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每次在街上看到金发碧眼的“老外”,我心里都不太舒服。在我的眼里,那些来自异邦异族的异类,在我们面前或多或少有种优越感。那种不经意流露出来的优越感,深深刺伤了我的民族自尊心。所以,每当在超市或在公园见到“老外”,我都会高昂着头,从那些高出我一个甚至两个头的“老外”面前,阔步走过  相似文献   

2.
联想小泡泡     
泡泡1.有人说:“韩流小说总的来看还是继承了东方传统文化的格调和品性。”那么作为拥有着深厚东方文化积淀的我们,是不是更该“表示”一下?为什么不去热爱本土文化、发扬本土文化?为什么不让老外“哈”我们?泡泡2.如何引进国外文化值得思考。引进是为了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还为了自我提高。学习是其中的关键,既非无端排斥,也非盲目崇拜,引进还有其他目的。如果盲目崇拜、过分宣传,那么我们获得短暂利润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联想小泡泡  相似文献   

3.
可爱的老外     
我们信息学院来了几个老外,我们小朋友和其中那个个子最高的老外交上了朋友。他叫瑟拉夫,来自居里夫人的故乡——波兰。瑟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课本或海外剧场里,我们都看到过pizza(比萨饼),老外都喜欢吃这种食物。它是一种中间夹有各种蔬菜馅的饼,味道鲜美,深受大家喜爱。Pizza是意大利的传统食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常常令老外羡慕。但要用英语准确描述中国文化的内涵, 却需要下一番功夫。下面这篇描述中国公路零公里标志的新闻体文章,写得并不难懂,然而对于我们中学生读者来说,是不是读起来有点难度呢?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中,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始终以其独特风采和巨大魅力闻名遐迩。孝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内涵丰富,天子诸侯卿士大夫普通民众等各色人物,于国于家于父母兄长于长辈上级于朋友同仁等各种关系,孝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在世人眼里,以孝作则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然而,在当今社会,不是最黑暗、最动荡、最贫困、最荒淫腐朽的时代,总之不是最坏的时代,却是最不孝的时代。因此,我们要把握孝文化的真实内涵,分析传统文化下对孝道存在的诸多误解,从而在现实动态下把握孝文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7.
《父母必读》2012,(9):65-67
也许,你的孩子已开始与肤色不同、语言各异的“小老外”共同学习;未来,他更会与老外共同工作、生活,甚至把一个老外领进家门,组成“国际家庭”……面对扑面而来的“国际潮”,你是哪一派?是恪守传统、严加防范,还是迎上前去,弄一把潮?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寻“老外”一词的语义色彩,本研究对三个不同群体的129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发现,“老外”一词的语义使用以中性色彩为轴心,向褒义和贬义两个极端过渡,形成一个意义连续体。在此基础上,作者为该词的歧义现象做出社会语言学解释:我们对“老外”一词不同语义色彩的选择,体现了我们对我们和外国人之间地位和关系的交涉,也体现出中国人在对待外国人态度问题上的复杂心理。  相似文献   

9.
镜子     
连晨 《家教指南》2005,(10):59-60
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作为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其中—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们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常常会去一些老外和葡萄酒共存的社交场合,比如公司宴请、私人Party等等。与老外聊天.该如何打开话闸?其实,我们手中的那一杯葡萄酒是个很开门见山的话题。但是,要和老外聊葡萄酒这么“专业”的话题,许多人可能会头冒三道冷汗。其实,事情并非你想象的那么艰难.弄懂以下几个简单的短句,让你从此在外国人面前也能轻松聊葡萄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