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的《你在高原。西郊》是对自己创作立场的一次自我清理。通过文本的结构、意象及众多的隐喻,通过对于历史记忆、田园记忆的“记忆的理想主义”的返回、探寻,张炜在矛盾中建构了自己的“现实原则的理想主义”创作原则,从观念的写作走向了生活的写作,实现了自己艺术思想的一次艰难的蜕变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教育技术研究和实践中 ,出现了无限推崇技术的势头 ,一大批研究者和实践者漠视教育与技术的辩证关系 ,无形中形成了“技术至上主义” ,影响了教育技术的整体健康发展。我们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技术与教育以及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积极而有效地开发利用技术本身潜在的教育价值 ,形成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技术至上”思潮的“教育工程”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对于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红色资源在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出现了散、乱、旧,缺乏系统支撑,发掘、传播手段落后等问题,大大降低红色资源价值和生命力。高等学校应该与属地资源管理部门相结合探索资源发掘新模式,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共享,建设红色馆室等硬件,融合第二课堂活动,发挥互联网优势,出版红色书籍,拍摄红色数据资料等,让红色资源“立起来”“沉下来”“活起来”“香起来”“动起来”,解决红色资源“为什么融入”“为谁融入”“融入哪里”“怎么融入”等“四融”问题。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生党支部加强“四史”教育,既源于其与支部政治功能的内在耦合性,也源自其与支部时代新人培育使命的同向共促性。学生党支部“四史”教育的核心要义在于加强伟大成就激励、科学理论武装、精神谱系滋养、光荣传统感召和历史经验启迪。为此,在实践进路上应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和创新载体,优化红色组织生活、厚植红色功能底蕴、强化红色记忆建构、用好红色网络媒介,引导学生党员知史爱党、知史爱国。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文学研究中存在本质主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等三种不同的文艺学知识建构方式。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本质主义体现在文艺学教材、文学批评实践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本质主义表现在重建非经典化知识、建构文艺学知识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方面,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建构主义指涉文艺学知识“场域”、“关系主义”等。文艺学知识建构中多元思维应该形成一种自由和谐的关系,时刻保持自身清理,凸显当代性和社会使命感,加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期“规范真空”、传统“技术主义”羁绊以及现当代“效率至上主义”理念的植入使行政主体逐步游离于伦理规范。伴随我国社会转型与伦理转制的失调,行政主体“公共人”特性和伦理自觉性日益式微乏力衍生了繁多复杂的不虞效应,行政伦理呈现出失范与冲突的困境。设计和建构合乎现代治理理念的行政伦理规范体系并成功输入到现实行政系统中,是现代公共行政走出伦理失范窠臼的实践理路,也是契合行政现代性与价值合理性的进路和期待。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高度凝练和生动体现。新时代以红色文化铸就时代青年的“精神钙质”,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的理想指导功能、价值引领功能和行为规范功能,引导时代青年在红色文化中淬炼信仰的灵魂,铸就“守真、求真”之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担当,铸就“务实、践行”之精神;磨砺顽强意志,铸就“无畏、斗争”之精神;涵养忠诚为民情怀,铸就“忠诚、奉献”之精神。有效发挥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品格的塑造作用,我们要注重研行合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加强平台建设,优化红色文化的传播内容与形式;强化效果反馈,加强红色文化对时代青年精神塑造效果的准确评价和反馈结果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8.
泛娱乐主义思潮是在现代媒介与资本逻辑合谋下催生的以娱乐至上为价值根基的社会思潮,表现为娱乐的泛化与极化。泛娱乐主义思潮在青年群体中蔓延,致使青年心理生活趋于堕落、文化生活落入庸俗、心灵活动陷入无序,其背后是以非理性因素解构青年精神生活的核心概念、以精准传播限制青年精神生活的内容选择、以物质主义冲击青年精神生活的发展动力、以价值虚无侵蚀青年精神生活的崇高目标。对此,可从回归理性思考、丰富价值体验、关注内在需求三个方面着手,促使青年精神生活向着崇高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至上”伴随着教育信息化浪潮而衍生,并对教师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教育中“技术至上”主义倾向的剖析,提出了对教师专业能力内涵的全面理解,并分析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方向,指出建立全面科学的培训体系是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0.
教学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是促进教育教学变革提质增效、培育高质量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关键。历经初步运行、逐步完善以及创新发展的建构过程,秉持“有效理解”的指导理念,以培育卓越音乐教师为主要目标,遵循“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教师团队”“师范生”“中小学生”三维主体互融互助的运行机制,建构了以实现大中小音乐师资有序衔接、一体化培养的高师音乐师范专业“合作—目标—实践”(简称“T-O-P”)教学模式。该模式由音乐专业专任教师、学科教法教师、中小学音乐教师组成三位一体教学团队,遵循“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实践思维相结合的目标设计,依托“大学课堂”与“中小学教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建设,依循“经典至上”与“学生编创”相结合的课程内容选择,注重“共同体发展”与“个性化表达”相结合的横向“专业与职业一体化”、纵向“大中小学校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建设。模式的建构意在破解长期困扰高师音乐教师专业实践、职业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现实难题,为我国高师师资培育提供一条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大众消费文化以及泛娱乐化盛行的当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出现了令人担忧的问题。正确引导青少年群体建构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就高校思想教育而言,在对大学生思想育人的过程中,重新激活红色经典的精神文化内涵并使其与当下审美观念相结合,依托文学课堂教学与实践以使红色基因真正深入到青年学生群体的心中,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八闽名师     
姜祥炎 闽侯第一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政治特级教师。福建省中小学名校长培养人选。姜祥炎建构“五个三”办学思路,确立了“创建绿色和谐校园,争当阳光文明青年”德育工作总主题,打造了“百年传统与新理念相结合,教育特点与自身优势相结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阳光、和谐的校冈文化。实施“358”、“4321”工程,搭建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华师大教席联席学校这一平台,  相似文献   

13.
“内卷”、“佛系”、“躺平”等语词变迁表征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呈现样态和心路历程。文本通过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和文化心理学视角论析近年来青年亚文化概念的流变、内质嬗变及边界变迁,由此可知,亚文化游弋与社会心理结构审视中文化哲学、文化社会学构境和新媒介技术赋能的“游牧特质”。新媒介形塑力和传播导向改变了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链接和话语叙事方式。在新媒介技术赋权、赋能背景下,实体“内卷”行为塑造中平台资本的现实逻辑蕴含精准的数字“脚印”,在数字化“凝视”中拥有大数据算法的“上帝视角”,使“内卷”无所遁形。“佛系主义”、“躺平主义”诠释的网络青年亚文化泛娱乐化、语言非合作运动、虚拟现实等消极因素,给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带来冲击和挑战,元宇宙为现实世界的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技术构境和寻求心理安全感上提供一种文化预设或“配置”。“内卷”是动因机制,“佛系”、“躺平”是引发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构建网络青年亚文化生态的“绿水青山”及引导当代青年亚文化群体打破文化隔阂、促进跨圈融合或“破圈”,使其向主流文化归拢,需要文化主流意识的深度参与及社会机制正向引领和全面引导。  相似文献   

14.
红色家书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是不可再生的红色文化资源,也是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上同根同源,内容上同质相承。将红色家书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树立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增强青年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红色家书融入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和力,将坚守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与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基础与拓展外化教育途径相结合,在推动红色家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上下功夫,引领青年自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转化为报国之行。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开展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资源,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发挥着航标灯、助推器和聚能环的作用。将红色文化的“理想信念”“追求真理”“人民至上”“核心价值”基因融入意识形态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四个自信”。通过促进红色文化传播大众化,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化,擢升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化,聚焦红色文化环境特色化的实践路径,有利于增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性、覆盖度、实效性和感染性,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凝聚力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16.
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对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独特作用。将红色文化赋予理想信念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等新内容,探索新时期红色文化引领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进”工作及有效路径,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这是对青年开展“四史”教育极其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对于提升“四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价值。但是红色资源在“四史”的教育运用中存在时代价值挖掘不足、整合性研究不够、运用模式单一的问题。基于此,运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整合红色资源、丰富红色载体是深入推进“四史”教育的有效路径,从而让青年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与19世纪英国新兴的乡土小说不同,乔治·艾略特的小说虽有浓厚的乡土特色,却没有用一个永远无法回归的世外桃源来对照现代社会或城市文明的“邪恶”,而是强调乡土记忆能够滋养侨居者的心灵和道德,使其在离乡后仍能在时间和地点上与过去相系,保持自我的延续。这种乡土记忆体现了侨易学中的“移常”概念,是侨移者在经历“移变”或“移交”时建构身份、界定自我的一种调整策略,具有在“变”中寻“常”的建构功能;而这种记忆通常又是对早年乡土生活的主动“回忆”,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意识的回归,体现了一种建构性。这种在侨移中建构起来的、具有建构功能的“常”,也是乔治·艾略特探索的应对现代流动社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红色文化作为育人的鲜活教材,与青年精神气质在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等方面有着高度契合性,对新时代青年长志气、硬骨气、厚底气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从价值选择上看,红色文化凸显的政治方向、精神标识和文化底蕴保障了青年志气有立场、骨气有内容、底气有归属。汲取红色力量能够帮助青年正确认知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克服“泛娱乐化”“躺平”等错误思潮的影响、牢固使命担当,树立起为实现中国梦接续奋斗的宏伟目标。以红色文化涵养青年志气、骨气、底气要着眼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育人模式的优化,从而培养以实现中国梦为指引的新时代青年。  相似文献   

20.
把红色文化融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四个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科学家精神、形塑健康人格。要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升工作实效:全面深度挖掘并整合全国红色文化本体资源,建构红色文化研究阐释的自主知识体系;搭建研究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平台,以构建“问题链”为核心开展思政课堂革命;把红色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学科思政,在“再造”专业课程中渗透红色基因;利用“行走的红色课堂”开展研究性实践教学,在观照历史与现实中强化红色基因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