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应立足于中国特色,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艺术专业特色相结合,把微电影作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认知的同时实现专业课知识的实践探索,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文章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做了可行性研究,以近千部学生的微电影创作过程和作品为研究标本,分析和总结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的教学和实践方法。通过微电影的实践教学与成果展示,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与创新提供重要参考,并为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电影实践教学发展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虚拟教研室是观察“大思政课”建设的分析视角,在推动“大师资”“大平台”“大课堂”建设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提供多样化教学资源和学术交流平台、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和学生思想道德素养重要载体。发挥虚拟教研室团队学习功能,科学配置成员,培育团队精神;明确团队目标,安排学习内容;建立学习机制,强化学习理念:是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宋祺  刘学伟 《河南教育》2023,(12):33-34
“大思政课”建设是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的重要部署。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主动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本研究分析了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要创新“大思政课”顶层设计,形成三级育人新局面,推动“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形成协同育人新格局,健全“大思政课”评价体系,形成评价反馈新机制,从而推动民办高校“大思政课”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讲故事,不仅老师讲,而且要组织学生自己讲。”上海市松江区开展“松江三人行”基层理论宣讲活动,积极动员大学生参与,使其成为宣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成功地、富有创造性地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理念。其在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同时,也为高校开展“大思政”视域下的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路径。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能给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予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丹东市振安区教育局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突破口,统一领导、科学谋划,坚持“一部党史就是一本本鲜活的思政课教科书,就是一堂堂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大课堂”的总体思路,通过思政课将党史学习教育引向深入,同时使党史学习教育赋予思政课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6.
《思想教育研究》2022,(10):161-162
<正>湘潭大学“大思政课”建设团队扎根伟人故里,牢记伟人嘱托,将伟人嘱托内化为办学理念、办学精神,全面引领立德树人各项工作,注重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红色文化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融入校园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活动,构建了“一引领两转化三融入”的“大思政课”建设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湘潭大学特色的办学道路。一是大格局,综合谋划“一盘棋”。学校积极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7.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8.
胡海蓉 《青海教育》2023,(Z1):70-71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西宁市城西区文汇小学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创设育人环境,形成齐抓共管的“大思政课”合力,促进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10.
丁嬿 《今日教育》2005,(6):26-27
“三课”(即说课、上课、评课)活动的开展在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有助于教师和学校领导关注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新的课程改革中,教师如何着力于课堂教学研究,如何强化教研组建设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学校校长的管理应如何科学有效.以“三课”活动为载体,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办法。本文试从引领学校校本教研科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课程改革中增强课堂教学研究指导、管理、评价效果上,谈谈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梦”凝结了亿万中国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成为当代中国人共同追求的理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高职生同样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梦”。在分析了高职生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应具有的内涵以及现实困境的基础上,论述了思想政治课对高职生实现“中国梦”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树立正确“三观”是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目的,大学期间是“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目前高校的“三观”教学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完全肩负育人的使命,所以,应该结合青年成长的特点和当代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方式,提升教学效果,高水平地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是高校汉语言专业的核心课程,以教授文言文为主。全面建构“古代汉语”思政育人目标,深入挖掘和演绎“古代汉语”知识体系中的思政要素,可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中价值、知识、能力三方面的统一。可以采取多维度教学模式,融合传统教学、实践教学、网络资源多种手段,在多个环节隐性融入思政内容,构建立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达到全过程思政教学融合,在每个教学环节都融入思政元素,从而培育学生守正创新、传承文化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奉献热情。  相似文献   

14.
思政教育是高校为广大学生培根铸魂的基础工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随着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校思政课程建设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成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思政课建设仍存在一些不足。在“大思政”视角下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分析了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高校思政课程教学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深刻把握新时代“大思政课”建设系统的“系统”意蕴,以系统观念审视“大思政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系统观念赋能“大思政课”建设实践路径的“道”“法”“术”“器”四个层次,用系统观念来认识规律、审视矛盾、明确举措,“大思政课”建设才能做到有章法、有力度、有效果。  相似文献   

16.
马宁 《现代职业教育》2024,(11):160-163
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是推动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举措,高职院校在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期间,应始终以“大思政课”作为理念导向,对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学校与社会等多种要素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思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校内其他思政教育工作者辅助,全校上下通力合作,共建功能齐全、运行稳定的教学资源库。与此同时,集相关领域专家、优秀校友、辅导员、社会贤达等多方的力量,构建全员育人模式,为思政教学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力量,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细无声”,增强教育的互动性,持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位。首先分析“大思政课”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思路,其次基于“大思政课”教学资源的建设要求,从多个方面深入探究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策略,以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七宝中学在深刻认识和把握“大思政课”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基础上,针对当前高中生日益多元的价值思潮以及当前“大思政课”实践中存在的“大”而不精的窘境,从学生的综合创新素养培育需要出发,紧密融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的重要论述,设计实施了“人民城市·青年有为”主题式“大思政课”。该课程包括理论学习、实践研究、成果应用三个模块,实施中通过多维互嵌的形式,将课堂、校园、社会实践纳入一体,实现了思政教育与高中生专业选择、生涯规划、人生发展、强国之志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不断实施推进,并且进入全新阶段,融合程度进一步加深。但其中的文化软实力领域的融合发展还未被列为重点领域,如对具有浓厚“军”色彩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等方面的深度融合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创新,可以将军民融合工作和地方职业院校“大思政课”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军地共享,突出协同育人意识,丰富教学方式,实现军民融合战略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和突破,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随着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推广普及,各大学校开始借助这一载体开展思政教育建设,通过主题鲜明、行动具体、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互助友爱、团结协作、自主奉献等优秀品质植根于广大青年学生思想深处,为青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由邓福庆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和谐文化建设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书,立足和谐文化建设,结合思政教育学科特点,深入解读不同范畴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重新架构学科框架,创新提出思政教育和谐文化实践路径,具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和实践价值。全书共分八章。  相似文献   

20.
微公益以其便捷高效的参与性和灵活多样的操作性,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推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微公益载体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