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短的一二十年间,互联网发展迅猛,并通过它形成了巨大的舆论场.笔者将舆论场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新闻舆论部分,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新闻;二是网络舆论部分,网民通过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平台,自我发布和传播各种信息.二者之间联系紧密,互相交织.  相似文献   

2.
探测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对引导用户理性信息行为和促进健康信息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浪微博平台为例,对访谈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分析。通过开放编码,提炼出73个初始概念和24个基本范畴。通过主轴编码,提炼出8个主范畴。通过选择编码,将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确定为核心范畴,构建了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社会影响、个人偏好、健康信息素养和感知价值对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具有直接影响,平台质量、信息质量和信源可信度通过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对从众健康信息转发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最后,从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发布者和从众信息转发者层面讨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各类信息传播极为活跃,并为当今形成了新的舆境。从形成的源头看,新舆境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闻舆论部分,即由新闻媒体发布自采新闻或转发其他媒体的新闻;二是公众舆论部分,由网民借助互联网所建立起的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平台,发布和传播信息。新闻舆论与公众舆论之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文本、语境、信源和渠道等因素共同影响着网络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选择.互联网传播的功能和特性,进一步强化了个人对信息内容的选择机制.它在更好地满足用户媒介体验和个体偏好的同时,也常导致偏见的产生.在微博等群体传播中,用户对机构的关注,意在信息与知识;对个人的关注,则意在情感与其识.用户对内容的选择性注意,往往伴随着对意义的选择性理解.群体传播的特性,使得用户的意义理解由理性趋向感性,由感性趋向情绪化.互联网群体传播非中心化、非组织化等特征,使信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角色混杂在一起.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每个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文本、渠道与意义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校应把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与舆论引导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导舆论;要建立和实施新闻发布制度,有效进行舆论引导、化解舆论危机;要树立媒体公关意识,妥善处理负面报道,修复和重塑高校形象。  相似文献   

6.
高校应把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与舆论引导放在同等重要位置。高校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要注意在第一时间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主导舆论;要建立和实施新闻发布制度,有效进行舆论引导、化解舆论危机;要树立媒体公关意识,妥善处理负面报道,修复和重塑高校形象。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处理突发性事件、灾难事故的信息披露惯例是由有关部门发布新闻通稿.这类新闻通稿,大多经过逐级审阅,言简意赅到惜墨如金的地步.在互联网没有大规模普及应用之前,这种舆论控制方式屡试不爽,也由此造成很多舆论掌控者根深蒂固的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但随着网络时代传播方式的急剧变化,“官方通稿”越来越受到“网民统统搞”的挑战,如果不能及时变化,通稿的信息发布效果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韩尧 《军事记者》2012,(11):24-25
随着人们工作与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对信息的选择、接收越来越“快餐化”。新闻已经进入“读题时代”,这就意味着标题在实现新闻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具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军事新闻标题具有政治倾向性强、内容针对性强的特点.在传递新闻信息、拉近官兵距离、正确把握舆论、增强部队战斗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章聚焦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遵循扎根理论研究范式,深度访谈22名研究对象,提炼出转发动机、转发对象、转发内容、转发形式、转发渠道、转发障碍、转发行为生命周期7个主范畴及核心范畴,进而揭示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在利益相关、情感交流等动机的驱动下,将筛选后的涉疫信息以特定的形式,通过特定社交媒体平台转发给选定对象,在此过程中存在信息与平台两个层面的障碍。研究发现:随着疫情的发展,社交媒体用户的涉疫信息转发行为呈现出生命周期性特征。研究危机传播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涉疫信息转发行为的形成机理,有助于深度了解与预测用户行为,可以为政府相关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社交媒体精准信息推送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题好文一半”,标题的重要功能在于能最简明扼要地向读者揭示新闻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当读者阅读一则新闻时,最先映人眼帘的就是标题。通过浏览标题,读者会对新闻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判断,以便决定哪篇新闻报道该先读、可读或不读。一个精彩的新闻标题可以在瞬间拨动读者的心弦,犹如磁铁一般吸引着读者;相反,平庸乏味的新闻标题往往不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1.
朋友圈作为可以自由发布信息、发表言论的平台,逐渐成为舆论发酵形成的舆情场域,本文基于朋友圈自身特点,分析了当下朋友圈舆论的现状,并从舆论引导的主体、内容和环境三个方面探究了朋友圈舆论引导存在的困境,最后针对舆论引导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抽样调查分析与个别访谈结果来看,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普遍受省时、省心、省力三方面因素影响,因而在信息源与信息渠道的选择上趋向可近性,在信息检索方式与方法的偏好上倾向易用性,在信息资源获取与利用的行为上谋求最小努力。文章据此构建了高校教师信息查询行为的相关模型。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15,(1):64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发布的《2014中国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分析报告》中称,我国移动用户规模在2014年进入迅速增长期,信息由传统PC端流向移动端,以微信、微博、(微)视频、客户端为代表的"三微一端"已成为移动舆论场新重心。2014年,微博上"意见领袖"即"大V"群体的活跃度明显下  相似文献   

14.
如今,已进入信息传播时代,突发事件具有传播迅速、影响广泛等特征,同时,也存在随意性、片面性、虚假性的问题,极易误导社会舆论,引发舆情危机。形成虚假舆情的客观原因主要是,信息发布人掌握情况偏颇,以管窥豹形成误解和人为故意造势等。在主观上则存在当事方故意封锁信息,设置报道障碍,使得信息发布缓慢;舆论应对方面没有力度,传播技巧过于单一等方面。所以,作为突发事件的当事人和处置应对部门应该尽快改变陈旧的应对观念,与媒体联动及时主动公开信息,与网民有效互动,引导社会舆情,形成主导舆论。  相似文献   

15.
孔惠 《新闻前哨》2023,(2):37-38
在信息传递与接收都呈现“碎片化”趋向的新媒体时代,完整的信息被分类甚至建构,人们每天通过新媒体接收、阅读大量信息,但对这些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与记忆。在这种情况下,迎合受众的偏好、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以及提升受众体验对城市文旅形象建设尤为重要。本文结合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建设优势分析新媒体时代兰州城市文旅形象塑造方向,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城市形象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微博具有天然的"亚文化"环境,这对微博信息传播有一定的影响。社会认同理论是研究社会群体间关系的重要理论,是有关个体在社会中定义自己、判断自己与群体的关系、从而做出行为选择的理论。人们通过社会分类、比较、认同和积极区分实现社会认同,而微博中,用户围观信息、转发信息、发布信息由分别对应了社会认同的基本过程。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对微博中用户的信息传播行为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萌  余芬芬 《新闻世界》2012,(7):139-140
随着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形式的迅猛发展,微博意见领袖在影响网络舆论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意见领袖在微博中呈现出新的特点,例如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具有强大的现实影响力,意见领袖影响力的相互叠加等。同时,通过发布信息、转发和评论等方式,进行议程设置、舆论引导以及舆论监督。但因把关人角色的缺失,微博意见领袖也存在传播虚假信息、发布偏激言论、造成"群体极化"现象等负面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当通过技术监控、主动引导等方式对微博意见领袖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8.
汪耘 《新闻实践》2007,(5):45-45
读者打开报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标题,读者对新闻乃至报纸的选择也往往是从标题开始的。在信息多元化和网络大众化的今天,人们对纸质媒体的阅读时间逐渐缩短,“读报读题”已成为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可以说,标题直接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取舍。  相似文献   

19.
刘根勤 《今传媒》2012,(9):150-152
在新媒体时代中,微博客是发展最迅速的传播平台之一,无论是普通网民或是名人明星,都纷纷在微博上注册账号发布或转发、评论各种消息。微博客的信息传播的方式主要为用户转发,这种传播过程弱化了传统媒体传播中的束缚,由公众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传播。本文将对新浪微博热门转发进行分析与研究,探究微博客传播信息的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20.
姜宁 《军事记者》2007,(3):10-10
随着报纸版面越来越多的趋势,面对汗牛充栋的信息来源,读者对诸多报刊文章的选择,印证了“看书看皮,看报看题”的那句老话。因此,消息的标题只有“抢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题好一半文”,一则好标题常常会使一篇消息增色添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制作就是编辑首先为读者进行筛选,把版面上最需要突出的东西强化出来,把消息中最重要的信息突出出来,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消息标题制作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