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和认知翻译学的提出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探索与发展方向.通过对语言中概念隐喻内涵的探索和根据认知理论而进行的动态翻译过程,对提高翻译质量与品质都有较大的作用.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翻译过程有着文化转向和向心智构建的内在转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英汉两种语言共享食物范畴动词的大部分隐喻投射,而少部分投射则为英汉语各自独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感觉体验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使食物范畴动词在英汉语中产生了部分相同而部分相异的隐喻投射.人们用身体部位、感觉经验及日常身体活动的概念域来构建抽象或具体的概念域.食物范畴的动词不仅能投射到智力域,同时还能投射到情感态度域和社会关系域.  相似文献   

3.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model for group facilitation in the humanities based on Carl Roger’s model for group psychotherapy. Certain aspects of Carl Roger’s reflective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reappraised and principles, specific only to psychotherapy, are introduced. Five of Rogers’s axioms are applied to the tutorial discussion model: a non-directive approach, climate-setting, facilitation, reflective listening and positive regard. The model, which has been trialed in tutorials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encourages active learning, self-direction and critical thinking.  相似文献   

4.
英汉语言中,概念隐喻的使用颇为频繁,且自成体系。比较两种语言中概念隐喻的相似形和相悖性,对克服语际交流障碍,促进不同民族语言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Lakoff和Johnson的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汉语的情感隐喻进行对比分析,着重探讨英汉语在"喜、怒、哀、惧"的概念隐喻表达上的异同,并从认知和文化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研究表明英汉语中共通的概念隐喻都源于身体体验,而英汉概念隐喻存在的差异性,主要是由于文化根源的差异性造成的,并从地理位置、文化价值、哲学观和医学观等方面对这些差异作出了阐释,提出促进跨文化隐喻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时间是抽象概念,对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时间概念隐喻。文化不同,有关时间的概念隐喻不尽相同;即使时间概念隐喻相同,和这些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也会有差异。英汉文化中均有“时间是一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的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尽相同。通过语言表达的对比分析发现,在时间的取向方面,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而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  相似文献   

7.
英汉概念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隐喻可以通过推理/无意识链的形式做出一致的解释,隐喻以人类心理的信息加工如比较和推理为基础,认知域主要是建立在业已存在干人类心理中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之上,是人类与外部世界的直接互动的结果。隐喻中存在指向性问题,是一个历时过程,历史语义进化中发生的语义变化和意义固化导致概念隐喻的形成。隐喻实现的方式一是隐喻概念的源域通过相象干源域的某些象形以非言语方式表达出来,二是的域变成源域。  相似文献   

8.
概念隐喻理论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最通常的定义,习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式,其整体意义不能从其结构成分的意义中得到预测,因此习语构成了外语教学中较为困难的领域之一.虽然传统语言学认为习语的意义不存在完全的可预测性,但是认知语义学指出,多数习语的意义存在系统性的概念理据,因为许多习语的意义建立在概念隐喻基础之上.概念隐喻与英语习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显示,隐喻理据能促进非本族语英语学习者的习语学习,有助于英语习语的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认知语言学提出概念隐喻理论,认为基本概念隐喻是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基础。通过分析基本隐喻与诗歌隐喻的关系,可知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展开的,其展开途径表现为拓展对应关系、增加细节描述、整合多个隐喻和质疑常规隐喻四种。  相似文献   

10.
动物是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朋友,在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大环境下,产生很多与动物相关的语言现象,有关动物的习语就是最有利的印证。因此利用动物习语这一语言现象,结合认知学中的概念理论,解析所选动物习语中概念隐喻形成的机制,并分析其中的文化差异,以对今后关于动物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概念隐喻是以一个认知域的经验来说明或理解另一个认知域的经验,用源域的某些特点来映射目标域,从而使目标域的理解变得简单。《红楼梦》语言描写中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隐喻。文章从概念隐喻的三个维度: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本体隐喻来分析和阐释《红楼梦》中的概念隐喻,以期发现这些概念隐喻的具体类型,解释它们发生的内在过程。  相似文献   

12.
英汉时间概念隐喻的跨文化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抽象的时间概念的认知与理解要借助于概念隐喻。时间概念隐喻及表达因化的不同而不同。英汉化中均有“时间是金钱”、“时间是一运动的物体”、“时间是我们从中穿过的空间”的概念隐喻,相对应的语言表达却不尽相同。汉化强调的是“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这一点,而英美化则是“时间是金钱”、“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和“时间是有限的资源”三并重,构成一个体系;英美人主要是面向未来,中国人既面向未来,又面向过去。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我们理解抽象概念的主要途径,英语和汉语中“悲伤”情感的表达都蕴含了大量的概念隐喻模式,通过将两者比较,可以发现彼此之间存在较多共性和相对差异。通过对这些共性和差异的一系列的比较分析,揭示了英汉“悲伤”情感概念隐喻所暗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隐喻的认知本质、情感隐喻的认知共性以及概念隐喻翻译的基础上,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了情感隐喻翻译的问题,提出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把握英语和汉语两种文化的共性和个性,通过映射的方式来实现英汉文化的认知对等,从而帮助隐喻翻译的进行。  相似文献   

15.
黄莹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109-112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隐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机制之一。在物流英语语篇中,隐喻是认知概念、语义拓展、表述增效、语篇经济的有效手段。隐喻的工作机制是在相似性的基础上,由源领域向目的域投射的过程。物流英语中的源领域主要涉及容器实体、空间方位、身体部位、天气、液体、艺术等六个概念隐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A growing body of research has examined the experiential grounding of scientific thought and the role of experiential intuitive knowledge in science learning. Meanwhile, research in cognitive linguistics has identified many conceptual metaphors (CMs), metaphorical mappings between abstract concepts and experiential source domains, implicit in everyday and scientific language. However, the contributions of CMs to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are still not clear.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roles that CMs play in scientific problem-solving throug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physical chemistry PhD students solving problems on entropy. We report evidence in support of three claims: a range of CMs are used in problem-solving enabling flexible, experiential construals of abstract scientific concepts; CMs are coordinated with one another and other resources supporting the alignment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asoning; use of CMs grounds abstract reasoning in a “narrative” discourse incorporating conceptions of paths, agents, and movement. We conclude that CMs should be added to the set of intuitive resources others have suggested contribute to expertise in science. This proposal is consistent with two assumptions: that cognition is embodied and that internal cognitive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interact with semiotic systems.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indings for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7.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18.
概念隐喻包括两个概念领域:源领域和目标领域。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从较具体的源领域到较抽象的目标领域的映射,隐喻意义是源领域的部分特征向目标领域转移的结果。由于中西方文化认知上的差异,同样的源领域会导致目标领域的不同。但是,文化也是具有共性的,文化的共性也使得同样的源领域有着相同的目标领域。文章从"手"出发,探求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概念隐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在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系统探讨汉英法律名言中的“法律”概念隐喻。研究发现.汉英两种语言都有着共同的“法律”概念隐喻映射.汉英“法律”概念隐喻的生成机制是相同的.即都包括拟物化隐喻、拟人化隐喻、拟动物化隐喻、方位隐喻等。每组概念隐喻在喻体、喻义以及民族法律文化内涵方面都存在相同性或相似性以及差异。  相似文献   

20.
李梓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2):107-109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考察了英汉语中“嚼”概念隐喻及其理据。研究表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嚼”的隐喻投射范围基本相当,呈现出“同异并存”,共性大于个性的特点。隐喻投射主要以“嚼”概念的三个方面的特征为基础,分别是“嚼”的动作、结果和功能/目的等。汉语中尤以从功能/目的方面进行语义引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