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80年代探索导演群中,黄建新和黄健中别具亮色.他们所代表的超越传统的电影新思维对于新时期整个电影运动来说,不无启示意义.本文以《黑地事件》、《错位》、《访问》等“类经典”影片为参照,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二黄”导演艺术的总体特征与具体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2.
王蒙 《文教资料》2013,(31):143-145
21世纪以来,台湾涌现出大批青春电影,它们在题材、主题、影像风格等方面都与以往的青春片有所不同.呈现出了新一代青春电影的独特风貌,使20-~90年代末陷入低谷的台湾电影绝处逢生。本文以台湾新生代导演林育贤电影事业的发展为研究主线,论述在新时代背景下台湾“新青春电影”的发展现状、导演群体、类型分布及关学特征。并对在这一竞争激烈的制片体制下,导演林育贤如何寻求生存之道,在遵循当下青春电影共性审美的前提下,如何突破重围、另辟蹊径,探索出的具有自身独特美学意义的影视特征,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市场路线,获得电影艺术层面的升华和影片高票房收益的双赢?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法国新浪潮电影人特吕弗和阿斯特提出的作者电影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影响中国改编电影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电影评论界开始更加关注导演的改编影片的艺术个性表达以及艺术技巧创新,陈凯歌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其拍摄的许多作品中也能发现作者电影的特征虽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但也推动了作者电影理论对中国导演的巨大影响力,本文从其改编影片赵氏孤儿为切入结合陈凯歌其他作品来研究其对作者电影探索。  相似文献   

4.
霍建起是中国电影导演群体中比较独特的一位,他的电影既继承了第五代导演深沉含蓄的美学特征,又兼具第六代导演求新求变的创作特色,在中国电影导演界可谓独树一帜。文章通过分析他的几部影片,总结他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5.
关锦鹏的<红玫瑰白玫瑰>故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男人和几个女人对爱与生活的挣扎和无奈.影片利用视听艺术手段,呈现出三、四十年代上海"十里洋场"世态、人情的浮华,更带给人一种世纪末的追怀.影片导演自我和片中女性成长的完满体现,透过导演对电影语言的独特理解与电影技巧手法变奏性纯熟运用,使得他的思想成功体现于影片的叙事结构之中,也使他自我得以个性化完满体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经历了“现实主义影片一探索片一娱乐片”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主要有歌舞片、历史片、革命片、生活片、儿童片、探索片和娱乐片七种类型。其中,探索片和娱乐片最值得研究和探讨。20世纪80年代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追求电影语言本体性、先锋性,表达人文关怀,凸显娱乐性等方面作了有益尝试和探索。总结其发展正反两方面经验,有利于探索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以《偷自行车的人》、《马路天使》、《十七岁的单车》为例,从纵向和横向以平行研究的角度,分析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国三四十年代电影和中国新生代导演的创作风格,能够发现他们在艺术创作上的相似和不同,有助于深入理解现实主义电影传统在中西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者电影与法国新浪潮运动的兴起有直接的关联,其某些特征体现在具体的导演作品之中。中国女导演徐静蕾的电影中包含着作者意识的状态,主要体现在导演作者对影片的绝对控制、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畸形态度和影片平缓的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合拍武侠片”构成大陆武侠电影的主流,同时也成为当时电影市场上的拳头产品.“合拍武侠片”出现的背后有着两地电影互动的历史背景,其出现不仅使得大陆武侠电影的面貌得以改观,更是引发了娱乐电影创作高潮的到来,同时也唤起理论界对娱乐电影的新认识.探讨这些影片,或可为我们今后撰写中国电影史提供更多样化的路径和视角.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彼时的香港电影,无论是影片的类型、数量,还是电影导演,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规模。当时在内地也掀起了一场港片热潮,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达到了一个高峰。八九十年代香港电影的特征鲜明,其多元化、草根化、商业化、时尚化的电影风格受到内地观众的追捧与喜爱。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传播对内地电影的本体创造、产业化经营、以及受众的审美趣味的提高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希区柯克作为20世纪40年代在好莱坞崛起的电影导演,在其60年的电影生涯中创作了59部影片。由于他的电影多以悬疑和惊悚片为主,所以他被视为著名的好莱坞惊悚大师。他所执导的惊悚片,并没有对犯罪场面的血腥、杀戮、残酷的视觉再现,而是关于这些犯罪行为的心理层面的动机的分析。因此在他的许多电影中,都具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这部日产电影的英文版将在这个圣诞节推出.是由日本著名导演宫崎骏创作的又一个迷人的儿童故事.他的《龙猫》和《千与千寻》被普遍认为是动漫史上最成功的作品。他自己创办的“吉卜力工作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断推出他的作品,现在又与迪士尼合作以确保影片在美国的发行。该片今年年初在日本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13.
电影民族特点的烙印。电影民族特点的逐渐积累,发展与成熟,才可能形成电影的民族风格。影片内容上的民族色彩,表现在民族题材与主题、地域风光与社会风俗、民族性格与行为方式等方面,它们与电影民族风格密切相关。电影语言民族化在电影民族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电影民族风格是电影群体风格的一个方面,它的形成与发展,与电影个体风格尤其是其中的导演风格的表现特色有关。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后的中国战争电影由"点"的凝视到"面"的铺陈,内涵了"史诗"的意味.同时,在展示"死亡"与"尊严"的搏击中,揭示了普通人面对战争的心灵悲歌.这一时期的部分影片,受到了"黑色幽默"的影响,以杂文的冷嘲热讽,锲入了战争电影主题的又一个侧面,显示了特殊性.  相似文献   

15.
阿甘正传     
胡潇 《初中生》2012,(23):65
作者温斯顿·格卢姆(Winston Groom)。电影荣获199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宣扬,使影片为大多数人所喜爱,导演高超的编排技巧和电影语言的巧妙运用.更使影片大获成功。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从解放战争的硝烟中走出,受苏联战争电影的影响以及朝鲜战争等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拍“描写重大题材”的电影成为大家的共识,《南征北战》正是诞生于这一背景之下。影片是新中国第一部“史诗大片”.奠定了新中国初期电影的雏形,也为后来一段时间内中国电影的发展确定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1930年代初期出现的新市民电影,始终保持着温和的社会批判立场,就明星影片公司1937年出品的贺岁片《压岁钱》而言,一方面,发掘、表现世俗趣味,规避政治风险成为影片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在完成对旧市民电影情色元素承接的基础上,影片对左翼电影-国防电影思想元素的片段式的、有选择的抽取利用,目的是更好地吸纳市场的商业能量、增加市场卖点。  相似文献   

18.
《那时花开》是高晓松电影处女作,它的表现主义特点是由导演对电影的独特理解决定的。本文通过对影片的分析,阐述了这部电影的表现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影片《可可西里》的出品标志着“国产藏语电影”概念的基本成型,国产藏语电影迎来了真正的发展期。按照主创人员血缘身份差别,国产藏语电影呈现出藏族导演作品和非藏族导演作品两条不同的发展轨迹。以媒介地理学视域观察,无论何种血缘身份的导演拍摄藏语电影,对地理与文化的认同都是该题材电影创作最基本的前提。创作者只有接受和认同藏族文化,才能选择恰当的立场维度和视角,从而把控影片想象空间的建构方向和形式。  相似文献   

20.
成功的旗帜     
崔鹤同 《初中生》2008,(1):31-31
美国的史蒂芬·史匹柏,少年时就梦想有一天能成为电影导演。17岁那年,他参观了环球电影制片厂,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梦想。他经常和一些导演、编剧交流,终日流连于他梦想的世界里,从与别人的交谈中学习、观察,并产生了很多关于电影制作的灵感。20岁那年,他成为正式的电影工作者。随着他执导的一部部电影、电视剧在全球上映,他的梦想终于实现了。36岁时,他已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制片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十大影片中,他一人独揽四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