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氏文通》约指代字中有许多词被认为与其他类词界限不清,主要有代字与状字、代字与动字、代字与静字之间的混淆情况。文章分别论述了这几组词,并论证它们按《文通》体系仍应属于代字的理由。由此说明《文通》代字内部小类的划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马氏文通》根据“其”所在的读的功能的不同和“其”与前词是否紧接.将代字“其”分为接读代字和指名代字两类。这两类“其”的指代作用和语法功能是相同的,因而这种划分是错误的,但对后世语法学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
状字是《马氏文通》中的一个字类,《马氏文通》中状字除可修饰动字、静字、名字、代字等外,还可以"自状",即状字可以连用作句子成分,而现代汉语的副词一般是不可以修饰副词成分作状语的。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中一些作品的考察,来分析一下《马氏文通》"状字"自状现象,描述了哪些状字可以连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连用,它们连用都有哪些形式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对"其"字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对后来的"其"字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疏理《马氏文通》"其"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马氏文通》的"其"字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皆"类词,是指古代汉语表示全部的范围副词"皆"、"悉"、"尽"、"俱"、"咸"、"遍"、"毕"、"举"等词。这类副词在《马氏文通》中除了"毕"字被列入"状字章"之外,其他都被列入"代字章"中的"约指代字"。从《马氏文通》对这类词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主要是考虑了语义指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类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虚字卷之九》首次明确规定了"助字"的定义和范围,大体道出了汉语助字的语法作用。本文以《马氏文通》"助字"理论为研究对象,穷尽性分析其对中国古代语法思想的继承之处。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将连词分为提起连字、承接连字、转捩连字、推拓连字四类,这与我们现在通行的连词类别有些不同。本文从《马氏文通》连词的分类目的、标准、渊源等方面入手进行探讨,认为《马氏文通》连词类别虽然与现行连词类别有些出入,但自有其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将“所”划入代字;《中国文法要略》指出,“所”字有两个作用,一是指示,二是完形。拙文《所字词组、者字词组的“所”和“者”的词性》(载《语文应用与研究》1995年第4期)已从10个方面论证“所”和“者”不是代词,而是贯穿结构助词。 本文以《尚书》、《周易》、《诗经》为据,探求所字词组的起源,旁及名词“所”是如何演变为助词“所”的。 在上古汉语前期,有“攸”和攸字词组。其词性、结构和语义同于“所”和所字词组。根据如下:  相似文献   

9.
"皆"类词,是指古代汉语表示全部的范围副词"皆"、"悉"、"尽"、"俱"、"咸"、"遍"、"毕"、"举"等词.这类副词在<马氏文通>中除了"毕"字被列入"状字章"之外,其他都被列入"代字章"中的"约指代字".从<马氏文通>对这类词的语义分析来看,这主要是考虑了语义指向.本文具体分析了这类词的语义指向.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专著,然马氏语法体系自创建以来,其"字无定义,故无定类"的词类理论一直为人所诟病。诚然,就其根本,马氏是认为"字无定类"的。但这一结论的得出是有其现实依据的,其中不乏合理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论诗用代字     
代字是依据事物间的相似或相关的原则,用与人、事、物有关的词语代替其人、其事、其物,在诗文中多是以新颖、形象的表达代替通常的说法,从而达到美化语言和更好地传达情味的效果。根据对代字使用情况的调查,将诗歌中的代字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摹拟事物的性状情态,作为原词的替身。第二,借代,以与本名有关的东西来代替本名。第三,借喻,用喻体来代本体。第四,用典,征引事物故实,以代事物之名称。代字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修辞策略、情感需求和认知策略三个方面。我国诗歌使用代字的历史源远流长。代字的生存形态可大致区分为无法挽救的死代字、仍可激活的睡眠代字、最具生命力的活泼代字三种。  相似文献   

12.
《马氏文通》开辟了中国的语法学,它以古汉语为研究对象,与西方语法相结合,奠定了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基础。《马氏文通》对之后的汉语语法著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杨树达的《高等国文法》,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都深受《马氏文通》语法体系的影响,后来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也受其影响,可以说是贡献深远。但是很多语言学家指出,《马氏文通》在带来贡献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在对"动字"的分类上,书中就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诸多争议。对动字的论述是《马氏文通》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对《文通》中词分类的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梳理,以便使研究者们对《文通》的意义、价值以及矛盾、缺陷的认识更加系统深刻。  相似文献   

13.
论句本位语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句本位语法是对词类本位语法而言的。我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1898),就是一部词类本位语法。书共十卷,卷一正名,解释书中所用的术语,卷二至卷六分别论实字(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之用,卷七至卷九分别论虚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之用,卷十论句读。八卷论词法(也有句法的内容,但都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一  相似文献   

14.
关于《马氏文通》“字无定类”说之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氏文通》关于字类有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字类假借”说,一是“字无定类”说。从表面看来,这两个观点似乎很矛盾,因而常常遭到后来学者的批评。吕叔湘、王海菜在《<马氏文通>评述》中指出:“马氏的字类假借说与字无定类说是矛盾的。”①董杰锋在《<马氏文通>和<新著国语文法>说略》中也指出《马氏文通》存在字类划分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的矛盾性:“从原则上说,字无定类;而在实际中又按字有定类来讲,这不就是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吗?”②他进一步分析这种矛盾性产生的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性?这是违背汉语实际的结果。汉语的实际,词是有定类的,只不过定类的原则不是‘依义定类’,也不是‘依句辨品’,而是词的语法特点。由于它们背离汉语实际,错误地提出‘字无定类’和‘词无定类’,在贯彻解释中又必然受词有定类的汉语实际的制约,所以就出现了原则和贯彻原则之间的矛盾性。”③ 马建忠的“字无定类”说和“字类假借”说是否互相矛盾呢?《马氏文通》划分字类的原则和贯彻划分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性?字类假借理论是在模仿西方语法时违背了汉语的实际,还是正好符合汉语词类活用问题比西方语言突出的特点呢?具体地了解“字无定类”的含义以及  相似文献   

15.
龙丹萍 《现代语文》2008,(1):125-126
本文讨论了《马氏文通》状字的分类标准,认为其分类标准有二: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没有一以贯之,在《状字诸式》一节中断,而导致这部分非状字仅凭"象形肖声"的意义特征被划入状字范围.  相似文献   

16.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者字的用法,大别为称代和提顿两类."这里所谓称代,是指自《马氏文通》以来,把"者"归为代词的传统说法.这是个有分歧的问题(有不少人把这种用法的"者"视为有称代作用的结构助词).本文姑不论及.所谓提顿,是指有一部分"者"字没有什么实义,主要起提起和顿宕的作用,或起帮助完成某种语气表达的作用,是语气助词.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种语气助词"者"字.  相似文献   

17.
《马氏文通》从“云”字所处的句法位置上来探讨“云”字的用法是科学的、可取的;《马氏文通》对“云尔”等的分析细致入微,可称精到。但是,就“云”字部分所涉及的17处引文来看,《马氏文通》在“云”字的一些语法与释义上还存在着武断之处。本乎此,从三个平面对17处引文的“云”字进行了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则"的本质特点和词性、是否具有转折关系以及它与"即"、"斯"的关系三个方面对《马氏文通》中"则"的论述进行述评。认为《马氏文通》对"则"字的研究,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批判继承,又有所发展创新,并且对后人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略谈《马氏文通》的"读先乎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读先乎句"是《马氏文通》自创的语法理论之一,它指的是"读"在先、"句"在后组成的一种"读 +句"句型."读先乎句"可归为今天的3种句型的8个小类.《马氏文通》在讲"读先乎句"时举"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为例,被不少语言学家认为不妥,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妥.  相似文献   

20.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