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彩恋 《天津教育》2022,(22):77-79
<正>“深度学习”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追求。小学数学教师理应全面探索“深度学习”的本质内涵和具体目标,将其融入数学课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并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他们厘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知识迁移、思维转换等不同的方式,向深度探索的目标迈进。本文以真实的课堂教学经验为基础,对问题导向背景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从层次化问题、生活化问题、链条式问题等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导“思”的具体路径,以期达成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问题不仅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媒介、载体,更是学生数学思考、探究的重要组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层次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以及思辨性问题,让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愤悱感”“惊异感”和“领悟感”。要形成问题主线,从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所聚焦,让教师的教学有所指向,让学生以问题为主线,驱动自我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核心问题是教学过程中最具思维价值、最有利于思考、最贴近知识本质的问题。核心问题可以围绕概念的本质内涵、探究知识的重要环节、认知困惑处的思路点拨进行创设。教学中创设核心问题能引领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促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深度理解和感悟,助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下面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教学为例谈一谈关于创设核心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卓斌斌 《英语教师》2022,(17):166-171
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和特征。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英语“ACTIVE阅读”教学策略:激活兴趣、设计问题链、迁移知识、启发思维、评价学习成果、享受读思。结合教学实例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度解读,巧妙设计问题;深度思考,培养高阶思维;深度梳理,善用思维导图;深度反思,优化教学评价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深度学习指的是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依据,自主思考知识,掌握核心内容,以此提高科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内化及迁移能力。以“种群的特征”为例,分析学生如何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6.
教学实习是锻炼学生适应课堂教学、培养课堂教学与课堂管理能力的关键,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强调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进行备课、课前预讲、课后交流讨论,形成完善的教学方案,组织有效的教学。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教学实习模式的组织实施需要注意加强对实习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同时要调动实习学校的教师参与到“实习共同体”中,共同完成实习活动。  相似文献   

7.
“情境+问题”式教学强调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真实的教学情境为基本素材,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为重要驱动力量。在情境中以问题为引导的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引导学生深刻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形成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和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本文结合一线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情境+问题”式教学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该文以吴正宪老师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数学课堂的学习,不仅是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也是师生生命自由成长、创造精神得以发展、健康人格自然形成的过程。教学需要循序渐进、顺势而导,这样的教学才能触动人的心灵,润泽人的生命,开启智慧人生。  相似文献   

9.
张丽玲 《天津教育》2022,(21):13-15
<正>“深度学习”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追求。小学数学教师理应全面探索“深度学习”的本质内涵和具体目标,将其融入数学课堂,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并利用有效的教学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他们理清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通过知识迁移、思维转换等不同的方式,向深度探索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10.
将教材中“透镜及其应用”一章内容,以有利于深度学习的形式进行重新改编,以一个统一的主题统领全章,下设四个专题覆盖全章知识内容,形成一个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以大小情境引领,充分运用问题导学、学生活动和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再辅以适当的拓展性课后作业,力促深度学习的发生。最后,通过这个单元教学课例,归纳出在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中达成深度学习的策略:课前为深度学习做好知识准备;课堂是深度学习发生的最主要场所;课后作业是深度学习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知识建构教学实践项目是近三年来我校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博士生陈静萍女士开展的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实践项目。主要研究学生如何使用“知识论坛”(一种网络在线学习平台)进行建构性的知识学习和评价。在研究活动中,学生形成“知识建构共同体”,针对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在公共知识空间中公开,而后共同对这些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最后达到学习共同体思想和知识的“生长发展”,并可能延伸出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是指学生在真实问题驱动下主动学习,培养高阶思维、提升核心素养,让学习真正发生。项目化“教”与“学”的互动是深度学习的落地途径。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知识和素养落实确立项目教学目标,基于驱动性问题解决确立项目教学流程,基于互助合作和评价反思的深度学习模式实施项目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改进、形成成果,能有效提升复习效率,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3.
问题导向学习,是目前一种新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式,透过良好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藉由真实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并于小组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交融与建构,达到提升自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学习、形成较高层次的归纳技巧和问题解决技能的目的. 数学教学中,立足于现实生活及真实学习情境,直指本质,涵盖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相对开放.有一定思维空间的“大问题”,无疑有利于引发学生的深度学习,并在问题探究活动中积累数学基本经验,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4.
黄文华 《科学教育》2004,10(2):48-49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教学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概念。语文学习情境从内涵来讲,是引发学习者经验重构的契机或条件;从外延来讲,体现为“三重经验”的同构式展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首先要树立“情境范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仅以激发兴趣为目的的单一情境,创设贯穿探究全过程的系列情境;其次要凸显语文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以语文知识的“发现—迁移—评价”促进动态的思维发展;再次要构建“多重对话”的学习共同体,包括与语文知识对话的认知性学习共同体以及与他者对话的交往性学习共同体,进而与自我对话促进经验的发展与重构;最后要彰显“语言运用”的学科实践内涵,教学若是离开了情境中的“语言运用”也就悖离了语文。广大语文教师当以语文学习情境为实践支点,以真正撬动素养导向的语文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观与学生观”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这一理念。它着重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本文就如何构建初中英语口语、语法教学中的学习共同体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17.
教师精心设置问题串,借助问题驱动让学习目标问题化,引领学生深度思考,达成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文章以“群落演替”教学为例,基于问题驱动,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串推动教学过程,促进知识的生成与建构.  相似文献   

18.
“优质”的教师培训项目必须是建立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之上的,“优质”教师培训项目的标准应转向教师的视角,应该按照教师在项目学习过程中是否实现了“深度学习”作为考量的标准。从实现路径来看,“优质”教师培训项目应致力于“情境对话”,保证教师对学习情境进行感知与开展对话,通过知识、激发与转化来共同保证“深度学习”。“优质”教师培训项目应保证教师基于学习共同体形成身份感知。  相似文献   

19.
深度学习作为近几年的高热词,备受关注。问题解决与深度学习存在密切联系,对于深度学习的发生具有基础性、引领性作用。以问题解决实现深度学习的前提是实现课堂教学的三大转变,即从“知识主线”转向“问题主线”、从“先学后用”转向“学用合一”、从“注重结果”转向“关注过程”。同时,借助核心问题、真实情境和高阶思维激发深度学习,以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共同体保障深度学习,从而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更好服务。  相似文献   

20.
“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是目前高校与幼儿园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高校与幼儿园共同发展的有力举措。文章阐述了情境学习理论视角下共同体的特征,从合作愿景、合作参与度、合作共享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中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是以文化交融为基点,以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共同参与和共享知识库为途径的学习组织,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高校—幼儿园”教师共同体建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