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不仅运用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理论来探讨体育领域的法律问题,还十分关注文化哲学的理论影响。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和哲学的方法,以文化哲学介入当代中国体育法律制度建设的研究,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生活、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1)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实在”的社会活动;2)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基于“文化规则”的模式建构;3)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4)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觉”的时代要求;5)体育法律制度建设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体现。将有助于在时代文化场景中从更深的层面来思考体育法律制度建设对人、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学生体育保健知识贫乏和健身锻炼的医务监督能力较差的现状,提出在普通高校开设体育保健教学的思路,旨在提高师生对自我医务监督的重视程度,从而促使学生进行科学的健身锻炼,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体育保健学实验内容设计与社会体育专业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现行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在研究方法上,作者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访谈,精心分析,并提出体育保健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加强实验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多开综合实验,加大开放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提升教学团队实力;加强交流合作,丰富课外实践".突显实验室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关于校园体育文化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校园是体育化重要的传播基地,校园体育化是校园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体育化在学校的全部内容,是体育化在校园中最广义的概念。章从校园体育化的社会化特性入手,对校园体育化的概念、基本构成、特征、功能以及组织形式等基本理论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内蒙古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的现状进行了访谈与研究,发现仅有14.3%学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分别有35.7%和50%的学校有教学大纲和专门性教材;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专门性教师和对教师的专门性培训。就此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全球化发展与体育文化互动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图探讨体育全球化与体育文化变迁、体育文化互动和体育文化诉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体育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实现"本土体育文化和非本土体育文化之间的融合和互动"提供思路.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全球化促进了体育文化的变迁;体育全球化发展与本土体育文化存在互动关系,体育全球化发展存在体育文化的诉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献法、比较分析法,从体育保健课学生组成、心理状态与疏导、教育对策、课的基本特点、主要教学内容、教学、管理要求措施、考核与成绩评定的科学化及标准化改革实践、教学与康复效果等方面,对大学体育保健课教学15年来实施的大胆改革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总结、研究后认为:体育保健课,应采用100分制计入成绩,同时套入“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评分。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融入世界体育文化的再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奥林匹克运动成为世界体育主流的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也应积板融入这一潮流。但“融入”这一潮流,则必须要在对民族传统体育有足够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的基础上,建构出一个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技术和理论体系,而这个体系既要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特征,又要符合现代体育文化基本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保健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为我国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改革提供建议,应用文献研究法,对我国7个省市地区175所高校体育保健课的开展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综述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保健课开设中,对体育保健课教学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对体育保健课教学目标认识不足;部分高校体育保健课教学文件不完整,教学内容及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存在的问题;体育保健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体育保健课教学评价缺乏规范等.最后得出结论:结合国家关于体育保健课教学相关文件及当代大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出能真正体现体育保健课授课意义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评价体系,使体育保健课教学在高等院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现代"养生热"的思考,重新解读"人与自然、形与神、动与静"的道家养生文化,提出了"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形神兼俱,虚静无为"、"不妄劳作,动静兼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的道家传统体育保健观,它的提出对于人们探索健康之路、提升生活品质、培养道德品性、维护身心和谐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如果不注重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有意识的保护,势必会在与异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被支解、融蚀,甚至消亡。在当今信息时代,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的体育文化是最易走向全球化的文化形式之一。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极端的"电筒"效应,盲目崇洋放大它文化,忽视自省鄙视母文化的现象随处可见。所以,中国体育文化的自觉在当今实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不仅要完成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支撑建设,同时要凸显中国体育强国建设的国际性视野.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具有传播中国体育发展成就,树立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独立的文化标签,完善世界体育文化的拼图等作用.中国体育社会科学走出去面临意识不足、议题差异和语言障碍.要确立中国体育社会科学的独立性,提高自身品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人员的国际视野.  相似文献   

13.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体质和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但要传授该项目的运动技能,更要指导学生学习该项目的保健技能,有效地降低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的风险性,保证体育运动能够持之以恒,实现终身体育.论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以学校体育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探究体育保健教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其不足之处,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促进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广泛传播对整个现代社会生活发生着巨大影响,它不仅对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文化不可代替的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第一,体育运动为人格发展提供了最好的机会;第二,现代体育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性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精神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关于和谐体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哲学思想,分析当前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建设和谐体育的迫切需求;建设和谐体育要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体育人才为中坚力量,并妥善处理和把握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改革背景特点进行研究,阐述其现状,发现其特点,以图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中国体育与健康教育目标是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的,体现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特色;日本保健体育目标是依据"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咨询报告前提下制定的,体现出自我学习、终身体育、自我身心锻炼、理解安全与健康和自主的健康生活的目标特色.  相似文献   

17.
摘要: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多次对体育工作做出重要论述。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以习近平系列讲话、治国理政等文献入手,结合2012以来的学术文献进行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以体育强国梦、体育改革、竞技体育思想、群众体育思想、体育外交思想为主体的新时代体育思想体系内容丰富,并从体育目标论、内生合力论、体育发展论、体育价值论、体育外交论维度阐释其科学内涵,同时具有从体育强国层面阐释新时代体育思想体系的内涵、为十九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从人民和国家的视角弘扬新时代体育价值、体育外交开创中国大国特色外交新格局,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现行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的实证调查,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体育保健按摩课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探索体育保健按摩课新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注重实用性,找准切入点,教学要直观,多练是关键,应用为目的,课后多实践,考核重操作,效果较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史考察法、哲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即以自然性为基础,社会性为根本,而最终是向人性化发展,实现人类人性的回归.同时,它们之间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协调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