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聚类和递嬗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村落社会阶层结构的嬗变是广大农村在现代化变迁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截面。通过实地调查描述落儿岭村的社会阶层结构情况,并进行三个村庄社会阶层结构类型的比较分析,结合城市化的背景,分析成因,寻求构建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2.
村民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的贯彻实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就,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问题,农村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现实问题。由于传统观念、规章制度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关系复杂,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发展,应针对造成双方矛盾的原因入手,达到化解村委会和村党支部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已走过三十年风雨历程,但始终没有解决好政府管理与村民自治、村民自治与村域民主治理之间的矛盾.究其原因还在于欠发达地区现代村域社会基础秩序建设的严重滞后.因此,要进一步思考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有必要在完善村域社会市场经济基础秩序、调整村域社区设置、构建权力社会、优化村域社会基础环境等方面作出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村民自治不是内生型的,而是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介入和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国家与社会在村民自治中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治".因此,在村民自治面临国家与社会关系错位的实践困境这一社会背景下,运用"国家与社会"理论范式考察村民自治的发轫及其制度化历程,探讨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民主化浪潮推动下的今天,村民自治对当前农民的社会心理产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影响。农民由传统社会心理逐渐向现代社会心理转变,表现在权力崇拜心理的弱化、参与意识的大大提高和权利义务认同心理的显现。但传统社会心理的不良因素还未完全消失,我们理应为农民社会心理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基层民主为国家民主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村民自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入手 ,认为村民自治因其所具有的内在机制而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它能增强农村资源动员能力、减少村民的非制度化参与、约束村组干部的不良行为、有效抵制乡镇过度提取。文章还强调 ,只有解决好村民自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充分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从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的角度来讲,完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应该坚持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相结合,深刻认识村党组织领导下村民自治制度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应以全体村民的民意为农村自治制度的权威基础,建立村党组织领导农村自治的工作机制,吸纳各类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参与,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运作,在某些行政管理体制和党组织管理制度方面进行大胆改革,构建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深刻的矛盾,作者结合农村社会的基本形态,从另一个侧面对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困境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村民自治的进一步深入推广标志着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加强农民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民主参与,是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当前,民主参与的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如制度缺失、农民素质文化偏低和政治参与能力不够高等等。因此,要发展民主参与,就必须完善民主参与的相关制度,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政治素养。  相似文献   

10.
摘要:村民自治是国家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措施,但现实状况却与民主构想相悖。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省Y村村民自治的过程,发现作为村民自治发展较快的村庄,Y村村民自治中存在一些问题:村委会选举中家族势力渗透、民主决策中农民失利、村民无力管理村庄事务,需要从三方面完善村民自治:合理引导家族势力的影响、提高农民民主参与能力、完善村民自治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1.
温州市村委会选举中贿选的存在,直接影响基层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通过对温州市10个村村级民主自治中的贿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存在法律制度滞后、监督机制缺失、经济利益驱动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政府不仅要在政治意识、法制观念等方面加强对村民的教育,而且还要在制度建设方面采取相应举措防范和遏制贿选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的困境与现实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形势的发展使村民自治不断遇到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问题在于村民及村委会的自治权不能得到充分行使和切实保障。由于农村人口的社会流动、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完善、乡村边界不明职责不清、以及农村黑恶势力及宗族势力的入侵,都使村民自治受到影响和破坏。直面自治困境,探讨、完善村民自治的若干可选择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大力加强农村的经济、文化建设;探索加强乡镇人大对村民自治的监督;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坚持发挥人民群众发展基层民主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村民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关键。村民民主选举虽然已经普遍展开,但还存在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规范和完善行政指导规则,大力发展农村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同时还要转变村干部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村民自治制度两种不同改进涵义的区别和影响村级组织效能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区分,主要依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了一个区域村民自治制度发展非均衡的理论模型,并通过现有的实证资料对这一理论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1 990年代以来村民自治发展困境的反思,认为中国村民自治的成长从上看需要体制性的行政放权,从下看则需要现代社会组织的发育。村民自治是现代民主-国家建构中产生的,其制度设计中蕴含着现代民主理念。但中国的村民自治具有国家赋权的特点,民主自治的立法精神能否落实取决于行政放权所提供的体制空间。村民委员会为村民自治提供了制度性的自治平台,需要农民组织化参与。传统的家族组织不可能为村民自治提供所需要的组织资源,反而会扭曲村民自治的精神。只有市场化过程中形成的理性化社会和农民的自我组织,以及在民主自治实践中培育的农村公民社会,才能为村民自治的成长提供必要的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村民自治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没有健全和谐的社会作支撑,任何厘清国家、市场、社会关系的举措,都是事倍功半甚至毫无成效的。提出“和谐社会”,在我国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村民自治是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并长期处于实践领先的状态。尽管村民自治在实践中不断遭到非议,但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生长、发育和提高。理论界和实践者现在需要做的工作不是关于村民自治的是与非的判断,而是思考如何推进村民自治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其重要内容。村民自治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使之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村民自治对中国社会变动之影响的研究颇多,而对于村落社会结构对村民自治制度如何作用的关注较少.村落作为村民自治制度实施的一个基本载体,其结构要素对这一制度实施产生的功能作用如何直接关系到制度实施的成败,甚至关系到村落这个"小"社会系统的稳定与平衡.文章通过对东北4个村的一项社会学的实证调查后指出:在村落系统中,国家一村组织一村民这三个结构要素在村民自治制度实施过程中的功能作用极不平衡是导致本项制度实施容易流于形式的一个根本原因.并且,如果各结构要素的作用力发生激变,有可能导致村落社会系统处于极不稳定状态而失谐.  相似文献   

19.
加强村级社会管理有利于维护农村社会安定、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通过对岳阳县村级社会管理机制改革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指出了岳阳县村级社会管理机制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在社会管理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村干部思想道德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村干部待遇、完善村干部晋升机制等社会管理激励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等社会管理约束机制,加大物质保障力度、净化精神生活环境等社会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瑶族宗族势力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过程中,呈现出隐含性、持续性、变形性等特点,在瑶族社区现实生活中仍然发挥作用,这必然与推行村民自治制度有一定冲突,致使在瑶族社区实施村民自治难见成效。然而真正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不同于前人在汉族社区研究的结论,而和文化多元性有关。因而在瑶族社区真正实现村民自治,是一个稳步渐进过程,关键是诱导瑶族传统文化朝有利于吸纳村民自治的方向发展,弱化宗族势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