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 从惠州的文化现象中比较得出: 三“东”乃是惠州文化的精髓。由此提出了开辟以三“东”为主的旅游线路, 弘扬惠州文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2.
文化竞争力在城市综合竞争力要素中占有重要地位,产生重要作用。通过综合考察惠州文化竞争力的现状,认为制约惠州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在于文化竞争力不强。因此,对增强惠州文化竞争力提出四点政策建议:一是在城市文化发展过程中应注重规划性;二是加强对惠州地方史的研究;三是组织力量对惠州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集体攻关;四是对“东江文化”为主体的“四东文化”作专深探讨,重点梳理出爱国主义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3.
新“四东文化”更全面地凸显出了惠州的历史文化特性,更准确地铸造了惠州的城市精神,为惠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核心文化价值观念,有利于树立惠州的城市形象,并极大地提升了惠州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以惠州为中心地域的东江文化底蕴深厚,东江人文旅游资源分布广泛,文化价值和旅游开发潜力十分巨大。惠州地区东江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仍显落后。我们应当从旅游产业定位、景点景区布局、旅游产品宣传和促销等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建设,以塑造惠州旅游新形象,打造惠州旅游大品牌,促进惠州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分析和肯定了苏东坡是第一个使世人认识惠州,第一个较为系统地把中原文化传播到惠州的人。而现在,“苏东坡”三字仍在惠州的山水和诗文中广为传播,这是惠州文化中的独特现象。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许多妙用。懂得它,便如周伯通懂得了双手互搏,一体二用。惠州人显然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惠州乃广东厉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惠州人把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同文化体系,展示出迷人的惠州风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学方法论入手,通过对惠州文化现象的分析,针对历史与现状,提出“儒道二元格局”及“西湖、罗浮山象征系列”等概念,对惠州文化品格及香港文化的惠州背景作了探讨。作者认为香港文化与惠州文化有很深的同源性,香港文化的最根本传统源于惠州西湖与罗浮山儒道传统品格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寓惠时期的事业政绩、功德文望和嘉言懿行, 已和惠州的朴野山水、淳良的人心和丰富的民俗文化缠环糅合在一起, 构成了独特奇异的东坡寓惠文化现象, 所谓东坡惠州两相成。开发和利用这种文化, 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精蕴, 以文促商, 推进惠州文化产业建设, 提升惠州知名度, 繁荣惠州现代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化与教育之间有许多妙用,懂得它,便如周伯通懂得了双手互搏,一体二用。惠州人显然是深谙其中的道理。惠州乃广东历史文化名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等等。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惠州人把文化与教育结合起来,构建文明、健康、平安、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体系,展示出迷人的惠州风采。校园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结构层次的组合。物质文化囊括师生共同创造的各种校园物质产品及校园内开展的群体性的文化实践活动,制度文化涵盖学校组织机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校规校纪、人际关系及行为规范等,精神文化包括学校价值观念及办学理念、群体目标及各种思想意识等。惠州人正是从这三个层面来精心经营校园文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并将在未来几年将校园文化建设推向更高境界。最近,惠州市提出:通过提升校园静态文化品位和创新、丰富校园动态文化活动,逐步建构具有惠州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力争用三至五年的时间,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基础上,促使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学校建设成校园环境美、艺术氛围浓、文化底蕴厚、各项制度完善、人际关系和谐的校园。惠州市教育局局长范中杰说:“文化为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相似文献   

10.
人类艺术文化是多元化构成的。作为一种中国艺术文化战略性发展构想的“第三极艺术文化”观念的提出,旨在申明认识艺术文化存在的客观性、价值性、取向性。由此逻辑推演强调中国艺术文化是人类文化重要的一极:第三极中国艺术文化。第三极艺术文化观的确立,对在多元文化的国际视野里着力承传、创造、传播中华艺术文化、建设中国艺术学体系等都具有积极的独立性学理和实践定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惠州模式”的经济学解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惠州市列入九市之一,惠州地区将以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发展?文章从区域经济学理论入手,分析了"惠州模式"的内涵、外延和基本内容,将惠州建设成为世界级的石化基地和国家级的电子和旅游基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之地,"惠州模式"对于加速惠州,乃之整个珠三角地区后30年的经济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既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的历史总结,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理论继承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基础的,具体表现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论、以生产力为根本的历史唯物论和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论等方面,全面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在含有“动不动VP”的句式中。一般情况下句子表达较强烈的主观色彩,这一主观色彩主要源自于“动不动”表身含有的语义特征。我们分析“动不动”和“VP”语义上的关联,并指出在不同句类中,“动不动VP”出现的机率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寓惠创作四"多"两"少"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苏东坡贬寓惠州后,创作上“四多”“两少”:与程正辅的诗书居多,赞王朝云的诗词居多,与僧道唱和的诗居多,《和陶诗》居多;与子由唱和的诗居少;词居少。造成这四“多”两“少”的主要原因是:惠州时期是生活极端困难、一生中思想最为苦闷的时期,因而只能叙写身边小事以自娱。  相似文献   

15.
当代侗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遭遇了“现代化”和“全球化”而产生的,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从主体角度看,文化保护与传承就是维护民族自己的传统并实现为当代的生产和运用于生活,因而文化传承的根本就在现实的实践中延续传统,侗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也当如此.“原生态文化”现象的本质在于传统的创造性运用,而不是实证主义所追逐的“原汁原味”的静态保护.侗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和传承不过是其传统文化的当代再生产,这是正确理解侗族文化归入“原生态”视野和实践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培养的一些专业人才不能很好地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惠州市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很大,但是惠州学院培养的相关金融人才并不能很好地与这种需求匹配.本文以惠州学院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问题,提出了在着重人才应用型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培养.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贯彻“三个代表”必须根据高校自身的性质和工作特点 ,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出发点 ,以强化文化育人功能为重点 ,同时通过培养“四有新人”服务经济建设来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内在统一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理论的新突破,是邓小平理论的新发展,它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回答了党的现代化课题,升华了党的先进性要求,凝炼了党的价值观标准,阐明了党的“不败论”前提。  相似文献   

19.
构建以“三创”为核心的高校职业指导课程体系,是创建和谐社会、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毕业生长期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指导思想是有效帮助学生及时就业、顺利就业、满意就业、稳定就业,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基本原则是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服务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应从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课程考核、效果评价等方面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