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钱学森(1911—2009),新中国科学家中的杰出代表,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1935年,钱学森赴美进修,第二年从麻省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之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航空系,师从西奥多·冯·卡门。1939年,钱学森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钱学森回国后,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在钱学森的带领下,  相似文献   

2.
钱学森回国     
《红领巾》2008,(4):20-22
一九三四年,钱学森远渡重洋,赴关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航空专业硕士学位。当时的中国十分贫弱,作为中国人的钱学森也成为外国同学嘲笑的对象。带着为国争光的一股冲劲,钱学森只用一年时间就拿下了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3.
2008年8月,温总理看望了钱学森。当这个消息传到海外,一位75岁的菲律宾老华侨写了一封信,回忆她50年前与钱学森在马尼拉轮船码头的一次谈话。那是在钱学森回国的途中——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这位华侨问。我想为仍然贫穷困苦的中国  相似文献   

4.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5):2-F0002
<正>9月19日下午,钱学森沙产业中心实验室揭牌剪彩暨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颁奖仪式在我校举行。甘肃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郝远,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国土经  相似文献   

5.
项玉 《初中生辅导》2010,(Z2):81-83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6.
一、钱学森是当代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杰出的爱国者1911年12月11日钱学森出生于上海。在钱老百年诞辰之际,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召开座谈会缅怀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爱国者,非常的必要!今后,应更多地举办类似的活动,更多地宣传这样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是一位令我非常敬重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在叶永烈的《钱学森》一书中,有一段文字非常感人: 1955年,在钱学森回国的轮船上,还有一位菲律宾华侨林孙美玉女士。面对著名的科学家,林女士问道:“您为什么想回到中国?”钱学森回答:“我想为仍然困苦贫穷的中国人民服务,我想帮助在战争中被破坏的祖国重建,我相信我能帮助我的祖国。”钱学森问林女士:“您是做什么工作的?”林女...  相似文献   

8.
李响 《辅导员》2009,(23):I0008-I0008
2009年10月31日,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同志与世长辞。本刊特刊发一系列小记者悼念钱学森先生的文章,来寄托我们对这位航天之父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毕凤芹 《新高考》2010,(3):34-34
2009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巨星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是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相似文献   

10.
2013年2月5日晴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的导弹之父。当你在国庆60周年,看到中国的导弹车队在天安门广场隆隆地驶过,全世界都投以敬佩的目光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是钱学森,为我们祖国带来了尊严和光荣。他用他的青春、热血、生命和作出的卓越贡献,启迪我们中国人心中要装着祖国。《钱学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新中国成立后,钱学森在美国再也按奈不住了,日夜盼望着能回到祖国。可是美国却不允许他离开,经过5年的努力,钱学森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归国航程。从此,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11.
数字     
77.3%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人建议,国家应设立钱学森奖,专门奖励和激励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12.
"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问题"是复杂性问题;钱学森提出大成智慧学,他有回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去培养杰出人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本动力;展望未来,中国要培养大批杰出人才需要六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莫超 《甘肃教育》2014,(15):16-16
正2005年钱学森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的问题,即有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不能不思考"钱学森之问"之解。除了学界公认的几种见解,如,大学去行政化、去功利化、克服短视行为、抵制学术腐败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钱学敏 《留学生》2010,(12):36-39
主持语: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中国留学人的杰出典范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 钱学森先生生前始终关注中国的教育事业,倡导“火成智慧学”,倡导改革教育体制,把青年一代培养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情操、高度智能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个人,儿时的他是长辈们口中的好孩子;读书后的他是国内高校的高材生;赴美留学后回国的他,让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这个拥有如此传奇人生的他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科研大家——钱学森。钱学森如此辉煌的人生与他恪守的家风家训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正>2008年10月11日,河西学院"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开展了专业学习考察活动。学校党委书记、"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管理委员会主任周永革以及学生处、农学系负责同志和"钱学森沙产业奖学金班"的全体同学共同参加了此次考察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杨静  刘永飞 《考试周刊》2014,(16):167-168
钱学森先生生前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就是"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反映了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也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命题。本文对"钱学森之问"的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了其蕴含的中国教育问题,最终提出了应对策略,对当前的中国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端木美 《留学生》2010,(12):40-41
敬爱的钱学森先生离开我们一年了。那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直苦苦萦绕在中国人民心头.成为一种可以称为民族伤痛的国问。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体会钱学森真挚的爱国情怀。能根据文章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悟人物形象。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激发爱国情1.投影出示钱学森被评为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  相似文献   

20.
<正>2018年,我开始担任厦门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厦外”)首届钱学森班班主任。三年后,钱学森班取得丰硕的育人成果。回首三年的带班生活,钱学森班开班初期确定的教育思路是正确的——高一高二把班级发展的重心放在基础建设上,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校大型学生活动,提升全方位的能力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