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中的反面商人形象打破了传统塑造反面商人形象的模式,客观地塑造了一些富有生命力的真实可信的反面典型。这些反面商人形象不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具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心理和性格、集多种道德品质于一身。文章通过这些反面商人形象劝诫世人,做人应该老实本分,多做好事;为人贪婪,用心险恶,必然白取灭亡。  相似文献   

3.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5.
明代小说"三言二拍"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但小说中的牙婆基本是贪图钱财、助纣为虐的恶人形象,对牙婆的叙事存在类型化的负面化问题。牙婆形象负面化的主要原因有:牙婆对社会秩序危害性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牙婆无依无靠的经济地位根源、儒家贞节观与教化思想的文化根源、男性话语主导的性别歧视根源以及牙婆年老色衰的生理根源。"三言二拍"中牙婆形象的负面化一方面符合社会现实,另一方面也有父权制社会和男性文学传统下的女性形象失真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王玮佳 《考试周刊》2011,(18):35-36
"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三言”“二拍”的文本,叙述了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媒人角色群体,透过女性媒人的特点行为展示出其贪图利益、卑劣巧言的形象,体现出女性媒人在社会地位上的低微。但女性媒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连接男女主人公空间、推动情节衍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其中还暗含着深刻的观念表达,即女性即使有了打破传统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但最终仍然要回归封建父权夫权,即男性占话语主导权的儒家秩序之中,若偏离了这一方向,则只能遭受残酷的压制。  相似文献   

9.
晚明冯梦龙的“三言“与凌濛初的“二拍“这两部短篇小说集是当时形象的社会风俗画,塑造了丰富多姿的女性形象。由于社会进步思潮的影响,女性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力图摆脱卑微顺从的境遇,反抗不公允的社会地位,抵御暴力,追求自由、平等,争取积极主动的人格,同时也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超凡魅力。  相似文献   

10.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游玩与观灯是其主要节目,而这些节目对于小说情节的展开意义重大。"三言二拍"作为市民性特征很强的短篇小说集,典型地体现了元宵节背景下的皇家气象和市井景象,小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表现元宵节的:第一,男女幽会的爱情主题;第二,以乐景衬哀情,流露时世之思;第三,狂欢下的混乱。在这些主题之外,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元宵文化。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读明末著名的拟话本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二拍"(《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分析了其蕴含的艺术特色,即夹叙夹议,叙议中包含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性色彩;积极采用心理、对话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符合其身份和时代特征;以实为主,虚实结合,从而对作品反映的晚明社会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三言二拍"是明代一部通俗白话短篇小说集,展示了真实、矛盾复杂的明代社会,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士人形象十分突出。小说中传统士人的忠君爱国、知恩图报、重情重义、优雅浪漫等精神品格对于现代社会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正确人生观、培养理想人格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三言”、“二拍”是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因其思想特征、艺术水平大致相同,故将其并称。“三言”、“二拍”共五部书二百回。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内容庞杂,“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它的回目具有高度概括性,传达了作品的关键信息。本文将通过“三言”、“二拍”的回目探寻、分析作品的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15.
“三言二拍”中有很多篇目涉及梦的描写,尤其是关于公案题材的作品中某些人物的梦里会有字谜和暗语,他们在破案的过程中提供线索,暗示杀人凶手的名字,推动破案情节的发展等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作品中梦境的阐释,来解读有关破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17.
在"三言""二拍"中,沉睡了数千年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始觉醒了,首先,她们认识到自己作为独立的个体的"人的价值",开始关注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其次,她们突破了传统婚姻观中的门第观念,崭新的婚姻观突出了自由选择与两情相悦,冲击着传统的两性伦理秩序;再次,自由平等的观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传统道德所宣扬的妇德、妇容、妇功等观念面临着挑战,这也为女性实现自由平等提供了可能。这一切都体现着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女性对自由与平等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对文言短篇小说的改编颇为擅长,“三言”“二拍”对“三灯丛话”的改编就是很好的例子。改编后的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花,而这种差异与文体的更换、时代文化的差异、作者观念的改变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其语言在汉语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书中的“比”字句为研究对象,对这种句式进行了穷尽性地调查统计,并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进而观察比较句在明代末年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见Vt"结构,汉代以后盛行的是"见"表指代义的第二种"见Vt"结构,"三言二拍"中"见Vt"结构,其用法有:用在句尾、分句末尾、后带语气词、带宾语、带补语、单独或组合作定语、表被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