汉们造反的故事一下子吸引了他。上课时怕老师发现,毛泽东便在《水浒传》上面放一本《论语》,当老师走过来的时候,就装作认真读经书的样子。老师走开后,他便看小说。后来,他又找了几本其他小说来读。  相似文献   

3.
毛宇居,毛泽东的老师。1906年,毛泽东到离家七八里路远的井湾里私塾读书时,毛宇居在这里当塾师,给毛泽东讲授《春秋》、《春秋左氏传》等经书。 毛泽东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时,有五位者师。杨昌济先生,即杨开慧同志的父亲,是毛泽东的老师,教伦理学和哲学。后来,毛泽东在回忆一师生活时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教员是杨昌济,他是从英国回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小朋友,不一定都知道过去有一种学校叫“私塾”。这是旧时代的一种办学体制,由一个老师教几个或十几个学生,课程都是比较单一的学古文。即或偶有学点珠算之类的课程,也不能算作主课。我的少年时代,就基本上是在这种私塾中度过的。我6岁开始进私塾,学的课本是《三字经》《千字文》这一类要以识字为目的的启蒙读物。什么“人之初,性本善”啦,“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啦,整天哇哇哇哇念,内容说的什么,老师都不讲,所以读起来非常枯燥。按老师的规定,你不仅要会念,还要会默写。今天教的课,明天早晨到校时就得先背诵、默写,…  相似文献   

5.
兵兵扣纽扣     
四岁的兵兵,自我服务能力很差,每当老师表扬别的孩子能干,会自己穿脱衣服等,他就耷拉着脑袋,表现出一种自卑感。我想对这样的孩子还得要鼓励。令天,我对他说:“兵兵也很能干,什么事情都能学会自己做。现在老师教你扣一颗纽扣,你一定能学会,对吗?”兵兵点点头。帮他穿衣服时,我特意把下面的一颗纽扣留给他自已扣。他认真地找到了扣眼,一只手捏住它,另一只手捏住另一衣片上的扣子,扣呀扣,纽扣老进不了扣眼。两分钟过去了,兵兵急得满头大  相似文献   

6.
陈析宇小朋友是一个性格特别的孩子,他给人的感觉老是慢慢腾腾,做什么事情都是拖泥带水。老师带小朋友玩的游戏他都不愿参加;平时坐也坐不好,站也站不稳;上课不认真听课,提问他时,总是一句话也不说;唱歌不唱,画画不画。一到画画时他就说:“老师我不会画!”老师教他,他也不学。针对这样的孩子,怎么办呢?我曾多次和他的家长沟通,想改变这个孩子的缺点,但是结果却不理想。我决定改变教育方法。于是,我有意经常和他说话,和他一起  相似文献   

7.
你的孩子快要上小学了吧?你为孩子作了哪些准备呢?“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多数父母的心愿。可是很多父母尚未意识到,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输了。你瞧:别的小朋友都会自己系鞋带,他不会;别的小朋友都会麻利地穿衣、叠被,他却要老师帮忙;更糟糕的是,他连学习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别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学拍皮球,他却不知所措地哭起来,直到老师手把手地教他才行。这是个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孩子,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要做什么或者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对孩子的疼爱。现在,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活儿,甚至连自己能做的事也由父母包办。为此,对刚刚从幼儿园毕业,准备上小学的孩子,父母该为他们作哪些切实有用的准备呢?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楹联,大多是述怀明志之作。从报刊已经披露的毛泽东的作品来看,即可窥见其青少年时的伟大抱负、崇高志向和聪颖机灵、才华横溢的风范于一斑。10岁前,他在韶山冲读私塾。有一次,他带头下池塘游泳。塾师邹春培十分生气,便用对“对子”的方法故意刁难他。老师出的上联是“濯足”。毛泽东略加思索,从容答道:“修身。”老师不禁惊喜,也就不再为难他了。1957年,毛泽东与老友回忆这一情景时解释道:“这个‘濯足’就是洗脚,越洗越干净。”他并引用《孟子·离娄》、《楚辞·渔父》、《礼记·大学》中的话,说:“那个‘修身…  相似文献   

9.
正悦荐任溶溶这个写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可爱老爷爷,原来也有被老师看着读书背书的时候,还是在这样一个叫做"私塾"的地方。很多过去的事情我们并不了解,听任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还是很有意思的。上海市长征中学蒋伟仪我小时候五岁回广州,读过近三年私塾。当时广州崇尚传统东西,私塾很多。我就带着三本红皮书进私塾了。三本红皮书是私塾的入门书。所谓三本红皮书,就是《三字经》《千字文》和另一本  相似文献   

10.
摸老师     
山娃家里穷,读了两年书就交不起学费了,别的孩子上学时,他只能到学校旁边去放羊。山娃把羊赶上山坡,就爬到树上,看围墙里的老师和学生。久而久之,哪些学生进哪间教室,哪个老师住哪个房间,他都一清二楚。有一天,学校来了一位新老师,大家都叫她叶老师。叶老师长得很漂亮,声音也很好听,山娃最爱听她教学生读课文。山娃还知道,叶老师住在学校最东边那个房间,那间房有一个窗口正对着山娃的家。夜晚,山娃不用放羊了,他就看叶老师的窗口。叶老师的窗口亮亮的,隔着一层红布,看得见一个人影在里面,这个人影正是叶老师。那辫子、脸型、下巴、鼻子,山娃…  相似文献   

11.
刘海英 《新课程研究》2007,(11):32-33,40
只要提起林峰,教过他的老师都摇头叹气,许多老师都对他无可奈何,放任自流了他给人的印象:有时趁老师不注意,从教室后门偷偷溜出去;跟同学经常打架、骂人,还聚集班上的同学跟别的班级学生打群架;如果老师教训他一顿,他便讨厌老师,不听他的课,不做他的家庭作业,学习很差;带动一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在班上称王称霸。  相似文献   

12.
潘爱琴 《考试周刊》2014,(94):188-188
现在一个家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有出息。但怎样才能使孩子成才呢?培养孩子,其实是有其规则的,而《弟子规》里的一些内容,就是培养孩子做人的规则。首先要做好人,扎好德行的根。德行的根在什么时候扎?"苟不教,性乃迁"。小不教,长大了,再要把他拉回来,会很困难,所以一定要从小教,从幼儿园开始教。《弟子规》是教孩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是约束孩子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弟子规》就是做人的标准,是让孩子成人成才的法宝。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河北教育》2005,(18):48-48
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回到韶山,在家中设便宴招待家乡父老时,特请自己读私塾时的教师、85岁的毛宇居坐在首席,他陪坐在老师身边。毛泽东敬酒时,毛宇居不胜荣幸,摸着银须微笑着站起来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泽东说:“尊师敬贤,应该,应该!”  相似文献   

14.
收到学生来信,信中说自己是财会专业的,名叫黄XX,自己作为一名学生很失败,班主任老师一点都不理解他,看不起他,尤其是他每次认真填写《自我教育手册》交上去,老师批阅后发下来,看着别的同学的册子里班主任老师的建议写得满满的,而唯独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谭虎 《家庭教育》2014,(11):46-46
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一句话,出自《左传》,是石碚劝谏卫庄公的话。原文为:“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所自邪也。四者来,宠禄过也。”意思是说,爱护孩子。就应该以道义教育他,而不应该使他走入歧途。孩子走向邪恶、骄横、奢侈、荒淫,都是因为过于宠爱厚养之故。  相似文献   

16.
中班第一学期刚开始,孩子和老师处于一个相互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中。面对三十三张清新可爱的小脸,我深深地爱上了他们。而其中的陆诚小朋友是我们两个老师关怀至深的一位。 家访时他妈妈告诉我们,这孩子很幼稚,一点也不懂事,四岁半才开口说话,智力发展及能力都不及其他幼儿。通过接触,我们发现他各方面能力的确比别的幼儿差,  相似文献   

17.
古式的建筑,古色古香的桌椅,《大学》《论语》《三字经》放在课桌上,二十几个孩子正跟着一位老师高声诵读《弟子规》。这是暑期在徐州市的云龙公园内一所名为“现代私塾”的补习班里所见情形。与其他补习班不同的是,这所“现代私塾”教的全部是中国古典优秀诗。江西、湖南、重庆、深圳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未成年教育“复古”风,向古化“讨教”现代问题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8.
王飙 《中国教师》2006,(9):28-30
韶山冲的山水养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毛泽东的启蒙教育就从这里开始。小的时候,由于母亲文七妹体弱多病,毛泽东从两岁的时候便开始寄养在湘乡外婆的家里,因为外婆天天忙于家务,便让表兄文运昌和文南松在上学的时候带他到二舅父文正莹的私塾里玩耍。懵懵懂懂的毛泽东还以为自己也成了学生呢,虽然没有人问他,但他却能很安静地坐着听课、背书。舅父看他不哭不闹,还能把所学之书背上来几句,很是喜欢,便抽空教他一些古诗、教他写字,教他一些做人处世的行为标准和礼节。稍大一些,还给他讲历史上一些人成材成功的故事,当然,故事的中心无不是围绕他的…  相似文献   

19.
李渔从小聪明好学,喜欢“钻牛角尖”。有一次,私塾先生教学生读《孟子》,在解释“虽褐宽博”一词时说:“宋朝朱熹讲,褐,即贫贱人所穿之衣;宽博,即肥长。”别的孩子听了,都咿咿呀呀地跟着念起来,唯有李渔紧锁眉头,一声不吭。他觉得朱熹的注解不符合实际:贫贱人的衣服应短瘦一些,省些布料才是,为何又肥又大呢?  相似文献   

20.
编辑老师:你好!我的儿子今年9岁,很顽皮,上课从来不能认真听讲,活泼好动,经常有小动作。他和孩子的母亲都很担心,孩子这样可怎么办?强强爸这位家长:你好!其实,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是很多家长提出较普遍的,让他们忧心忡忡的问题。应该怎么对待孩子存在的这个问题呢?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家长或者老师认为的孩子的这个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要知道,人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一段有限的时间。而注意力的发展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的提高的。6岁左右的孩子的注意力大约可以集中20分钟左右。成人的注意力也只能持续30分钟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