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安排建议] 可安排在第一单元议论文中进行教学。现行课本高中第六册讲读课文“二、杂文二篇”改为课外自读课文,《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讲读课文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按照“预习提示”预习。“预习提示”共四节,提示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题解,预习时要了解课文的背景;二是概括了议论的中心。预习时要领会邓小平同志“批判了”什么,“深刻地指出”了什么,“科学地论证”了什么;三是要联系“北京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领会学习本文的“重大指导意义”;四是注意本文的论证的  相似文献   

2.
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早在四十年代就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是预习。然则,怎样指导预习呢?一是对照注释并围绕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课文。课本注释如字音、字义、句义、句法、名物典故等,一般都是学生阅读课文时的难点。因此,每次新授课前,我们明确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预习课文,必要时还对课文注释作点通俗的解释,或者事先发给学生一些补充注释,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为了督促学生看注释,可布置学生做预习题,例如“把注释中加以注音的字读准,然后连同拼音一起抄在练习本上”;结合读注释,口头或书面翻译某篇文言文等等。“思考和练习”题,基本上体现了教学大纲对每篇教材的要求,提示了学生在学  相似文献   

3.
当同学们进入四年级时,就会发现课本在编排内容上有明显的变化: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读、课文(含预习、思考练习)、读写例话、基础训练”等四部分。“预习”安排在每篇课文之前,目的是激发同学们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培养预习的能力。怎样才能预习好呢?  相似文献   

4.
翻读语文课本,在课文正文页下,都见有“注释”(亦称“页下注”)。对待课文的“注释”,有的学生不很重视,他们或许认为,读书主要是读课文,至于“注释”则可读,也可不读。他们不知道,其实“注释”是很重要的文字,它们是教材编者根据阅读要求精心编制的,扫清阅读障碍是一个目的,提示学习方法,培养探究能力是又一个目的,因此,“注释”也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时,认真阅读“注释”是忽视不得的。  相似文献   

5.
(一)预习课文要求在三年级时曾经训练过“预习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四年级的时候训练过“带着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三项要求:首先要学会读通课文,所谓“读通”课文,就是要读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最后还要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要把实在弄不懂的词语、句子和内容做上记号,一般方法是横线加问号。帮你提升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养成自学本领起辅助性作用。在做这一类型的阅读题时,首先要好好地去读课文,最起码读三遍以上,对文章有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在文章中做上…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家吕叔湘有两篇评论报纸用词不当的短论——《论“基本属实”》及《“偃旗息鼓”和“圆满结束”》。对于这两则短论 ,我们可分六步来学习。第一步 :回忆第三册的《评论》,复习评论的特点。第二步 :看“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明确学习重点 ,便于有的放矢。第三步 :默读课文 ,疏通文意 ,对照“阅读提示”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举出实例→分析病因 ,引用资料→作出推论→提出解决主张。第四步 :课本设置的“理解·分析”练习 ,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和语言运用 ,有启迪思维的作用。学习中要予以足够的重视。我们…  相似文献   

7.
杨洋 《辽宁教育》2011,(4):54-54
课文阅读教学一直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头戏,在课文教学中我们采取“自主探究式”的五步课文教学法。 一、预习 1.要有明确、细致的预习目标。预习要合理,不能过于笼统。当学生看到预习目标的时候,就能明白他们的预习任务是什么,他们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8.
前几天,我们学习《黄河魂》这篇课文,老师让我们四个小组长每人组织三个同学共同熟悉课文然后朗读。预习开始了,我对大家说:“咱们先自已读读课文,假如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做上记号,然后再思考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题目,等一下我们一起来讨论,好不好?”“好!”同学们兴致都很高。接下来,我们就开始一起汇报交流刚才的自学情况了。我问:“课文中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吗?”“这两个字读什么?”同桌晓艺用手指了指课本问。“萦(yíng)和顷(qǐng)。”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我特意看了看仲庭。我知道,他肯定有许多不认识…  相似文献   

9.
现在正使用的中学(中专)语文教科书中,每篇谋文前有“预习(自读)提示”.中有“注释”,后有“思考和练习”,这是笔者为让学生学好语文所备好的资料。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预习(自读)提示”主要是针对课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这些简要的文字是学生日老汉文的向导。纵观教科书中的“提示”内容,大致有四种:一是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的;二是指出文章作裁和写作特点的;三是点明课文中心和学习目的的;四是提供欣逢范例和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的。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的“预习提示…  相似文献   

1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共四篇课文,《狼牙山五壮士》、《军神》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金色的鱼钩》是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后面安排了“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将“预习”和“思考·练习”合并为“阅读提示”,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本组“思考·练习”的变化主要有五个方面:一、重视朗读、默读训练。无论是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的要求。另外,根据本组阅读训练重点,还提出了默读要有一定速度的要求。二、避开了容易导致烦琐内容分析的题目,更加重视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体验。如《狼牙…  相似文献   

11.
预习课文对学生很有益处。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发展智力。我们组的教师比较重视抓课前预习,做法是: 一、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激发儿童的兴趣,要善于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不同的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我们采取讲故事的片断的方法。或讲故事的开头,或讲故事的高潮,或讲故事的惊险场面,引起学生的悬念,使他们迫切要求了解故事的全局,认真地去阅读课文。对于写景,写人物的文章,我们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重,遇事喜欢问个“为什么”、“怎么样”的心理特点,采取简介人物或地点的方法。如预习九  相似文献   

12.
一、繁与简的关系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结构臃肿,材料繁琐。每本教材开篇,都有一篇长达三四千字“编者说明”。它从课本修订要点、课文内容分析,到课时安排、教学要点以及课本结构等等,叙述得非常详尽。初中课本,除课文前面有“训练重点”、“预习提示”、“阅读提示”、“参读提示”一类说明外,在每一单元前面还有一个总的“单元提示”;高中语文课本也把“预习提示”、“自读提示”写在课文前面。而“预习提示”的内容更是面面俱到,从时代背景、结构分析、中心思想,到文学常识、写作特点乃至预习和作业,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课本注释的详略,关涉到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它的条数的多少,一是它的解说的繁简。一般地说,现在中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每篇都附有详细的注释,对于教学工作有很大的便利。这样,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用怎么翻阅字典、辞典就能够约略地读懂课文了。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节省许多解释词语的时间,用来从事课文的其  相似文献   

14.
人们干什么都有一个习惯,生活有生活的习惯,学习有学习的习惯。我们学生在读书学习的时候,应养成以下几种读书习惯。1、“预读”习惯在老师讲授新课之前,我们学生要根据老师布置的预习题“预读”课文,首先要读几遍课文,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并借助工具书(字典和词典)掌握生字的读音、弄懂生字新词在课文句子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5.
朱绍禹先生说:“给课文作注,要注得准确无误,就要求编者是造诣深厚的语文学家;注得适应教学需要,就要求是精通语文教学规律的语文教育家;课文内容涉及百科知识,又要求编者是个杂家。”应该说,我国语文教科书中的注释内容准确,安排严密,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综观我国以往语文教科书的注解,在“授知”方面内容不可谓不丰富,有题目解释、作者作品介绍、字词音义的注释,还有典故的介绍等等;在“助读”方面,主要采取两种形式,第一种也是较多的一种是在课文的“预习提示”或“单元导语”中给出,第二种是对课文采用加注加评的方法。这样的注释,离真正…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不少,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共有42篇文言文。由于文言文的语法、语意与现代汉语差异很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难度不小。因此,文言文教学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一、预习方法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前奏,预习时借助工具书和充分利用好课文注释之外,预习时务必做到"三动"即动口、动手、动脑。做到不动笔墨不预习,养成圈、点、勾、划的良好习惯。其次,下功夫提高朗读能力。文言文朗读,不仅要多下功夫,而且要下好功夫。怎样才能  相似文献   

17.
学《治平篇》,应达到读通课文,理解精神实质、明确计划生育的重要意义的目的。教《治平篇》,要采用学生自学、教师点拨的方法。现在学生手边一般来说就只一本课本,能“导”学生“读”的材料最现成的就是课文“注释”,因此要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注释”不够的要适当补充,“注释”不当的要指出订正。下面就本着这一原则,对课文导读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说明。课题,补充注释“篇”:首尾完整的文章,多为议论文,如《劝学篇》。  相似文献   

18.
学习课文莫忘“提示”通渭县一中卜彦兵在现行高中语文(必修)课本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课本中,编者对学生预习、自读课文均作了提示性说明。提示性说明实际上是对课文的导读,它紧扣本单元的要点,结合每篇课文的实际,从内容、写作特点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加以导...  相似文献   

19.
《小英雄雨来》一文通过描述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的少年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课文四次描写了“课本”,那么,它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一、写“课本”,交代雨来热爱学习的精神课文第一次描写课本是这样的:“雨来从口袋里掏出课本,这是用上纸油印的,软鼓囊囊的。雨来怕揉坏了,向妈妈要了一块红布,包了个书皮……”作者在这里描写“课本”,是通过雨来对课本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要重视“预习提示”和“自读提示”平罗县教研室金富贵现行中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之前都增设了“预习提示”(讲读课)或“自读提示”(自读课),它可以帮助学生预习、阅读、理解课文。因此,教师要重视“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要充分利用它,把重点放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