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对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落实"劳动周"活动、破解学校开展生产劳动教育实践的困境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研学机构要采取做好基地建设的顶层设计、绘制基地劳动实践项目的资源图谱、构建基地劳动教育实践的课程体系、编写基地劳动实践指导的课程方案等举措,参与学生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4.0时代,人工智能改变了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劳动的传统样态,催生了以数字化为特征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为应对数字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德国颁布了一系列基于数字化进程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改革政策:确立"面向数字时代"的新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字能力;拓展新课程资源,修订与完善教材内容;构建课程实施新路径,以项目式课堂教学为主线,辅以多样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开发新课程模块,以提升学生的学业与职业规划能力。借鉴德国经验,我国学校劳动课程建设应确立彰显时代特色的育人目标,丰富课程内容,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互动协作机制,加强劳动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与课程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人民小学校基于多年来开展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依托地域文化系统化构建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构筑包含"劳动·服务、劳动·工具、劳动·创造、劳动·精神、劳动·审美"五方面目标的课程框架,通过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中的劳动教育因素,构建"美物""美者""美景"课程群;以主题课程群进行内容统整,以项目式学习为主要方式,探索综合化、整合性的课程实施路径;通过多元化评价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4.
加快完善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为学生搭建成长和实践的平台,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是新时期劳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文章就围绕“双减”政策,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入开展劳动教育,以丰富开放的劳动实践项目为载体,推进中小学与中职学校共享共建劳动实践基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劳动课程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科目,以往应试教育理念下,劳动课程的组织方式相对单一,教学局限于课堂、教材,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有限,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项目式教学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劳动教育的具体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全面推进小学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从清晰项目式教学思路入手,逐层解读教材内容,确定活动目标;巧用任务驱动,促进深度学习;优化作业模式,提升实践能力,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小学劳动项目式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学生劳动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整体主义运用关系思维、转化思维和灵性思维重新审视课程、教师、学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整体主义视角下的劳动课程,要整体设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息育人,系统把握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通过具身体验以实现劳动课程的实践育人。在实施方式上,进行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课程实施,以项目式学习为抓手的课程实施以及以大概念教学为导引的课程实施体系。在实施路径上,基于真实的劳动教育情境,整合融通多领域的知识和学科思维,通过多种实施方式的贯通设计,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的联动实施,通过劳动文化的回归、创设与渗透和多维立体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实施路径,最终实现劳动课程的全面育人和实践育人,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7.
<正>弘德学校地处胶南办事处,学生来自25个自然村和各大企业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在"十个一"项目引领下,学校结合弘德童子功,以研学实践为载体,以"新时代·‘十个一’伴我成长"为主题,通过五育融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全面贯彻劳动教育实施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智体美相融合,我校建立了劳动课程体系,从校本课程、节日课程、栽培课程、每日劳动课程等方面,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强调劳动与教育相结合,创新劳动教育科研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8.
韦存容 《化学教与学》2023,(22):84-87+91
职业体验是普通高中开展生涯教育、劳动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价值。典型职业劳动任务是职业体验活动的最佳载体,其设计与实施要点包括任务设计、课程安排、讲解说明、实践操作、反思交流。以融合了化学、生物、技术和艺术等学科的校本课程“蓝晒艺术工作室”为例,以典型职业劳动任务中的创意设计和技术操作为载体,以项目蓝晒文创设计和蓝晒艺术摄影为具体任务,进行化学跨学科校本课程融入职业体验活动的开发与实践。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30多年来,上海市坚持在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劳动技术课程,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接受劳动教育。具体来说,上海市劳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实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编制教材--破课程定位之困局;二是建立课程标准--破课程规范之困局;三是采用项目学习方式--着眼于项目引领的课程理念;四是优化技术项目与载体--与时俱进的发展探索;五是创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开拓教学环境及资源建设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0.
2021年,学校的课程基地项目《“学校+”劳育课程基地建设》成功获省级立项。项目开项以来,学校充分利用丰厚的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形成了“学校+”——以社区为主场的劳动教育场境。将劳动实践场域由学校拓展与延伸至社区,真正实现了将劳动教育覆盖至学生学习、生活的全领域,赋予了劳动教育更充分的生活、社会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探索小学低年级劳动教育实践途径时,教师要有融合对接意识,如对接生产劳动、融入生活劳动、注意学科横向联系、课内课外结合、劳动课程建设、生活实践延伸等,从不同维度展开劳动教育,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亟待创新,教师要对劳动教育现实有清醒的认知,结合学生劳动认知基础展开对应设计与实践,提高劳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通过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升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必要性,提出了明确开展劳动教育的目标、建构紧密联系农村生活的劳动课程、加强劳动项目实践、进行有效的课程评价的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课程目标有利于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个根本目标;其四种基本活动方式能够实施相应的劳动教育内容;其校内外资源可以支持劳动教育的实施.劳动教育即便独立设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仍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  相似文献   

14.
朱燕 《上海教育》2023,(18):52-53
<正>我们围绕“一颗种子的力量”项目,结合“学院制”培养模式,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以“尚蔬农耕”为举措,开展劳动教育各类活动,实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达美、以劳强体”,最终实现“五育融合”。“五育”融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五育”并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途径。结合当下的教育新时代背景,上海大学附属小学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学校积极加入宝山区“行知行”劳动教育实践与研究项目,立足实际,打造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五彩课程,创造积极的教育生态环境,为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搭建平台,开展实践与探索,以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劳动活动中蕴含了多学科知识与技能,劳动过程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为顺利开展劳动活动教育,文章将劳动教育与STEAM教育、国家课程相融合,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开展《绿色快乐农耕园》劳动课程实践,为STEAM教育在劳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以北京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劳动实践为依托,分析大学生面对劳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通过理论、实践和数据分析,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教育现状问题,从制度、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劳动教育多点性和连续性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农田建设劳动课程以花卉种植开展项目式劳动实践,学校制定“种花、赏花、咏花、悟花”实践方案,实现劳动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在花香中让学生收获劳动果实与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王博 《教育导刊》2024,(4):37-43
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实现综合性育人功能的载体,具有内涵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的特征。STEM教育的项目式、跨学科性、实践性和情境性设计理念非常值得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设计所借鉴。基于STEM理念开展中学劳动实践项目式课程设计要关注课程中的项目任务情景设计、劳动实践过程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设计和项目学习过程的认知分析。项目式劳动实践课程与STEM课程存在明显差异,其目标在于培养劳动相关的多元素质,其项目侧重于劳动实践而非研究探索,且具有更广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劳动素养是劳动教育的基本导向,劳动项目是劳动课程实施的重要载体。班本化劳动项目以班为单位设计和组织劳动实践活动,是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主题设计有序列式和综合式两种方式,班本化劳动项目目标设计应基于劳动素养要求、本班学生发展实际及现实生活需求,班本化劳动项目过程设计应基于学科融合的内容、多方协同的载体、具身体验的过程和民主监督的管理,班本化劳动项目评价设计应做到评价内容多维、评价方式多样以及评价主体多元。  相似文献   

20.
李建勋 《学周刊C版》2023,(11):127-129
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是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主要平台,学校和教师重视提升课程质量,不仅能够弥补劳动教育的薄弱环节,也能促进学生劳动能力和实践精神的养成。本文主要分析提升综合实践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的必要性,从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相整合、建设综合实践劳动教育基地、加强综合实践劳动技术指导、开展社会服务劳动实践活动、增设家庭劳动实践教育内容五个方面,论述提升课程质量的主要策略,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有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