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同配合。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政策支持,指明了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2.
济南市舜耕小学始建于1992年,因地处"舜耕历山"的"舜文化"发祥地而得名。2009年2月,学校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各界意见的基础上,成立了以家长为主要力量的组织———济南市舜耕小学"舜友联合会"(即家长委员会,以下简称"舜友会")。"舜"指大舜和以舜文化为代表的舜耕小学,"友"指朋友。这样就表达出了学校和家长之间以朋友身份结成教育的同盟。学校配合"舜友会"制定并不断修订了《济南市舜  相似文献   

3.
从国家政策与实践策略来看,家校社协同育人已然成为重要的政策话语、实践话语和研究话语。建设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支撑的育人共同体是对落实国家意志和回应现实关切的科学统整。具体来看,家庭、学校、社会各主体明确权责与边界是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的前提;育人共同体要在实践的社会化学习中形成;智能技术为建设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提供了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4.
杨卫红 《上海教育》2010,(23):61-61
上海市行知实验中学是一所普通的完全中学,它的前身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1939年创办的育才学校,多年来,行知实验中学的教职工秉承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诲,关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德育工作中实践"真人教育"。很显然,一个人的塑造离不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2014年9月至今,绿苑小学校本化推进长宁家校共育计划,整体性实施"家校共育3+X计划"。以"打造家校教育共同体"为主题实施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有效实施了阅读计划、运动计划、劳动计划和X计划(玩转地球)的开放课程,并积极开发了家校共育线上线下交流平台,成立家校共育家长联盟,建立爸爸妈妈专场家长会,举行常态化的家校开放活动,形成了有课程、有平台、有体验、有评价的"家校共育"课程改革新格局。当下学校在家校关系中存在的核心问题大致可以归纳为家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通过盘活全区中小学、幼儿园、街道社区资源,探索出校社协同共建机制,保证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深入落实。一是通过科学构建遴选晋级机制、采取理实结合的培训方式,精心培育家庭教育指导讲师团队;二是通过组建专业化课程研发核心团队,科学构建全域性、系统性家教课程体系;三是通过遴选共建“幸福家长学校”、创建社区指导服务站点,统筹建设校社联动实践基地;四是通过开通运营微信公众号、创建家庭教育云课中心等,拓宽家教指导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7.
如何整体构建系统化的劳动教育课程?如何充分发挥家、校、社三位一体的合力作用,探索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路径?这是当下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开展中的关键性问题。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自1998年开展劳动教育以来,基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的育人目标,不断完善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劳动中丰富情感、明白事理、养成习惯,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养,从而为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强 《学苑教育》2024,(8):10-12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开展劳动教育,学校要认识到劳动除了是一种习惯外,更是一种精神,或者说劳动是一项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学开展劳动教育除了要对课堂教学高效运用外,也可有针对性地组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将该项教育向家庭、社会方向延展,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也能在小学阶段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劳动精神,形成劳动习惯。文章主要对小学劳动教育中的家校社协同共育的重要意义、现存问题以及实施策略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基础教育的德育实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德育如何回归质朴、回归生活、回归本性,体现时代性、实效性?作为一间德育传统历史悠久的学校,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校本文化为依托,创出了大德育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多福社区看望居民,他与居民座谈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1]2020年5月12日,民政部全国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东北大学城乡社区建设研究院院长张雷教授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区治理的理论和实践探索,正式提出“两邻理论”。[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相似文献   

11.
育人为本,而育人应当以德育先行,同时教师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又需要学校的努力、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持。现以提升小学德育教学水平为目标,进行“家校社”共同体的实践研究,研究过程在“和雅”理念引导下进行,研究方法以理论分析为主,并融合了一些对于教学实践成果的反思。结果显示:从“和雅”理念出发的“家校社”共同体生态构建有其必要性,且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家、校、社会分别展示出各自不同的作用,彼此协同之下,针对学生的关爱与保护工作将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2.
康潇津 《上海教育》2024,(12):56-57
<正>学校通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家校社”联动课程体系构建,以发展性学生心理健康与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家校社”联动,建立“三级五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体系,启智润心、护航梦想。2022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保证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中小学得到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南汇中学总支部委员会深度理解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内涵,将这一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学校治理的效能,推动学校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人文科技高中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运用校社家共育的形式十分适切,具有高度可行性。综合实践活动比任何学科课程更重视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真实体验,学校教育是基础,家庭教育是补充,社会教育是延伸,只有构建三者生态共育才能使这门课程得到有效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教育没有围墙,需要学校、家庭和社区共同参与,以共同的目标,从不同角度相互协作完成。"加把劲!再跳高一点!"这是闵行区七宝外国语小学一(1)班新生一场别致的开学典礼,六条情景相同的路线铺设在室内场地,每一个新入学的孩子都要闯过前进路上的四关:越过绿色海绵垫卷成的隧道,钻过呼啦圈搭成的山洞,绕过  相似文献   

15.
常熟市实验小学积极探索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之路,努力构建学校和家庭、家长和子女的“教育链”,为每个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学校为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开展了精彩纷呈的亲子活动。有游戏活动、家庭读书竞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朵莲 《家长》2022,(8):61-63
<正>家校共同体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培育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直都是小学重点建设与完善的任务,且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家校共同体的建设与运作更加重要,必须积极落实好小学低年级家校共同体运作改进工作。基于此,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小学低年级家校共同体运作改进策略。学校与家长在培育学生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现代教育教学一种常用的手段,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近些年来小学低年级的家校共同体建设来看,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家校共同育人中所发挥的载体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金朝林 《云南教育》2023,(11):22-23
<正>现代教育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同频共振”,努力实现“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当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已成为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良好育人生态的重要举措,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正确把握学校家庭社会育人的特性和规律,在形成班级教育合力中充分发挥好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李宏龙 《江西教育》2024,(13):58-59
<正>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学校家庭社会关注教育问题的视角不同,加上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导致校家社三方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存在着校家社共育机制不健全、育人目标有分歧,校家社三方职责不明、界限不清等问题。随着建设教育强国实践的不断推进,学校家庭社会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共同奏响校家社共育新乐章,建立新的教育机制,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应有之义,也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