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著名论断。他论述了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强调了在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社会整体对个人存在及其本质的制约作用,反对把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变成抽象的观念,等  相似文献   

2.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道德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从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考察,市场经济的一般本质,表现为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即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的生产依赖于其他一切人的生产,依赖于生产者互相进行交换的社会关系,个人的活动和产品只有通过交换转变为交换价值和货币的形式,从而被社会所承认,也就是通过“物”的方式,才能实现和取得自己的社会权利.这种人对物的依赖关系,比之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对人的依附关系,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但这种关系还不能保证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由于人对物的过分依赖,会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物的基础之上,人完全被物支配和左右,甚至“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5页)一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既是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历史,又是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历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其它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基础上所运行的市场经济,它可以凭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减弱人对物的过分依赖,促使人对物的依赖关系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它应该而且可能使人不完全盲目受物支配,人依赖于物是  相似文献   

3.
狼不会变成人,但人可以变成狼。人不仅是社会的动物,而且人格是在社会中被塑造出来的。人是半神半兽的中性物,幼儿教师不能把人都变成天使,但可以使幼儿无限接近天使,这是幼儿教师不可替代的价值。艺术不是拷贝,人格塑造不是克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庄严宣告,教育的目的是充分发展人的个性。正确的人格塑造观是尊重幼儿的个性权力和充分发展幼儿的人格能力。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使物的符号编码成为必然,能否使大众接受符号编码是编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广告、媒介的单向度、超负荷信息传播造就了无意识的沉默大众,正是这种无意识、沉默和麻木使大众被动接受了物的符号编码。大众一旦接受了物的符号编码,物的系统就变成了一个胁迫大众消费的符号系统、社会压力系统。在这种系统中,人们成为被符号牵引的消费的奴隶,为消费而消费,社会成了一个符号异化的社会。  相似文献   

5.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物有了人的属性,人由主体变为客体,物升格为主体支配着人,一切人际关系被物化了。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充斥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卢卡奇认为,扬弃物化要靠一个阶级——无产阶级、一种方法——总体性辩证法来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物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正常化、非物性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诉求。这一理论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替代,物有了人的属性,人由主体变为客体,物升格为主体支配着人,一切人际关系被物化了。物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现象,充斥着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卢卡奇认为,扬弃物化要靠一个阶级——无产阶级、一种方法——总体性辩证法来实现。资本主义社会的扬弃物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正常化、非物性化是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的诉求。这一理论开启了现代性批判的先河,对当今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了两篇关于变形的文章,一篇是卡夫卡的《变形记》,一篇是蒲松龄的《促织》,一个是人变成了甲虫,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那么,除了变形这一点两者相似之外,两篇文章是否还有可比之处呢?卡夫卡(1883—1924),生活于奥匈帝国的哈布斯堡王朝,这是欧洲有名的君主专制国家,长期以来对外侵略、称霸,对内实行家长似的暴虐统治和民族压迫。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突现出来。人作为社会的主人此时已成为被钱、物、机器控制的奴隶,丧失了自我,成了孤独无依,任凭外在力量摆布的“非人”。卡夫卡以他的敏感和切身体验充分感受到…  相似文献   

8.
正视恐惧     
<正>如果说老鼠怕猫,就要变成猫;猫怕狗,又要变成狗……最终要变成人。而人又怕灾难和死亡,难道就要变成灾难和死亡吗?老鼠的恐惧仅仅出于对生的渴望。假象害怕真理,邪恶恐惧正义,世间万物自有与其相克之物。如果始终生活在自己恐惧的阴影里,惶惶不可终日,那种生活又有多少乐趣可言!整日提心吊胆,每  相似文献   

9.
《冬天的故事》是莎士比亚传奇剧中的重要作品。在剧中,莎士比亚把人的生老病死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与大自然现象和宇宙运行、季节更替的不可阻挡的规律联系在一起,充分表现出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密切联系。莎翁在此剧中还大力宣扬了宽恕和解,以善化恶,以爱化仇的思想,希望通过人们之间的相互宽恕和谅解最终能使破裂变成完整,分裂变成和谐,恨变成爱,从而构建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和谐共存的“绿色乌托邦”。  相似文献   

10.
王安琪 《河南教育》2004,(11):23-24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创造了科学文化知识,这些科学文化知识丰富了教育内容,为受教育者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可能。但不断增加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加重了受教育者的学习负担。特别是到了工业时代,科技成了最重要的生产因素,生产线把人变成了工具,受教育的人逐渐变成了文化知识的接受  相似文献   

11.
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就价值主体而言,只能是人而不能是物,但就价值客体而言,却既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人。这样便产生了两种根本不同的价值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和人与物之间的价值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价值关系,因为个人与社会是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个人与社会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和人与物构成的主客体关系有一个根本不同之处在于:个人与社会的主客体关系是双向的,而人与物之间的主客体关系是单向的。就是说,在个人与社会构成的主客体关系中,个人与社会都既是主体又是客体;而在人与物构成的主客体  相似文献   

12.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在深入探究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私有制的高度发展和普遍交换的广泛进行,使得人逐渐沦为了物,人与人的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取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中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规约的道德也被异化了,道德不再是人本质的体现,而是沦为了物的附庸,阻碍了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马克思认为当异化被扬弃,即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后,道德才能真正体现为人的本质,才能在人类社会中实现道德观念和标准与其价值目标的真正合一。基于此,对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形成、私有制异化条件下道德的异化、私有制条件下异化被扬弃后的道德进行了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传递以语文课程形式组织的人类生活经验,并以掌握语言为中介进行文化创造来促进人类个体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但是现在"教育"与"教学"机械地相分离,教学变成了简单的知识性传授,教育变成了狭隘的功利性说教.这种分离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将学生异化为物或工具,而不是发展为能占有其本质并具有创造性的人.  相似文献   

14.
邵洁 《现代教育》2011,(Z2):40-41
一、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1.人力资源是自然资源转换为社会财富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源是自然界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客观存在物,但它还不能直接构成社会财富。社会财富是由对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构成的。从自然物变成能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必须通过人的劳动。劳动就是人力资源的使用和消耗过程,没有人对自然资源的劳动,没有消耗自  相似文献   

15.
从物的历史沿革及各国的立法例看,物的范围具有概然性、模糊性,需要根据社会发展对物的范围准确界定.物与人的区分在近代之前十分模糊,随着社会的发展,开始确立物与人的对立结构,物成为了人支配的对象,成为了权利客体,人的地位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也使得物与人的区分又开始模糊起来,对人体器官的定性及动物的地位问题出现了争论,甚至出现了所谓物的主体化,需要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6.
法兰克福学派最著名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曾在1964年写过一本书,正题为《单面人》,副题为《发达工业社会的意识形态研究》.在这本书中,主要阐述了他的单面社会理论.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富裕社会,但它是一个畸型的单面社会.人们的物质享受得到满足之后,持异议和抗议的理由就似乎被消除,丧失了批判和否定的思维能力,人就变成了由物支配的消极的工具.这样的社会就成了单面社会,人就变成了单面人.这本书所阐述的观点,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很大,特别在60年代的青年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曾奉为“行动的指南”,政治信仰的“圣经”.马尔库塞本人连同马克思和毛泽东一起被称为“三M”(Marx、Mao、Marecuse).当然,马尔库塞在书中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批判,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有本质区别的.但是,他提出的问题和提供的新材料,对我们认识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由于本书是一部“社会批判”的哲学论著,比较艰深、晦涩,十分难读.下面结合”单面人”中的论述,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不对之处,请同行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我看着身边一个个叛逆少年变成温和的中年人,在街头大声唱歌的人现在安静地坐在桌角,我那曾经是著名愤青的丈夫,在毕业后还被学校给了记过处分,被师长们视为捣蛋分子,现在却稳重、宽容,是受人尊敬的导演,被人称为"老师",懂得以有效的方式坚持自我。现代社会把庸俗生活变成制度,变成时尚,变成广告牌上的美丽画片,我们都曾是不想遵守这个制度的人,但我们已倦于叫喊。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社会思想中,"以人为本"直接对立于"以神为本"和"以物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先是反抗"神本"的宗教桎梏,后是反思"物本"的社会异化.中国社会思想对"神"敬而远之,反对人为"物"役,社会价值取向不以"神"或"物"为本.中国思想传统"唯人为贵",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有着深厚的人本资源.当代中国社会的以人为本,既要开新本土的人本传统,又要借鉴西方社会的人本经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突出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中心地位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相对立的。与资本主义“以物为本”的社会形态截然相反,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把发展建立在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生产的基础上。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历史必然地具有至上的地位和至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然万物型构民族社会结构,民族学以自然万物为研究对象。人贵为万物之首在于人可以创造文化以区别于其他万物,人以文化去识别物、利用物,于是物被赋予文化特性,使自然之物变为文化之物。物型构自然,人在认识物的前提下创造文化,在文化的作用下又不断加深对物的认识和利用,构成"物—人—文化"的循环体系。民族学"物"与"文化"关系的研究将是民族学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