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历史教学求真、求善、求美的不同目标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了历史教学求真、求善、求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
求知性是人性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类的求知具体而综合体现在求真、求善、求美等之中,相应地,科学、伦理、艺术等通过课程开发形成课程而走进教育殿堂。求真———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科学追求;求善———校本课程开发中的伦理道德追求;求美———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美的追求。求真、求善、求美辩证统一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3.
人的选择依赖于人对自身的认识和对自然的探索。因此,如何从哲学层面上认真研究人的选择,探求人的选择的目的性和规律性便显得紧迫而重要。本文试图通过对选择的一般理论研究,来引出人的选择的三大目的性和规律性追求,即求真、求善和求美。求真是对真理的无止境的追求;求善是对人自身的追问,是道德的至高要求,是精神的完美体现;求美是人的内在品质要求,而追求和谐之美是其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4.
数学一直是人类文明主要的文化力量,同时,人类文化的发展又极大地影响了数学的进步。数学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作为一种文化能够提升人的精神,增强人的本质力量,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人文价值。一、培养人求真、求善、求美的品格  相似文献   

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达也越来越明细.笔者认为不管目标表述如何变化,始终离不开求真、求善、求美三个层面.本人就三个层面的教学策略谈点自己的思考与想法.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本身又蕴涵着深厚的科学精神。诗歌的求善求美求真与科学的精神价值对人的塑造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研究诗歌的题材、内容,分析作者创作态度和诗歌艺术特色,体会诗人理性的怀疑和宽容的激励精神,感悟诗人求真创新的科学品格,对培养和建构学生为真理献身的科学品质,不容或缺。  相似文献   

7.
也谈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论与课程论并非是平行发展的,教学论较课程论根基厚实一些,理论体系更完善;教学论经历了“求善”、“求真”到既“求真”又“求善”并在两者之间保持张力的过程,课程论是以“求善”为背景产生的;课程论与教学论应是平行的两个分支,目前,两者正处于分化期;现代教学论将从知识教育论转向主体教育论,课程论将逐步进行课程论的本体与方法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求真、求新、求美、求善是数学精神的最高境界,因而,它的培养也就成为现在数学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们观察世界的两种不同方法。在新闻报道中,媒体从业人员应加强新闻职业道德,既要注重科学精神,追求新闻报道的“求真、求实”,也要注重人文精神,追求新闻报道的“求善、求美”,处理好二者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地理学科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情愫,地理学习也应该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是什么”、“为什么”,是求真。科学精神是求真的精神,这是科学的精髓。人文要解决的问题是“应该是什么”,“应该如何做”,是求善。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教育,特别体现着人性。  相似文献   

12.
地理学科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精神情愫,地理学习也应该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自主、体验、合作、探究体现了生态课堂的特质,现代教学提倡“生态教学”,她本着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的思想,将科学教育、人文教育与艺术教育相融而成一体,予孩子一个生态的现在,许孩子一个生态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高考命题改革如火如荼。2004年有15套、2005年有16套语文试题浮出水面,令人目不暇接。如果说这是大势所趋,秉持“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就近年几十套试题的命制状况,我们又不得不对很多问题作出理性的思考,以确保人才选拔的公正和语文教学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真、善、美作为哲学史中的三个范畴,彼此之间的联系尤为紧密.求真、求善、求美皆为人之本性所需,也是人之生存意义所在.人在实践中首先要对实践对象进行求真,以对实践对象拥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形成正确的认识;继而,人还要对实践对象进行改造使之符合主观需求,此为求善;在求真与求善的实践过程中,人又会逐渐超越真与善,而对实践对象形成一定的审美需求,此为求美.由此可见,实践观点中的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辩证关系具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正如法国著名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生动的现实生活之中,我们可以透视与欣赏那无所不在的存在之美.  相似文献   

16.
冯莉  徐强 《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22(6):51-54,63
对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32名高校教师和大学生的求真、求善、求美意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师生(1)整体意识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求善、求真、求美;(2)整体求真意识不强,并表现出显著群体差异;(3)整体求美意识差,教师的求美意识显著低于学生;(4)真善美的统一还需经过相当努力才能达成。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白沙精神的文化品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身心修养上对儒家精神的发扬,学术上对“自得”之学的提倡。前者表现为仁民爱物、发愤忘忧、行孝至谨、笃守志节等,同儒家文化进步传统一脉相承;后者表现为学贵知疑、求之吾心、以自然为宗等,凸现白沙学术精神的开放品格。  相似文献   

18.
主体性是当代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自主选择、能动创造、自我实现”素质的“求真、求善、求美、求自由”的主体性教师,则是这一时代的呼唤和我们需要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灵性乃人类之天性,体现为人类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精神.教师的教学要善于观察和激发学生的灵性,实施“先天定性,后天发展”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那么如何开发学生的灵性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体验与感悟是学生生来就具有的精神需要。学生的精神生活包括理性生活、道德生活和审美生活等方面,其存在的基本形式不仅是认知,还包括体验和感悟等多种形式。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活动无一不是以认知为基础,通过主体体验和内心感悟完成的。学生生活最高层次的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