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的转向是开展教育活动的本质要求、增强教育渗透性的需求、发挥教育实效性的诉求。"网络泛在化"促使公共能量场的集聚,"时空开放化"促成异质意识形态的涌现,"社会扁平化"促进"主体间"关系生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转向的时代之境。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表达范式尚存在控制型话语偏好、隐性话语表达缺失、共情性话语意识淡薄的实然困境。因此,重视公共能量场作用,注重共享型话语范式建设;柔化异质意识形态纠偏,强调隐性话语功能发挥;树立"主体间"关系意识,增加共情性话语表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话语范式的逻辑策向。  相似文献   

2.
培育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需要准确把握网络爱国主义的话语表达特征,在话语表达特征中探析引导策略。当前,网络爱国主义教育的话语表达面临着网络的开放性模糊国家界限、信息碎片化妨碍价值判断、语言的戏谑化模糊政治议题等挑战,要以爱国主义的道德力量熏陶话语主体、以爱国主义主流价值充盈网络话语内容和以大学生喜闻乐见且理性方式开展话语表达,共同推动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新样态,其多元性、拼贴性、娱乐化和情感化特点愈加突出,同时又具有了边界模糊、集聚松散、抵抗性减弱、迎合商业收编等新特点。网络文化的特征对主流文化介入和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造成新困惑,但也带来新机遇。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增强教育主客体互动、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育话语等多种路径,消解与网络青年亚文化的区隔,消解文化冲突,不断提升主流文化引领的影响力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5.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中表达了对青年群体的关心与重视,青年责任、青年面貌、青年力量、青年教育是他最为关注的话题。讲话中常用广征博引、深入浅出、提纲挈领的方式,彰显出其自成一派的“习式风格”,在领导人形象建构、青年群体集体感召唤、爱国精神弘扬、社会风气培育上凸显出诸多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化语境是时下教育学所面临的,因而教育学话语的变革与话语范式转换势在必行。而这一变革应把握新语境下教育学话语的时代性,重新思考教育理论集团的角色定位,并以多元化的言说方式和生活化的言说内容完成教育学话语范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语境与话语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既要求掌握语言知识,也要应用语言外知识,语境与语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有关,与话语的语气和语调有关,与特定的社会规范和会话规则有关,对语境的理解是取得会话成功的首要条件,只有动态分析语境,才能揭示话语含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进入“泛网络化”生存时代,网络成为舆论发酵和传播的主阵地,加剧了群体极化现象。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容易在群体意志裹挟下陷入集体盲思,引发情绪宣泄、圈层对抗、无脑跟风甚至演化成线下运动,危及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剖析青年群体极化的网络样态、生成逻辑及其造成的深刻影响,通过扭转舆论引导“沉默螺旋”,破除舆论引导“意见壁垒”,培植理性交往“同心场域”,提升青年网民“媒介素养”,发挥教育引领“蝴蝶效应”,激活防范群体极化的“青年自觉”以优化引导进路。  相似文献   

9.
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的青年化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深度调整转型,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越来越陷入失语的境地,马克思主义话语在青年中的缺失问题正变得日益突出。文章在深入分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缺失的内在原因、外在原因和直接原因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创新、话语方式转换以及社会资源整合等方面,探索提出加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话语建设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话语暴力是社会性死亡的现代技术推手。现代技术赋能言语与非言语媒介,叠倍增加网络话语暴力杀伤效能。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的意识缺乏与法治规约空位,导致有心之恶与无脑盲视合流,使得社会性死亡愈演愈烈。网络话语暴力跃变表征,社会性死亡的景观认知,是消解社会性死亡的法治进路建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文本话语范式教学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限制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功能的发挥,人本话语范式教学应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范式的转换意味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的更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重视教学话语研究,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境的转换.及时变换旧话语,发展新话语,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范式的时代性转换。  相似文献   

12.
论教育学的学科范式、知识样式及其话语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代以降,教育学建基于科学范式的理论假设及其实践操作之上,并呈现出理论陈述的知识样式和规范控制的话语方式,这使得教育学越来越不可信、不可爱、不可用。当代教育学最为需要自我反醒、自主解脱和自由解放,寻求教育学独立、丰富、多元的个性品质,走出纯粹科学知识的神话意境,转向关注生活场景的学科范式、实践反思的知识样式和对话交流的话语方式。  相似文献   

13.
伴随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场域逐渐向网络延展,爱国主义话语表达也呈现表达主体多元化、表达方式生活化、表达载体多样化等新特征,对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体系形成巨大冲击。直面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变化,亟须生成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魅力,针对性地巧设话语议题、凝练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增强网络爱国主义教育话语的议题魅力、内容魅力和表达魅力。  相似文献   

14.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双方达成有效沟通的必备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表达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程度。在信息多元化的全民传播时代,对网络舆情的了解把握与引导应对逐渐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网言网语在丰富人们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话语表达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舆情脾性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悉了解其特性及其对社会舆情内涵的多重影响效应,了解掌握网言网语及其表达方式,才能在网上与年轻人的思想交流中顺畅参与沟通,适时适度作出适当的话语回应,实现有效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全新的课程观,高校课程思政具有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时代、世情、国情三种存在语境,构成了课程思政话语表达的外在动力.课程思政话语表达生成逻辑体现为:在贯彻立德树人中树立话语自觉、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中增强话语自信、在多方联动中强化话语保障.高校课程思政的话语表达将会促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并在育人理念、育人方式、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话语失范,是指某一话语已经失去了原有的规则和范式,用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来实现原语义的表达。当前,网络话语几经迭代,其形式和内容与朴素的话语大相径庭,这不仅对一般性网络话语表达和阐释造成一定的影响上,还是舆情产生、传播的中介。话语界限未得到澄明,有限的网络监管、非主流思想的渗透都是网络话语失范现象的诱因。所以,需加强对网络空间话语的引导和治理,积极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和话语秩序。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消解了它的价值功能,并陷入质疑其存在的意义危机,进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本文尝试提出的立足人本向度、回归生活世界、走向和谐共生等路径,可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架构提供深层理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的有效转换。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文本话语范式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限制了高校"中国文化史"课程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在"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当中,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不断创新教学话语,真正实现"中国文化史"课程教学由文本话语范式向人本话语范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与网络主流文化相对而言,网络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网民在网络中逐渐形成、信奉和推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价值体系、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它以隐性载体的形式构筑文化育人环境,成为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网络青年亚文化以系统结构逻辑、符号互动逻辑及利益满足逻辑为基础,由主体、载体、目标、场域、内容等要素相互选择和配合,构成了主体建构结构、多维情感结构、中介支撑结构和实践形式结构。这些结构相互耦合并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下,生发出文化价值传承功能、主体性人格塑造功能、心理调适与补偿功能、情感凝聚与熏陶功能以及文化传播与创新功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开启了话语平权时代,话语言说主体、内容、方式都发生了变化,话语不但表达民众的利益诉求,也肩负思想交流、社会秩序构建的重任。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表达要区分作为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作为理论的学术话语。同时,在话语传播的过程中注意意识形态的变革和一般科学创新的界限、话语权力与话语权利的区别,处理好马克思主义话语与其他话语的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真正赢得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