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音乐世界》2014,(16):24-25
01张靓颖《第七感》 时隔两年,张靓颖终于为我们带来了这张忠于自我的全新专辑《第七感》。时间让靓颖塑造了每一个更好的自己,她也亲手操刀填词写下了主打歌《第七感》。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第六感觉呢?第六感觉,我认为就是直觉,是最原始、最基本的感觉。这种直觉有时候超过了人类的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是逻辑判断和理性所不及的,真正实现质的飞跃,往往就靠这决定性的百分之一。有的老师谈到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表情很茫然,感觉学生平时表现很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但是学生每天总  相似文献   

3.
人有五官:眼、耳、鼻、舌、身. 人有五感:视、听、嗅、味、触. 人除了这五官、五感之外,还有直觉遥感、预感.它如灵犀一点、心气一缕、神光一闪、磁力一曳,虽然神秘、恍惚,却分明负载着某种信息,揭示着某种因果,展现着即将脱颖而出的事物,这就是直觉,它属于灵感思维.  相似文献   

4.
表象是当前未直接呈现的客体或事件的心理表征,其信息的获取类似于知觉过程.表象是一种经济的非言语信息表征形式,人的视、听、触、味、嗅和动等刺激感觉都能生成相应的表象,由于视觉信息的重要性,心理学特别关注视觉表象的研究.视觉表象具有空间形象感和层次结构,主体对其可施加旋转、扫描、组织与分解等心理操作.  相似文献   

5.
云崽子 《音乐世界》2014,(13):23-23
想象空间 暌违乐坛两年,张靓颖第七张个人专辑即将发行,对于自己的第七张个人专辑,张靓颖从筹备初期便全程参与了每首歌从选歌、编曲、歌词,到混音的所有制作讨论中,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专辑定名为《第七感》,不仅代表这是张靓颖个人的第七张专辖,同时“第七感”也象征着超越现实的“第六感”外,无尽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没有标志性的海豚音,没有愈唱愈强的声线,也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张靓颖的新专辑《第七感》,玩了一次反转游戏,变得时尚、灵动、飘逸。《第七感》不再是硬碰硬的唱功show了,她不再需要证明自己。她可以时尚,她可以性感,她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耐人寻味。如同张靓颖说:"我相信了,也改变了。直到,第七感告诉我:ll's the time。"主打歌《我是我的》,简单、轻快,足以感染每  相似文献   

7.
通感,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说,是指创作(或欣赏)过程中各种感觉(视、听、触、味、嗅等)彼此联系、沟通、互相感应的心理现象。我国历代文论家对于通感描写不乏十分精辟的论述,但他们大都只是捕捉到了通感的神韵,并没有明确指出什么叫通感,我觉得明朝的杨慎对此讲得比较清楚。《升庵诗话》卷七“香云香雨”条:  相似文献   

8.
当代民族类博物馆设计,应该首先满足人的需要,进而不断贴近人的自然性情和人的社会属性,最终实现对人终极关怀。到达了"造物宜人"。在当代民族类博物馆设计中,只有对功能有详细准确的了解和把握,才能在展示设计中找到新的、深的突破。本文把民族类博物馆作为研究切入点,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结合当代科技、理念来阐述能带来视、听、触、嗅、感五种感官体验的重要参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贺是中国古代诗人中通感艺术运用得最具个人的特色的一位。为了表达自己激愤压抑与迷惘感伤相交错的愁苦心情,他往往通过描写个人的直觉和幻觉,将内心的体验进行综合、变形、转换和重线,并在视、听、触、味、嗅诸种感觉之外加入自己强烈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构造瑰奇冷艳、虚幻荒诞的诗境。在这个意象重组的过程中,通感艺术的运用起到了重大作用。本拟对李贺诗歌中通感艺术的广泛运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形容状貌特征的叠音词,突显词义特点,增强声音形式,有助于词源关系研究。《诗经》运用大量叠音词,是集中探讨叠音词的意义和词源关系的理想材料。以叠音词的意义特点和声音形式为衡量标准,我们可以对同一感觉范畴的叠音同源词进行初度系联;在同一感觉范畴内,可以根据由客观规律决定的意义相通关系,对初度系联的结果进行二度系联;不同感觉范畴内的意义,由于"通感"而发生意义联系,可据此进行三度系联。根据系联的结果,归纳叠音词的一些特点和规律:一,各感觉范畴之间,视、听范畴的词占绝大多数;二,叠音词主要表现在对量度、光度、长度和状态(气势)的形容;三,量度和状态(气势)的词多于光度和长度的词,反映诗人对数量和气势的特别感受和重视;四,听、触和味、嗅范畴的词,与视觉范畴的通感,首先都与数量意义相通,而不是与光度、长度相通。这说明,视、听、触和味、嗅的感知,对其量度的感受。从词源学的感知机制看,义通和通感的发生,当是语言发生之初心理感受的相同,而不是词语发生之后的比喻或映射。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的视、听、嗅、味、触、本体、平衡、运动等感觉信息输人组合起来,经大脑组合作用,完成对身体的内外知觉,并作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工作,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例如:鞋子里有沙,脚感觉痛,然后传送到大脑,由大脑指挥四肢把沙子倒出来.如果感觉统合出现障碍,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  相似文献   

12.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使学生的多感宫(眼、耳、口、鼻、肢体)受到信息的刺激。让学生观看、听闻、触摸、表演、想象、体验、探究和感觉信息,亲身实践操作,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视、听、嗅、味、触等各种感官都能产生美感,它们各有分工,却又能彼此相通。如朱自清名篇中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此处的"光和影"是以目可见的视觉形象,而"旋律"是音乐的特质,与"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都是以耳感知的听觉形象。这里利用了视觉和听觉之间的相通之处,"打通了"两种感官,心理学往往把这种打通称之为"通感"(Synesthesia)。"视觉、听觉、触觉、  相似文献   

14.
乐伟国 《双语学习》2012,(12):14-14
在英语感官系动词家族中,feel、sound、look、taste、smell算得上出了名的成员了,它们与听、看、触、嗅、味等人体感官体验相关,分别描述各种感官性质。作为感官系动词,它们本身就有词义,  相似文献   

15.
王一牛 《山东教育》2005,(15):64-64
通过多种感觉刺激宝贝语言能力。从出生的那一刹那,人类触觉的敏感度便和大脑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独特的感觉层次辨识.也影响了大脑皮质的运动区、视觉区、听觉区及其彼此间的协调统合,让人类能够运用说话来模仿发出听到的声音。不过词汇学习的过程比发声更困难。需要依靠视、听、嗅、味、触综合的感觉信息,逐渐统合成知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另一种回归     
近期,张靓颖推出了自己的全新专辑《第七感》,以R&B为主的专辑风格对手她来说不是改变而是回归到了最初!  相似文献   

17.
杨桂霞 《文教资料》2012,(19):122-123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融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本院结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方案和要求以及高职院校院情和办学特色,创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工作,提出了“五感归一”系统工程,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视、品、触、嗅”五种感官,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深入生活,在学生中推行“听红色讲座,看红色经典,触社会现状,品志愿人生,秀(嗅)爱国热情”的系列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8.
<正>余光中是蜚声文坛的诗人与散文家。有人这样评价他的文学成就——"呼吸在当今,却已经进入了历史,他的名字已经显目地镂刻在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余光中在用右手写诗的同时,又用左手打开了一方散文的新天地,他丰富的情感、卓越的才华、独特的风格、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都在散文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听听那冷雨》就是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充盈着作者灵动的情思和智慧。在这篇散文里,作者调动了听、视、嗅、触等多种感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各式各样的事物,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一一探索,而感官(视、听、触、味、嗅)正是探索的工具。他们就像一个灵敏的雷达,搜集和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幼儿们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大都通过直接的感觉经验来认识世界,也更喜欢运用感官进一步探索……丰富的环境加上积极地引导,不仅能让幼儿的感觉更敏锐,还能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进而养成观察的习惯,而这些正是提高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学法,即在课堂内外组织学生创造一个听、说、视、嗅、触的英语环境,营造一个学习外语的“氛围”。学生们在这种环境里学习外语,感觉听学语言真实自然,并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大量接触和实践所学的语言,增加了课堂的“密度”和练习的“量”,提高了学习的“质”,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学起来轻松,用起来自然,学用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环境教学法”为大面积提高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教法。1.创设环境,形成氛围一走进校园,你会进入这样一个视、嗅、触英语的环境:学校办公室的牌子用英文书写;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