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公布标志着新型教学模式的诞生—家校协同教育。初中语文作为家校协同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应发挥出学科、家庭协同育人的功能,达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1”的效果。初中语文学科通过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整本书阅读”等任务群的教学路径,能实现家校共育的目标,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容易倒塌。”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这样描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近几年来,竹溪县教育局着力打造和谐校园,从探索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人手,通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家校共建活动,打通家校沟通的渠道,提高广大家长的思想认识和教育水平,家校携手,共同育人,努力追求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的成长是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协力的结果,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和主导,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成都高新区“校社共育协同治理”教育联动融合发展行动,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企业为辅助,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企业“四位一体”立体教育服务体系,有力推进高新区联合研究项目“家校社共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成效突出,形成区域家校社共育大格局。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文章探究有效使用家校联系册这一媒介的意义、家校联系册的设计和落实,以及家校联系册使用的反思,以期能有效提升家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家校合作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经历了家校独立、家校同步、家校合作的发展过程。现时,我国的家校合作处于学校主导的状态,家长在其中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和商议;接受教师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校教育。家校合作有助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陆通 《广西教育》2023,(13):67-70
本文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对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相关要求,探索基于“家校共育”的家长育梦课程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着力打造线上线下全学段覆盖、校内校外全方位关爱的“家校共育”新样态,以此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普通高中育人质量提升,需要增强家校协作。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相互补充,达到最佳教育效果。本文对普通高中家校协作模式开展研究,结合新时代教育立德树人与全面发展要求,探讨了家校协作形成长效机制的途径,主要包含借助“育人导师制”、构建一体化家校共育平台、定期举办“家校共育”等实践举措。  相似文献   

8.
家校合作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也是统合教育效果和力量的一项基本举措。但是,家校合作在教育实践中越来越异化为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的僭越,家庭教育开始沦为学校教育的附庸,进而丧失了合作的真正内涵。家校合作的合理性基础在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在教育功能和手段上的独特性与独立性,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应在充分承认这两种基本特性上进行。因此,真正的家校合作需要真正以培养完满发展的人为目标,应该建立在这样的原则框架之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对独立与相互承认,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层沟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整合。  相似文献   

9.
方民 《湖南教育》2023,(8):59-61
<正>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意味着家庭教育从“家事”跃升为“国事”;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对家校社协同育人提出了具体要求,家校共育已然成为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抓手。那么,家校到底如何联动?如何补齐家庭教育的短板?面对现代教育的“时代之问”,湖南省网上家长学校从“立根本、谋未来”的高度发力,紧密结合家校共育热点、重点、难点,  相似文献   

10.
孙建辉 《中国教师》2014,(11):16-18
家庭教育是社会大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如何更好地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家校联盟这一教育合力的打造显得至关重要。继“家庭教育贵在‘渗透’”专题之后,本期《热点争鸣》特邀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多年的专家与一线学校校长一道就家校联盟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搭建家校合作之桥,推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的产生、形成与发展,对广大一线教师在利用家长资源进行学校教育方面给予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1.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根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既与家庭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学校和社会层面因素有关。基于家校社协同视域的剖析发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教育主体缺位、责任意识不强,教育观念陈旧、方式方法欠妥,教育环境堪忧、默化作用不强,隔代教育弊端多、替代作用不明显”“家校合作较少、家校沟通欠佳、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薄弱”“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等多重困境。对此,家庭应明确教育责任、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环境、优化隔代教育;学校应加强家校合作与沟通,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社会应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发挥社区教育协同作用,助推家庭教育和留守儿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华洁 《人民教育》2022,(8):38-39
<正>苏霍姆林斯基曾视家校合作为“最完美的教育”。“双减”时代,家庭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为“国事”。那么,怎样构建家校美好关系呢?作为一名基层学校校长,我来谈谈一些思考和做法。一、以“博雅学堂”实现价值认同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小学是一所城区老牌学校,一直以来安安静静办学,没有过于繁杂的校园活动,一年到头鲜有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同时,由于教师年龄普遍偏大,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完成。当前个体开展家庭教育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家庭教育问题需要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来解决。因此,在学校开展家庭教育责无旁贷,家校合作开展家庭教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学校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针对目前的家庭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误区,要以体验式理念开创家校合作的教育新策略,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4.
家校联系是学校与家长互相沟通交流,了解、研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农村家长对孩子教育重视程度普遍不够的情况下,我镇扎实开展了“家校联系十个一构建家校立交桥”活动,有效地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力,拓宽了教育渠道,起到了较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合作边界模糊不清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的"越界"、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干预",以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对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边界。根据贺来的边界理论,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具体包括:领域分化,凸显"主体自觉";自我限制,做"能为与当为"之事;开放互补,实现家校"良性互动"。与此相适应,家校双方的合作边界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维持:明确家校双方的教育权利与职责;建立家校双方"互利共生"的愿景;构建"学校-家庭教育共同体"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徐雨婷 《家长》2022,(34):94-96
<正>“双减”政策的开展对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环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大有裨益。小学阶段是学生思想品质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及家长双方应重视合作机制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深化家校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以有效的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将从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出发,进一步窥探当前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几点优化建议,以期为广大从业者提供借鉴参考。一、家校合作的重要意义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而复杂的任务,由此可见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教育成果是诸多合力的结果,家校合力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家长是最珍贵的教育资源,是学生教育不可或缺的方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强大的合力来推动其发展。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校、家庭、社会是助力教育走向光明的“铁三角”,即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这三方合力推动。其中,“家校合作”更是大家熟知的高频词。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而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和身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在“双减”背景下,学校要实现“双升”,在质量上凸显“新效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调查分析了云南省昆明市18个班的家校沟通现状,从更新教育观念,提升父亲的家庭教育参与度;巧用积极语言,提升家长的配合力度;整合多方资源,让沟通方式多元化等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对家校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可见家庭参与教育对学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极大的影响。如何充分发挥家长的力量,真正实现家校教育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