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跨越式提升与迭代式发展,机器学习、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问答系统和语义理解等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重大突破,人类正在尝试贴近并拥抱热度“狂飙”的人工智能时代。利用人工智能驱动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可以轻松实现精准化的信息生产、感性化的话语表达、三维化的场景构建,增强网络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认同。与此同时,网络舆情泛化恣意干扰公众认知与判断、“资本巨鳄”耦合人工智能统辖意识形态建设、西方意识形态数字化侵袭愈演愈烈等风险叠变给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带来诸多阻力。对此,须从提升“主体效能”、坚持“科技向善”、做好“固本续航”等多方面综合施策,才能以“智”促治,有效化解人工智能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巨大风险。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美好机遇的把握,响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挑战,最后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网络已经成为目前意识形态的安全风险防控最前沿。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及防控面临严峻挑战,内外交织以及媒介本身的发展削弱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因此,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防控要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强化理论武装、价值引领,落实责任制度,创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由核心要素和外围要素及其相互关系而构成的生态系统。当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领域面临着话语权弱化带来的解释力不足的风险、网络“去中心化”导致的凝聚力偏低的风险、资本侵蚀衍生的防控机制失序的风险、西方政治思潮渗透造成的防御力降低的风险。新时代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需要我们在治理目标、内容支撑、技术规约、法治逻辑四个层面下功夫,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5.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刻不容缓。正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正确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契机,从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内部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清朗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6.
梳理当代社会思潮变动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进路,主要围绕当代社会思潮的产生发展、流派特征和转型趋向以及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维护路径及其重大意义等问题展开。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必要性、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以及当代社会思潮变动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微妙互动关系也有必要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当前学术理论界对这些问题的探讨虽然已取得了一些丰硕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轻视基础理论研究、轻视民间立场考量、轻视实践层面普及和轻视系统研究视角等四点不足,另外也还有诸多现实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的建设、国家的稳定及社会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面临境外意识形态渗透愈加隐蔽多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被削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衡”、高校意识形态监管难度增大等诸多挑战,为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高校应优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顶层设计,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墙,通过巩固价值引领、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创新教育手段等,协同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8.
以数据和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嵌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充分展现其“双刃剑”效应。人工智能提供的精准化算法、感性化表达、沉浸式场景等助力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内容针对性、话语亲和力和工作实效性,也面临着资本裹挟之下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环境复杂、技术加持之下西方错误思潮渗透隐蔽性更增、“信息茧房”之下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式微等潜在风险。人工智能视域下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提升路径要从明确价值导向、提升技术赋能、健全制度保障、优化宣传内容等四个方面入手,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推动“优智环境”、实现“智力支持”、确保“有智可依”、提升“智能供给”。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迎来机会,也遭到冲击和挑战。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被动在网络接受信息的同时也主动在网络创造信息,缺乏对言论和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侵蚀。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影响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主流意识形态弱化。在某种程度上缺少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缺乏对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渗透能力及建设能力。探索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的新模式,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与安全建设,占领网络主战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0.
全媒体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呈现出隐蔽性不断增加、复杂性显著提升、对抗性持续增强的基本特征。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与全效媒体的迅猛发展加剧意识形态茧房效应,助推网络谣言扩散,网络圈群加速形成,激化管理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意识形态的信息生产风险、内容风险、传播风险与管理风险,这些风险极易衍生并转化成为威胁国家安全的重要风险变量。对此,应以增强价值引领效度为遵循,以提升智能技术治网水平为主线,以构建立体化全媒体传播体系为抓手,以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为保障,主动冲破“信息茧房”、精准狙击“网络谣言”、全面赋能主流意识形态“破壁出圈”、推动全媒体传播效能“稳步提升”,筑牢全媒体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线。  相似文献   

11.
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经历了萌芽、起步与发展三个阶段,其中蕴含着四个基本的变革逻辑:在技术上,它体现为底层技术与应用技术的叠加效应;在理论上,它表现为学习理论与人工智能理论彼此支撑;在应用上,它从辅助教学不断向人智协同拓展;在制度上,它呈现出积极发展与风险防范的两难平衡。这就意味着,未来的教育人工智能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依托底层技术的突破方向模糊不清;教育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供给不足;指向人的发展的实践应用缺乏边界;存在利益博弈的教育政策易于摇摆。因此,实现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技术突破,注重聚焦智慧教育的基础理论创新,恪守确保人机协同的技术善用边界,不断加强防范风险的政策制度保障,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2.
《大连大学学报》2020,(5):119-124
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科技革命开辟了人类交往的新空间,拓展了国家安全治理的新场域。人在哪里,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延伸到哪里,我国网民已经达到9亿多,虚拟的网络已是人们生存的新领域,因此网络也就成为了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阵地。合理有效地应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做好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增强网民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党和国家意政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谣言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威胁。高校应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课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以应对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核心人力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教育,做好大学安全建设,不论是对大学生的成长,还是对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围绕着网络背景下的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和安全建设问题进行研究,思考应对办法,从思政教育的队伍建设,思想改革以及网络净化,网络载体建设等方面出发,探索网络时代下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和安全建设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年间的探索实践,此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启新征程,要始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网上正面宣传与加强国际传播相统一、技术预警与应急处置相统一、构建网络强国与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相统一、底线思维与斗争精神相统一,以更好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6.
网络"泛娱乐化"的兴盛弥散日渐引发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风险隐忧.网络"泛娱乐化"对社会价值的错误引导、滋长价值虚无主义、耦合不良社会思潮以及对资本与技术合谋的助推,造成主流意识形态面临被消解、被分化、被渗透、被边缘化的风险.应通过引导娱乐风向和供给优质娱乐相结合来实现对娱乐的价值引领,通过明晰娱乐价值边界与主体审美素养提...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网络化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及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强烈冲击,网络化破除了传统媒体话语霸权的神话,意识形态的管控方式面临挑战,网络使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与意识形态冲突更为直接,对我国意识形态的防御能力提出严峻考验。网络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呈现诸多特点: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的垄断,成为新的、最具活力、最有影响的大众传播媒介;意识形态教育场所和环境具有开放性、无形性、虚拟性和无限性;意识形态的传播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形象性;意识形态的教育模式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回应性。网络背景下强化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应加强组织保障、思想保障、制度保障和载体保障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反映了国家的政治意识和价值追求,是社会意识在社会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对巩固国家政权,维护阶级利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文化安全是国家非传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网络文化迅速发展,了解网络文化安全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寻求利用网络文化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坚守并扩大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阵地的对策,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大数据、虚拟现实和智能算法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逐渐融入高校课程教学领域,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进入人工智能时代,高校意识形态的工作机制、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还引发了一些专注力危机、伦理道德危机、技术失业危机等深刻影响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进一步探索高校思想理论教育与人工智能的“精智化”合作发展模式,为人工智能与高校意识形态的深度融合、智能发展和智慧治理寻求路径,更好地将人工智能融入到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事件容易引发网络意识形态重大安全风险,给国家和社会安全构成重大挑战.突发公共事件爆发后往往出现:网络意识形态场域剧烈震荡、网络社会思想领域激烈交锋、异质网络意识形态投射对抗等异象.主流话语"应激"错位、多元思潮寻求上位、逐利资本道德缺位、境外势力图谋越位等是引发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的主要原因.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