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燕 《江苏教育》2005,(2B):31-31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2.
总是热切地盼望 《江苏教育》的 到来,刚拿到《江苏教育》 (2004.12B)就迫不及待地 阅读起来,待看到张立华 老师的《好课需要"多 磨"》时,内心竟有一种说 不清的感觉--我曾猜 测的果然没错。其实刚一 看到我的《好课拒绝"彩 排"》(以下简称《"彩 排"》)发表在《江苏教育》 (2004.9B)时,即想到会有 诸名同行会愤愤然指责  相似文献   

3.
读完《江苏教育》(2004.9B)"争鸣"栏目中的《好课拒绝"彩排"》一文后,颇有感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对"彩排"的耗时耗力深恶痛绝。如今,我想说的是"好课需要'彩排'"。  相似文献   

4.
张立华 《江苏教育》2004,(12B):16-16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相似文献   

5.
读了《江苏教育》2004年9B杨照远和沙志强老师的《好课拒绝"彩排"》(以下简称《好课》)一文,笔者感触颇多。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也想借贵刊一角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节公开课的"彩排"历程是教师的一次成长过程。 课一遍又一遍地彩排,教案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师在思考的空间里不断地行走着:思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现如何;思考学生在课堂上的一切学习活动,思考教案可以怎样修改;思考导入的艺术、板书的艺术、提问的艺术、小结的艺术……教师从一个简单的教案执行者转变为一个真正的实践反思者。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江苏教育》2003年7B上登载的《让我们千万次追问什么是好课?》一文,看到专家就新课程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评价这一话题与一线教师进行面对面的对话,非常高兴,获益匪浅。 崔教授指出:“一堂好课要教得有效。  相似文献   

7.
江苏教育2005年第3期争鸣栏目刊登了《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一文。在作者看来好课不应多磨,磨课在课前,反对教者“试上”。读后颇受启发,也引起了一些思考。我们也反对“彩排”课、作假课,但对于教者“试上”,我的想法书录于后,仅作一孔之见——课堂,无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好课,理应是教师和学校永恒的追求。关于好课标准的界定、表述尽可见  相似文献   

8.
2005年第3期《江苏教育》B版登载了杨兆远、沙志强老师的文章--《好课, 怎一个"试上"了得》,笔者认真拜读了这篇文章,有两点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彩排"=没认真备课? 杨兆远和沙志强老师在文中说:"那一次次的彩排,完全是因为没有深入、细致、充分地研究文本,研究学生,而彩排的目的只有一个:充分了解课堂的流程中会出现哪些情况,还可以融入哪些吸引评委、听课老师眼球的地方,从而达到完成课堂预设(即备课)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拜读了两位老师发表在《江苏教育》(9B)"争鸣"栏目中的文章《好课拒绝"彩排"》,我也就"好课"生发出了一些思考,既是"争鸣",就理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所以,我想说就说了。 1.好课是需要试上的。我们的教者挖掘文本资源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教师每试上一次,都能加深对文本的解读,熟能生巧,熟才易于创新。没有对文本宏观的把握,就不可能有微观上的有效处理与预设,我们说,一节课没有最好的预设,但是有更好的预  相似文献   

10.
徐德兰 《江苏教育》2005,(5B):34-34
2005年第3期《江苏教育》B版登载了杨兆远、沙志强老师的章——《好课,怎一个“试上”了得》,笔认真拜读了这篇章,有两点疑问提出来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1.
前几天偶然进入全省教育技术网络培训课程,看完了其中《一堂“失败”的好课》课堂实录以后,我不禁感慨万千。对于小学自然课,我没有发言权,不敢贸然设计。但结合教育教学的共性,姑且谈谈我对于好课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走向真正意义的好课,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报刊共同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人民教育》、《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上海教育》等刊物组织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名校长进行了“好课标准”专题讨论,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好课”话题虽老,为什么永远扯不完——因为好课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语文的好课标准是语文课程性质观和目标观的反映。一堂课是否是好…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就应该有一定的评价标准,而作为一门艺术.贵在创新,就不应该有唯一的评价标准。然而,《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为教学提供了依据,为此我就“新课标”下如何评价一堂好课谈谈自己的看法,认为要具有的基本条件有:  相似文献   

14.
何敏 《四川教育》2012,(10):38-38
百度或符歌“好课标准”我们会搜索到太多相关资料。点击打开.我们会听到各种不同的声音。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衡量的尺度,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虽然热闹却有失教育科学的严谨性。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究竟按照谁的要求去做,即好课的标准究竟谁说了算呢?  相似文献   

15.
彭永新 《江苏教育》2005,(2B):32-32
读罢《江苏教育》(2005年1B)上秦老师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结果》一,中秦老师针对徐斌老师提出的“不能对学生的低效甚至是错误的结果不置可否,更不能‘无果而终’”这一现象(见《江苏教育》2004年9B《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二)》),提出“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结果”,并指出“无果而终”的担心“有些多余了”。比较两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读了《江苏教育》近期关于公开课“彩排”的一组争鸣章,深受感触,有意犹未尽之感,也想狗尾续貂说几句。  相似文献   

17.
雷鸣(《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主编)李家清老师对该节示范课做了精彩而独到的点评,在此我想就这节课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对一节好课的几点看法。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第一,一节好课要有正确的价值引领。有些教师举的案例不错,但体现的教育价值会有偏差。很多教师问笔者"价值在哪里体现?"举例来说明:上个月笔者在河  相似文献   

18.
什么样的语文课才是好的语文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如何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使语文课走向真正意义的好课,成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及教育报刊共同关注的问题。前不久,《人民教育》、《语文建设》、《语文教学通讯》、《上海教育》等刊物组织语文教育专家、教学研究人员、著名特级教师、名校长进行了“好课标准”专题讨论,综合各方面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一堂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学习课”。而不是单纯的“教学课”。一堂好课给人的感觉,师生都应该是学习者,都在超越自我,同时互相帮助和交流。学生不但能看到教师思维的结果,而且能看到教师思维和探索的过程。教师不应摆出一副专门教导别人的架式,学生也不可以摆出等待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架式。在一堂好课上,教师首先是个学习者(学者),其次是个引导者,最后才是个管理者和领导者。这样的课,才是“学习社会”所需要的。  相似文献   

20.
每当看到名师登台亮相,常被课堂精巧的设计和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羡慕之余,也曾潜心实践,但与名师相比仍然无法望其项背。于是沉思,上好课的诀窍在哪里?是"好课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还是"厚积而薄发"?当看到《好课是这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禁不住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