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一、先看看:“我”与伯父鲁迅先生的对话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饭,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节选自《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经验夸夸谈二、对对碰:写好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师: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由对话完成的。读了上面的短文,你认为写对话要注意什么?生:一个人说的话占一个自然段。师:哪怕只有三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老师主张这样分段,看上去清晰、舒服,眼睛不疲劳。老师改起来也高兴,一高兴就给100分。生:写对话要有提示语。师:什么是提示语?生:就是谁说的,怎么说的。师:提示语告...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 师:想不想放鲈鱼? 生:不想放。师: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让你放呢? 生:也不放。师:要是我钓到鲈鱼肯定也不愿意,而且有办法让爸爸带回家。这样吧!“我”演儿子,你们演“爸爸”。不过要演爸爸还得有个条件,那就是必须记住爸爸说的三句话:  相似文献   

3.
(师课前板书“叙事完整”.屏显“奔跑——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师:莫言先生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屏显)他还说自己能获奖是因为故事讲得好.那故事怎样才能讲好呢?首先就是要把故事讲完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怎么把故事讲完整.请观察这张照片(屏显学生跑步的照片).发现这张照片的特别之处了吗?好,你来说.  相似文献   

4.
师:大家来谈谈从《生于忧息,死于安乐》中读出了什么? 生:我读出了一个人要有所作为一定要经历磨难. 师:为什么是“一定”呢? 生:“必”就是“一定”的意思,强调了经历磨难的重要性,要担大任,一定要先经历磨难. 师:经历磨难能带来哪些益处? 生:“动心忍性”和“曾益其所不能”.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动心”就是“使他...  相似文献   

5.
说 明 文 ,不 是 说 明 事 物 的 特 征 ,就是 介 绍 事 理 的 逻 辑 关 系 , 学 生 普遍 对 这 种 文 体 缺 乏 阅 读 兴 趣 。 如 何使说 明 文 变 得 有 滋 有 味 , 让 学 生 喜欢上 它 呢 ?我 试 着“ 走 ”了 三步 ,拓 开一片 新 天 地。 课 前:快乐 采 撷 ,让 学 生动 起 来 “ …… 有 关 专 家 认 为 ,沙 漠 不 要轻易 治 理 , 我 们 只 要 防 止 土 地 不 再沙 漠 化 就 可 以 了 , 人 类 是 可 以 和 沙漠共 存 的 …… ” “ …… 经 过8年 准 备 ,经 过 500多位 专 家 的 55次 大 规 模 评 审 和 论 证 ,全 长36公 里 、工 程 …  相似文献   

6.
这里说的看,指的是观察;想,是指思考。什么是观察?鲁迅先生说过:“要留心各种各样的事情,多看看。”鲁迅先生所说的“留心”、“多看看”就是观察。什么是思考呢?也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吧。观察和思考是写作的重要技巧之一,如果观察不细致,思考不到家,文章就会千人一面,失去特色。  相似文献   

7.
我们教师年复一年地从事着同一学科、同一教材的教学,往往会失去新鲜感.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要做到常教常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勤于探索,勤于总结.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要善于写好教学后记,这又恰被不少教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师:同学们,这篇童话很有趣,这和故事中丰富而巧妙的想象不无关系.文中哪些想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生:我觉得是骗子说过的那句话“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因为这句话本身就是骗人的谎言. 师:这是“新装”的特征,这个特征为什么荒谬呢?  相似文献   

9.
在命题作文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过好“审题关“.那么,如何把好审题关?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审题呢?……  相似文献   

10.
在命题作中,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过好“审题关”。那么,如何把好审题关?如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教会学生审题呢?  相似文献   

11.
影响高校教育效果的心理因素很多,下面仅着重探讨其中的两个因素.一、教师的威信——影响教育效果的第一个直接因素.韩愈曾经说过:“闻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意为:古代的学者、圣人都不是生而知之,而是要从师.即经过教师的教诲才能有所成就.列宁也曾经说过:“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  相似文献   

12.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13.
学习几何,首先要过语言关,有的同学却认为:我们天天都要讲话,通过语言与别人交往,语言怎么会变成“关”呢?这些同学不了解什么是“几何语言”,更不理解“几何语言”的特殊作用,因而往往也学不好几何.  相似文献   

14.
开心果     
爸爸的错 爸爸对上三年级的儿子说:“雨果是位很了不起的作家。” 儿子对他说:“爸爸,你要是雨果就好了。” “为什么呢?”爸爸不解地问道。 儿子说:“如果你是雨果,我不就是小雨果了吗?那  相似文献   

15.
<正>【感悟生活】师:说到真实不欺,就是做人要真实,不欺骗他人。请同学们想一想,从自己有记忆开始,尤其是读小学以来,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对家人、亲戚、朋友、同学说过谎,或者被他们欺骗过呢?(先回忆,再回答。提示:如做了错事;想找爸妈要钱;上学迟到……)师:说得好!大家能说出这些,表明能够正确地面对过去。那么,对于这些欺骗人或被人欺骗的经历,同学们有什么样的体会呢?生:伤害感情,破坏友谊,造成损失……师:对!一言以蔽之,欺骗他人不好——伤害感  相似文献   

16.
新人类语录     
古代的“子”就是很有思想的人,那是因为古代有文化的人不多。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子”,只要我们肯去思考。这里收录的是关于事物的新鲜有趣的想法,或自己(朋友)说的经典个性的话。欢迎各位新新人类踊跃投稿,要原创啊,说别人说过的话太没意思。忘了说了我是月小小,请不要叫我“月子”,谢谢合作。一子曰:请不要戴着过大的塑胶耳环。典故:在公车上遇到辣妹,差点把她的耳环当作公车拉环。bbwan@eyou.com一天天一点点唐子曰:天那么蓝或许是因为注了色素。典故:“你知道天空为什么这么蓝吗?”“我怎么知道,也许有人给它注了色素呢?”“错,那…  相似文献   

17.
[案例]苏教版第十一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片断一:出示:要想根除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师:什么才叫作“根除旷野里的杂草”呢?(师有意识地突出“根除”)生1:“根除”就是彻底地除掉,这里是说要彻底地除掉旷野里的杂草。师:为了实现彻底铲除杂草的目的,学生们分别想了哪些办法?生2:第一个学生说用铲子铲;第二个学生说用火烧;第三个学生说撒石灰;第四个学生说把草根挖出来,斩草除根。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参考教学流程一、录像导入拨动情弦1.播放录像《一分钟》。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它的题目是《一分钟》,我想大家一定喜欢看。因为,说不定这剧中的小主人公就像你,或者是你身边的小朋友。好,我们一起来欣赏。2.交流感悟。师:元元只是多睡了一分钟,怎么就迟到20分钟啦?这些时间浪费在哪儿呢?学生说原因:A.过马路时,碰到了红灯;B.赶到车站时,就差那么一点时间车已开走;C.等了好久车还没来,只好走着去学校。……师:你想对元元说些什么?学生交流。师:看似短短的一分钟,我们也不应该浪费,要知道在一分钟里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呢!二…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个故事.老师读,你们听.听的时候要细心,要善于动脑,注意随时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或信息.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范读) 柴贵有种冲动,那就是要做点什么,但做什么呢?却又不知道. 他住的老屋,已经很破旧了,整个冬天都在漏雨.于是,在一个积雪化尽的晴天,柴贵决定动手修葺一下. 一天,柴贵正在干活儿,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问:"老柴,干啥呢?" 柴贵扭过头,见是三皮趴在半人高的矮院墙上,正用漫不经心的眼神望着他.柴贵说:"修房子,漏雨."三皮不屑地说:"喊,修什么呀!费那神干啥?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生:三皮为什么要说"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你们怎么想? 生:大概是柴贵要搬走吧? 生:这里要搞拆迁吧? 生:柴贵会不会已经很老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呢?  相似文献   

20.
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看图学文:《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伏尔加河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生:伏尔加河在俄国。课文最后一段点明了。师:为什么说“俄国”,而不讲“苏联”呢? 生:这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最后一段也点明了。师:大家看出了这幅名画产生的时代,这一点很重要,对帮助我们理解这幅画,读懂这篇课文关系很密切。“纤夫”是什么人?“纤”与“夫”在这个词里各是什么意思? 生:纤,是船上的纤绳;纤夫,就是拉船的人,是一种苦力。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这幅挂图,然后说说图上画了一些什么?近景是什么?背景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