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网络空间德法协同治理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网络文明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与社会和谐文明发展。多年的网络治理经验、教训与成果奠定了基础。目前面临的挑战应成为网络治理改革创新的突破口。置身新时代,网络空间治理应该着眼建设网络文明造福人类的需求,重塑德法协同治理的理念体系,以公共治理的要求充分调动整合德法协同治理的各大主体,在调动行政、经济、文化等手段治理作用的基础上建构网络领域的德法协同治理体系,在治理目标、项目和环节上力求覆盖完网络空间所有乱象,健全协同治理的各项保障和督导考核机制,以此更好地助推网络发挥其正面效应,更好地助力网络文明与网络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2.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的擘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渊源、现实基础和实践指向;其内涵包括互联互通的发展共同体、开放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互信共治的责任共同体;习近平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对助推我国网络强国目标的实现、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促进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是现实社会的延伸,是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的共同实践领域。法律对于网络败德行为发挥着引导、教育、惩戒、制裁等作用。法治社会建设为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特别的资源和路径。以“权利意识”和“道德底蕴”为重点的网络法治宣传教育有助于培育理性的道德情感;以执法和司法为主要形式的网络法治实施能有效提升公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并强化其道德责任;以网络服务提供商、行业协会及网络服务使用者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参与网络治理将增强网络空间的道德自律性和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国际互联网治理与发展勾勒出新的理论图景和实践维度。对于全球网络治理与发展,当代主流国际关系理论作出了不同解释,推演出情形各异的全球网络治理无政府状态。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突破了传统互联网治理思维窠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现的关键,在于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为基础的合作共赢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网络传播信息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多元化复杂信息和西方异质性意识形态的侵染,致使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空前加剧。因此,必须在政治传播层面理直气壮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全面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指导;在文化抉择层面寻求文明基因的道义支持和价值支撑,厚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导;在场域空间维度加强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优化网络空间监测体系的舆情控导。从而与时俱进地勾勒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维向度,切实有效地维护我国网络空间的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特征表现为目标化、符号化、图像化;网络空间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间的矛盾张力表现为话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与草根性并存、话语传播场域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并存、话语传播内容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并存、话语传播速度的时效性与滞后性并存;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传播的优化路径,要通过构建多元有序的网络协同治理格局,健全意识形态网络场域传播的安全防控机制,以内容生产为保障提升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有效性,加强政府的意识形态网络治理水平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道德秩序的实质在于网络主体虚拟交往有序化的关系状态,维护网络空间道德秩序离不开法治的价值引导与制度保障.当前,网络空间道德秩序的法治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法律制度供给不足、法治保障价值根基不稳、"非技术归化"治理钳制以及"弱法治化"网络文化等现实困境.因此,完善网络空间道德秩序的法治保障需要加强法治...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刻影响,实现网络空间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间的深度融合,信息化时代要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空间治理,进而掌握高校思政网络空间的话语权.当前,网络空间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错误思潮蔓延、网络空间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不充分、网络空间话语转化滞后等挑战.高校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明确网络空间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章通过强化网络空间宏观规划,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局性;创新网络空间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感;强化网络空间话语转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整体提升信息素质和意识形态能力,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空间领导力是党的领导力在网络空间的延伸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升网络空间领导力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内在要求。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网络空间领导力,要从党在网络空间的治理水平、宣传力度、服务能力、自身建设四个维度着手,以增强党的政治引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内容风险治理是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议题。信息供给主体的结构性失衡、舆论场域主导权变迁和高参与偏好与政治表达受限之间的冲突加剧,使得网络空间内容风险显现。从信息供需角度看,网络空间内容风险主要表现为不确定性信息增加与网络空间失序风险,失真信息泛滥与网络空间生态失衡风险,多元价值观、负面信息激增与网络空间政治风险,是风险社会、网络媒介和政府治理失能共同作用的结果。应通过信息供给侧改革,完善算法规制治理,建立风险预警与监测体系,以及构建内容风险评估体系等策略,实现网络空间内容风险的全面治理。  相似文献   

11.
网络空间道德虚无主义的发展,正在不断地弱化人的主体地位,动摇人的意识。冲击着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我们,必须加深对网络空间道德虚无主义的认识,只有认识了它的本质,了解了这种道德虚无主义产生的根源,我们才能通过制定相对政策控制网络伦理道德虚无主义的发展。从而为我们最终战胜和摆脱网络道德虚无主义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空间成为了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全新的活动场所。这一空间转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育人平台。面对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重点关注当今时代的网络空间生态,发挥强大的引领力,从而引导教育对象积极、正向、健康发展。基于此,需要先重点廓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空间引领力的内在构成,将其划分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价值引领、行为引领以及文化引领五大部分,然后从引领主体、引领客体、引领途径、引领环境四个层面集中阐述网络空间呈现的多元化思潮,以期实现对高校师生在政治方向、思想观念、价值选择、行为方式及文化导向五方面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欺凌作为网络信息时代的全球性难题,具有诱因的多元性、危害人群的脆弱性、出现的普遍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结果的严重性等特点。网络欺凌难题的解决符合全球共同利益。习近平提出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具有互利共赢性、均衡普惠性,为解决网络欺凌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使人们具有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所倡导的先进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方式。网络欺凌问题解决需要以网络空间发展新理念为思想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导,以共同协作和交流借鉴为行动方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密不可分,网络空间失范、失序对现实社会稳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进入“流量时代”背景下,形成诸多网络文化乱象,包括失范化的网络语言、低俗化的网络直播、复制抄袭的网络文化等。需剖析网络文化乱象的成因,通过发挥网络主体作用,加快先进文化建设、加强主体道德教育,培育网民文明素质、推进网络立法工作,强化监督管理成效等方案和对策,有效治理网络文化乱象,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创生了多元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集聚演化、多元传播的新场域,网络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高地。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应然之举。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话语权的战略价值,建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政治引领力;另一方面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规律,尊重大学生的话语主体权利,准确把握大学生话语表达特征和接受偏好,引导其理性规范表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主导和价值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高校网络空间的信息传播结构出发,从传播过程、传播体制和传播环境结构出发探索新时代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路径。新时代下维护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应构建完善的领导机制,推进安全管理体制制度建设,提高信息价值质量,提升信息发布者和接收者的质素与能力,以应对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回应新时代对高校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网络空间是价值激荡的主要场域.西方通过网络文化浸染、网络舆论抹黑、网络社交渗透、网络利益输送和网络勾连策动等手法在我国网络空间进行价值渗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要深入分析网络空间西方价值渗透的手法及其危害,有的放矢地做好应对工作,更好地防范化解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有效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疫情中,网络空间存在多种不良言论与负面信息。构建公民网络责任意识,有利于维护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与传播社会正能量。抗疫期间,我们需要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和道德绑架的发生及一些不良网络乱象进行反思,通过及时发布权威数据提高信息透明度、优化网络监控技术提高信息审核效率、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积极宣扬核心价值观与加大网络舆论治理力度规范网络主体责任等进行发力,以提升公民网络责任意识,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共同为战胜疫情提供信念与力量。  相似文献   

19.
交往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也是人类社会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它包含政治交往、经济交往、文化交往等形式。网络交往是人类社会交往发展的新形式,是互联网时代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指导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网络安全交往、网络治理交往和网络合作交往,建构互商互谅、共建共享、包容互惠、和而不同的全球网络治理新秩序。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是当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域。网络信息超载与短平快传播模式的混杂、各类社会思潮与多元价值的并存、泛娱乐化与非理性化的表达等因素,致使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遭遇了多重挑战。提升大学生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遵循网络传播规律,着力把握核心要素,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厚植网络素养、增强正向供给、注重技术赋能来不断增强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推动互联网的“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