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的风景     
郑一舟 《师道》2014,(12):51-52
我不知道高更在完成《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时他是否已经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我知道从我十六岁去面对这三个问题开始,我一直是没找到答案的儿童。生命该归向何方?作为教师,你在有限意义有限的路程上想带孩子走向何方,看什么样的风景?我并不想夸大教师的作用,但是作为教育与启蒙者,我们的确在影响他们,推卸这种影响并不仅仅是怯于承担责任的表现,也是犬儒主义的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2.
故事之一:“你是捡来的……”——家长不能糊弄孩子 二年级的小朋友刚升入三年级,第一次接触科学,他们激动、新奇,问题特别多。学习苏教版科学课三年级上册《我眼里的生命世界》这一单元时,就有孩子提问:“植物能从地里种出来,为什么我们人就不能从土里长出来呢?”“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呀?”为了呵护孩子们刚刚萌发的探索生命来源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西雅图宣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林在哪里?没了! 大老鹰在哪里?不见了! 生命已到了尽头,是偷生的开始。你怎能把天空、大地的温馨买下?我们不懂。若空气失去了新鲜,流水失去了晶莹,你还能把它买下?我们红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  相似文献   

4.
生命从哪里来? 人为什么活着? 我们该怎样生活,才能使生命之花开放得更加鲜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一些重要的人生课题,将越来越多地摆到每一个人的面前,让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我们需要关于生命教育的启蒙与引领!  相似文献   

5.
永远的语文     
语文,该关注什么? 从事语文教育多年,我一直认为在思考语文该关注什么之前,应该弄懂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的语文素养到底从哪里来?是从听老师讲课中来,还是更多地靠自己阅读感悟得来?第二个问题:学生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不上语文课,他的语文成绩会差吗?如果一个学期、一年不上语文课,他可能会差在哪里?损失在哪里?第三个问题:真的有必要篇篇课文都那么细讲、那么分析吗?该在什么地方讲、怎么讲呢?  相似文献   

6.
不管在哪个年级﹑哪个课程层次﹑哪个具体教学环境中开展教学设计,都必须回答以下三个问题:我们站在哪里?我们要到哪里去?我们怎样到达那里?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参加了无锡市"聚焦课堂,推进有效教学"研讨会,在会上进行了"替换的策略"教学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谈论生命的进化问题,特别是与寒武纪有关时,我们便不得不提到三个最重要的人,他们分别是达尔文、古尔德和福泰。达尔尔,英国人,最伟大的生物学家,进化论的缔造者。在经过了5年的环球航行考察后,1837年,达尔文便形成了物种可变的反上帝造物(亦称‘神创论')思想萌芽。经过不断考察研究和求证,22年后,达尔文发表了震惊世界的《物种起源》,并用该书中唯一的插图——分叉树形图来揭示生命的演化进程。达尔文因此逐步改变了整个人类的世界观,成为了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学说主要包括生物的变异性和遗传性、物种的起源、生存斗争及逐渐进化等内容,因而也被称为进化论。  相似文献   

8.
生命从何处来。最终到哪里去?为什么世界上有那样多的、活蹦乱跳的小生灵,它们在各自的空间里担任着大自然的主角演绎着各自的精彩,它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若是一个劲儿地往前追溯,给予它们最初的生命的生命又是谁给予的呢?这是幼时的我常常感到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型科普图书《解读生命丛书》,于日前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丛书体现了当今最新的科学观点;语言通俗,趣味性强;版面活泼、新颖,图片总量占全书的1/2。《解读生命丛书》分为十册,简介如下:一、《史前生物历程》你想见识地球上最古老的一条鱼吗?你见过长羽毛的恐龙吗?二、《人类进化足迹》远古的南方古猿,难道也是人?现代人的祖先是非洲的一位女性吗?三、《认识我们自己》人体哪里体现了美妙的“黄金律”?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致命的一拳打在哪里?四、《捍卫生命长城》器官移植,换个猪心行不…  相似文献   

10.
自担任天津石化培训中心主任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在琢磨,特别是经过四年多不断探索与实践,力求清晰地说明培训中心的历史沿革、成长经历、未来发展前景,和全体员工一起搞清楚“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到哪里去?我们如何去?”以便更好地动员培训中心全体员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凝心聚力,务实创新,迅速成长,进而全面推动企业培训事业和培训中心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1.
施德华 《小学生》2006,(2):22-22
“我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早在古希腊就被苏格拉底提了出来,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却依然困惑着我们。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在呼吸的瞬间,你是否感觉到了它存在的意义?……你的心灵所感就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从这一刻起,尝试认识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呵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米丽娟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1):24-26,30
从生动形象的文学和绘画艺术入手,借助高更的一幅哲理性巨幅油画标题提出了三个让无数人绞尽脑汁的基本哲学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并试图从医学、解剖学、史学和哲学等角度给予回答。通过寻找答案,笔者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并运用萨特的话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超越的”,马克思主义是博大、深邃而完备的哲学体系,是迄今为止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对三个基本哲学问题作出了科学全面而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所有教学设计都需要解决三大问题:你要将学生带到哪里去?——(教学目标的设置);如何到达那里?——(教学策略的选择);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到达那里?(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在这三个问题中,设置教学目标是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14.
李晟豪 《中学科技》2022,(22):14-19
<正>拨开人类进化上的迷雾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是人生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但“我从哪里来”,作为对人类起源之问,则是科学家苦苦求索的终极问题。以唯物主义的观点,女娲造人、上帝造人之类的神话虽奇妙但无物可证,不能采信,现在我们相信人类是在进化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5.
细胞浅说     
生物与无生物的区别,就在于生物是有生命的。所谓有生命指的是它们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它们有生长、繁殖、运动、应激性及遗传变异的特性。做为生命体,必须有三种要素:即生物大分子——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信息——“指导着”生命有条不紊地进行;能量——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这三种要素对生命是缺一不可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问题,自古以来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我们说生命并非神创的。生命物质是从非生命物质演化而来的。它们是由无机物转化为有机小分子,再由它转化为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脂类等)。以后,生物大分子形成多分子体系,再演化为原始生命。原始生命经历了几十亿年的演化,由前细胞型生命体进化到细胞型生命体。我们今天在地球上所见的生物就是由这些远古时代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优秀的动画电影,其对于家庭与梦想、死亡与遗忘的探讨,诠释了生命教育中普遍包含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实质就是生与死以及个人价值的探讨。从这三个角度,挖掘《寻梦环游记》中适合应用在心理课堂和家庭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资源,有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孔祥龙 《考试周刊》2011,(45):46-47
作文该怎么教?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作者对作文教学课型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实践,提出三种课型:指导课;修改与评价课;赏读课。  相似文献   

18.
在促进学习的核心价值观下,学生自然成为了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以及能否监控自身的学习,是学习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过程性评价和课堂教学融合的成功表现,就是学生能不断地意识到并回答三个问题:我要到哪里去?我现在在哪里?我怎样才能填补差距?  相似文献   

19.
《小学时代》2009,(9):37-37
“易船长,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外星生命?”领航员问。我看着繁星点点的太空,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前方,目标永远在前方,宇宙的深处…”  相似文献   

20.
参加上海市教师艺术人文素养培养与研究实训基地的第一次正式学习,导师赵其坤老师就与我们交流了关于教育的问题与思考:我们有教育理想吗?学校是个怎样的地方?教育的灵魂是什么?我们的教育立场是什么?超越他人,我们的力量在哪里?……这些问题,在我心中不断萦绕着,执教至今已有十余年了,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渐近不惑之年,是该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番反思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