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毕飞宇是对“历史”有着深厚兴趣的作家,创作了一系列的历史寓言小说。在这些小说中,毕飞宇对“历史”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对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意识进行了解构,用小说的艺术形式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个人化理解。  相似文献   

2.
当代战争小说对战争历史多元化的阐释,意味着对历史本原的"接近",意味着还历史以本来面目,也意味着对自身历史的正视与重构,以心灵激活历史,显示出人们对战争历史进行多元阐释的不懈探索。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家们对"现实主义"的更深入的理解,看到了作家们对"现实主义审美精神"的极力张扬,从而敞开了对战争历史的多棱观照。  相似文献   

3.
把握好历史概念,是新课标对我们的新要求。掌握历史概念,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还对高三学生历史复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历史概念的定义和对高三历史复习的重要性,并对如何贯彻实施历史概念的复习方式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与现代影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历史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以此出发,阐述借助现代影视传播媒介对国民进行历史教育的意义,对促进学校历史教学的作用。文章还介绍了美国运用现代影视媒介促进历史教育的一些做法,这对我们的历史教育是不无启示的。  相似文献   

5.
《女勇士》通过对历史的大胆改写和杜撰,模糊了历史与文学的界限,揭示历史实为叙事。历史叙事为个人提供了定位和参照,并参与到个体的主体身份构建中。通过书写华裔美国人的历史,汤亭亭打破了美国历史对华人沉默和忽视的不公,突出了历史书写的政治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学习动机理论,对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的相关因素、学习历史的自我效能感和归因、学习历史的兴趣以及影响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因素等问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调查,揭示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所存在的矛盾:即学生对学习历史具有的较强认知内驱力和在学校学习历史的态度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教师对历史教学内容的把握之间存在一定矛盾。结合当前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方法历来是历史教育工作者关注的对象。在人们不懈努力下,历史教学方法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该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基础。然而,目前还未见有人对1995年以来的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本文拟对1995年以来的我国历史教学方法研究进行回顾。一、研究概述1995年以来,我国历史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大大推动了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近十年来,历史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主要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各杂志报刊上发表了大量相关论文,专著出版了一部,即朱光明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另外,一些历史教育论著对…  相似文献   

8.
在近年的初中历史学科考试中,为提升学生对历史的多层次掌握,增强历史各领域的联系,历史材料分析题的类型发生了较大变化,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初中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历史教师教学思考的重点。文章对初中生分析历史材料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并为提升学生历史材料分析能力提供了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9.
初中历史教学并不是初中教育中的主要考试学科,而是考查学科,这就导致很多初中生对历史课不重视,不但影响了初中生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影响了历史教师的教学质量。而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地激发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能够让学生自主地去了解历史,从而提升了历史教学的质量。对历史故事的概念进行分析,提出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学科素养。这五大素养具体地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在历史学习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地指导高中历史老师培养学生的方向,作为一名普通高中的历史老师,我有幸参加了今年南京市暑期关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训,对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目标有了初步的理解,我觉得"历史解释"是一项具体的历史素养,它和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关系密切,历史解释因各种原因存在着多样性,新的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对历史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努力寻找方法实现对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提高。下面就"历史解释"这一目标的实现谈谈我的拙见。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宋玉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略有涉及者亦多浅尝辄止;关于宋玉思想的归属,则多出歧说,或说归属道家,或说归属儒家,或说道与儒兼而有之,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我们对宋玉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宋玉思想作了认真的梳理,并将宋玉的思想与荀子的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比照。由此得出结论,宋玉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襄王时,主要是委婉的政谏;在考烈王时,主要是自律修身;在幽王时,主要是抒写对自己失职的悲怨,对国家政衰的忧虑和对君国未来的祈祷;在楚亡后,则表现出复国的愿望。综合宋玉一生的思想,具有与时迁徙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当归属于战国末期荀子所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2.
关于宋玉的思想,近百年来,在学术界还没有全面系统的研究,略有涉及者亦多浅尝辄止;关于宋玉思想的归属,则多出歧说,或说归属道家,或说归属儒家,或说道与儒兼而有之,莫衷一是。有鉴于此,我们对宋玉作品作了全面的分析,对作品中反映出的宋玉思想作了认真的梳理,并将宋玉的思想与荀子的思想作了全方位的比照。由此得出结论,宋玉的思想有一个发展过程:在襄王时,主要是委婉的政谏;在考烈王时,主要是自律修身;在幽王时,主要是抒写对自己失职的悲怨,对国家政衰的忧虑和对君国未来的祈祷;在楚亡后,则表现出复国的愿望。综合宋玉一生的思想,具有与时迁徙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当归属于战国末期荀子所构建的新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13.
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网络时代异常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与开发,就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只能使利用者望而兴叹。特别是近些年来,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网上虚拟资源,由于其来源广泛而繁杂,信息垃圾和冗余越来越成为人们利用的障碍,每个利用者在档案信息的汪洋大海中选取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困难。这时,对档案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开发,编制出高质量的二次、三次档案信息,建立具有本馆特色的电子化、数字化的数据库,为传播档案信息和网络运行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保障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法的要素是由法律规范、概念和原则构成的,其中法律规范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要素。法律规范除具有本身的含义、逻辑结构范式和种类外,有效性则是贯穿其始终的关键所在。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应包括应然和实然两方面。应然有效性是正义和秩序的综合体,就实然有效性而言,如果一项法律规范本质上与应然有效性同一,则法律规范有效(或生效)。反之,则法律规范无效(或失效)。在法的要素中,为确保法律规范具有效性。应做到法律规范应然与突然、本质与形式有效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唐绪诚 《鸡西大学学报》2011,(12):128-129,131
听力理解的本质,在初级班留学生听力考试中已经不仅仅是人们利用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接收、解码的过程,因为它不是纯粹的口语与口语的交流,而是出现了语言的书面形式,而汉语的书面形式确切地说有两个,一个是汉语拼音,一个是汉字,此时要完成听力考试就必须多走一步,即必须完成对形的解码。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的后现代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是一种伴随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的新型文化形态,自形成之日起就被打上了后现代主义的烙印。网络显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因而网络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虚拟性和开放性。同时也因这两种特征而具有了边缘性和去中心性。后现代主义思潮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虽然很难对其做精确的定义,但其典型特征却毋庸置疑:批判传统和正统,否定权威;消褪历史意识;主体性与个人风格的丧失、距离感、消失感;解构神话、反对本质主义,崇尚相对、多元、差异和不确定性等等。由此看来,网络文化事实上已经暗含了后现代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多元化战略在学术界早已耳熟能详,但许多企业在实际运作时却布满荆棘,甚至于因此而遭遇破产厄运。究其原因,实是多元化陷阱在作祟,而学术界至今尚未对其规避方法作任何系统的研究。本文就在对多元化利弊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分别对其规避方法作事前、事中、事后三种情形研究。提出事前四大规避原则,事中监督调控体制和事后的“止损”方案。  相似文献   

18.
《论语》句末语气词复用现象颇引人注目,是先秦时期语言学上的一朵奇葩。究其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语录体及对话性质使然;二是语气词产生、发展及融合的结果;三是其他语气表达方式不完善所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词汇是中国英语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所谓中国特色词汇,是相对于普通词汇和外语词汇而言的,是汉语语言文化中独特的语言现象,或者说它是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突显出来的。在中西文化交流过程中,汉语对英语的影响在不断地扩大,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彰显出其独特的表达优势,同时也给翻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逻辑是成熟的学科。“非形式逻辑”无论怎样在“非”字上做文章,毕竟还要依赖于逻辑。“批判性思维”则不同,它不用考虑“非”字带来的麻烦和限制,甚至可以彻底摆脱逻辑。因此,“批判性思维”不是逻辑,至少可以不是逻辑。“批判性思维”本身又是一个含糊的概念,主张它的人对它至今没有清楚的说明。因此,鼓吹把这样的东西作为逻辑课来开设,甚至用它来取代逻辑,乃是非常错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