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学者丹尼尔·C·哈林和意大利学者保罗·曼奇尼在《比较媒介体制:媒介与政治的三种模式》一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们所决意要做的就是是否有可能确认政治与大众媒介结构之间的系统性关联。"这本书的两位作者的讨论着重于不同地域性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形构与演进,乃至于社会结构等方面与媒介制度间的系统性互动,比较了西欧和北美地区18个国家的媒介制度,并提出三个"理想型"的分类模式:自由模式、民主统和模式及极端多元模式。本文以此书中的比较性理论架构作为理解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媒介与政治  相似文献   

2.
赵润森 《今传媒》2016,(9):50-51
传媒制度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媒介体制,具体为运作于特定社会与政治系统内的所有媒体及其组织方式。本文主要梳理了西方主流学术界对于媒介体制研究的脉络。文章重点选取的文本为《比较媒介体制》,笔者将技术作为影响传媒制度的重要因素,也纳入媒介体制的比较框架。此外,对于文中关于新闻专业主义的公共服务取向以及与政治平行性的关系提出了质疑,利用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第四权力理论等重新做出逻辑阐释。  相似文献   

3.
媒介融合不仅是一种媒介设备提供多种媒介功能的技术过程,更代表互动文化转型。从2005年《超级女声》开启选秀节目热潮到2016年以网络选秀节目为模式的新超女,不同媒介的沟通与融合,受众的互动性、参与性被深度挖掘。从而带动了由下而上的多样性的互动传播实践。本文将从2016年《超级女声》节目模式、互动传播特色、节目问题及借鉴意义、网络选秀节目发展趋势方面对媒介融合环境下网络选秀节目互动研究,并提出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4.
丹尼尔·C·哈林(Daniel C.Hallin)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传播学院教授,国际知名的比较媒介体制研究学者,长期致力于政治传播学研究,并重点关注拉美国家和西欧北美的媒介体制。哈林教授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专业为政治科学(political science)。  相似文献   

5.
我国媒介规制变迁的制度困境及其意识形态根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一、我国媒介规制变迁分析1、我国媒介规制变迁历程分析第一阶段,以事业性结构调整为主(从1978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有三次比较显著的变化,一是1983年中共中央(1983)37号文件确定了“四级办台”的事业建设体制,形成了行政区域化的广播电视发展格局。报刊、图书出版发行行业也相应地进行了条块分割式的规划与建设:二是199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加强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业管理的通知》以及1997年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据此下发的相关文件提出了“三台合一、局台合一”的广播电视机构合并模式,并对报刊治散治乱;三是1999  相似文献   

6.
日本广电媒介体制的经济学审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论述日本广播电视体制的两个基本特征 :广电媒介产业的政府规制体制 ,公营与民营广电媒介的并存体制。并对数字化时代日本广电媒介体制的变革趋势作了简要分析。作者从经济学角度揭示日本广电体制的结构性特征和时代性特征。旨在为我国广电传播法制建设和广电事业的政府规制体制改革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7.
媒介批评的意图丁俊杰(北京广播学院)我对媒介批评没有什么研究。我个人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有一点是明确的,绝对不能局限于批评媒介。确立了这样的前提,才有可能将媒介批评由小到大发展起来,不致夭折,才会成为气候。从全球范围看,无论在何种体制下,传播媒介都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未达到媒介素养内涵所提出的包括传者在内的全民化教育的要求,而其研究对于反对低俗化、构建媒介和谐、提高媒体社会责任感以及受众正确理解和使用媒体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刊从第5期开始,特开辟《媒介素养论坛》专栏,陆续刊发首届(2007)西湖媒介素养论坛上发表的论文。本期刊发三篇,分别是《中国转型期媒介素养培育——“首届(2007)西湖媒介素养高峰论坛”综述》、《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的建构与应用》、《美国媒介素养运动的发展和启示》,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媒介产业化"十年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升民 《现代传播》2007,(1):101-107
1996年《媒介经营与产业化研究》一书的出版,标志着媒介产业化研究正式登场亮相。本文梳理了媒介产业化研究的十年历程,总结了推进媒介变革的三种力量,分析了媒介产业化进程中的三种突出矛盾和四次剥离中的制度安排;并指出媒介产业化出现了集团化的失败和文化体制改革的困惑,最后本文分析了媒介产业化的发展趋势和演进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媒介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置身于媒介社会中,能够理解、辨析、使用、判断媒介传播的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非常重要。笔者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大陆和台湾多所高校大学生的媒介接触行为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希望能分析出大陆和台湾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的差异,并由此出发提出研究结论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君杰 《东南传播》2013,(8):105-107
媒介暴力一直是媒介效果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大众传媒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甚至连动画片中也存在暴力镜头,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媒介暴力的控制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以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法中的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媒介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牛耀红 《新闻大学》2024,(2):28-43+118
媒介化是近年国内外传播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本文以一个地域性网络社区的形成历程为研究对象,以“过程—事件分析”为方法论,依据库尔德利和赫普提出的媒介化实证研究的三个维度:“行动者群组”“相关性框架”“交往实践”为论证结构,对媒介化“型构”(figuration)如何形成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结合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提出了“媒介化团结”概念。这一概念突破了涂尔干的“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对于社会团结形式的静态分析,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国流动社会背景下的动态社会团结形式。这对于理解当前我国社区整合形式以及推进媒介化社区治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文献回顾 对于媒介公信力的判断维度,自从Hovland等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以消息来源为研究对象,并发现公信力具有专业知识和可靠性两个最主要的维度以来,学者们不断对媒介(渠道)、消息来源、媒介机构三个部分的公信力判断维度进行实证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这个时代的新闻观是“妄下断言”而不是“探求真实”。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克瓦克(BillKovach)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罗森斯特(TomRosenstiel),在他们合写的新书《极速》(Warpspeed)中提出了这个触目惊心的论断。该书于1998年由世纪基金(TheCenturyF0undatio)出版。我们身处的是个被媒介包围的世界:报纸、广播、电视,以及最近流行的因特网。但是在这个混合媒介时代(theAgeofMixedMedia),媒体的空前发达并没有产生相应的新闻信息量的大幅增加。引起这两位学者忧思的是,如今的媒介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炒作热点新闻…  相似文献   

15.
媒介定价(Media Pricing)不是传媒研究领域中的核心议题,但是由于它往往解决的是价格(Price)、广告费(Advertising Rate)、发行量(Circulation)以及读者群特征(demographics of readership base)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备受研究学者的重视。尤其是在西方传媒发达国家,研究者们利用实证的研究方法.通过将历年来的业界数据加以分析,得出了许多描述或解释上述几者之间关系的结论。本文就将这些前人的实证研究归纳如下,希望对中国媒介定价问题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相关链接:喻国明,男,1957年9月生于上海市。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新闻学论集》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发展传播学理论、新闻体制改革和新闻传播效果理论、中国民意测验的理论与方法。他的主要的学术著作有:《中国新闻业透视:中国新闻改革的现实动因和未来走向》(1993)、《中国民意研究》(1993)、《嬗变的轨迹:社会变革中的中国新闻传播和新闻理论》(1996)、《媒介的市场定位:一个传播学者的实证研究》(2000)、《解构民意:一个舆论学者的实证研究》(2001)、《解析传媒变局:来自中国传媒业  相似文献   

17.
对近年我国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研究相关成果进行回顾与反思的基础上,从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证调研、不同媒介环境下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模式和途径、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交叉互动等四个方面进行评述,文章探讨了这些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提出展望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媒介菜单(media repertoire)”有关研究文献按时间脉络进行总结和评述,试图寻找其“源”与“流”。媒介菜单研究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频道菜单研究,随着媒介环境的丰富而不断产生概念和方法上的演进,对我们理解用户的选择性媒介使用模式及其复杂动机有着重要意义。基于对文献的梳理,本文提出了目前媒介菜单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展望其在新技术情境下的研究进路,以期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和概念性工具的媒介菜单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属性,为我们认识儿童电影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传播学界明确了儿童电影的儿童媒介身份,却很少对其作理论阐述与实证研究.本文在儿童媒介视阈中,提出"媒介童年"概念,对儿童电影与儿童文学、儿童电视的媒介特性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利用儿童电影开展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丰富对儿童电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钟丹 《新闻通讯》2009,(12):36-37
媒介素养是由西方的“medialiteracy”翻译而来的,不同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看法。1997年,中科院新闻研究所的卜卫女士在其《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与方法》一文中,提出了“媒介素养”一词,被现今的众多学者公认为是中国大陆研究媒介教育的第一人。卜卫在该篇论文中将“素养”一词推及到媒介教育领域,“在媒介教育研究领域,被引申为具有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于媒介的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