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具体实例,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劳动教育实践途径的拓宽、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和师资力量的优化等方面探索劳动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通过应用实物与情境相促进、劳动与学科相融合、讲授与实操相融合、体验与评价反馈相结合、开放性与个性化相成就等教学方法,旨在不断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增强动手能力,逐渐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生活技能、服务技能、合作技能、创造技能,促进学生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在校学生和企业用人单位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学生职业基本素养存在严重不足。因此,提出高职学生职业基本素养教育教学体系为:优化课程结构,建设系统化职业素养训练体系;搭建专业教学平台,技能与素养相融合;打造校园文化品牌,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构建社会实践体验体系,校内与校外相融合;强化考核评价管理,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3.
实践教学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内实验教学与实战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验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适应公安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践教学是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内实验教学与实战技能训练相结合、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实验型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提升学生适应公安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比照高校培养创新性高素质人才的目标要求,我校根据实际情况,对电气信息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特别是在把强电与弱电相结合,分层培养电气与信息相融合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与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工程能力与素质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该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英语人才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构建"阶段性课程实践和终期性综合实训相渗透,第二课堂为补充的校内实践、工学交替式校外实习、辅助式网络学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全面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高举旗帜、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知行合一"为指导思想,以"加强德育基地建设"为突破点,以"改革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为途径,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目标。在改革实践中要坚持"两个课堂三个融合":第一课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第二课堂为课外德育教育爱国教育等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融合,课内与课外相融合,校内与校外相融合。通过实践该教学改革模式,培养出一大批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职业实践技能强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孙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0):213+215-213,215
认识实习,课堂单项实践.校内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校内综合实训就是继专业课和单喷实训完成后,将其理论知识与岗位技能进行深度融合,使学生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本文以辽宁理工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倒,在已基于实际工作过程进行开发的校内综合实训项目前提下,开展优质实训项目,探索原有项目新的实现形式,以及配套的方案设置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线,坚持实践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论述了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校内实验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多元融合创新性实践教育体系。充分依托综合性大学学科齐全的优势,以大学生科技文化活动延伸课堂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开展实战技能训练教学,是新时期刑事犯罪形势和公安工作实际对刑事技术教学的要求,也是实现刑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十分重要的途径。校内模拟实战技能训练与校外实战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校内模拟现场和校外实训基地为依托,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摆脱了以往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模式的束缚,从根本上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1.
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实施中存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沟通不顺畅、校企合作双导师制培养实践技能单一、企业导师受学生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建立校内创新设计指导教师和校内实训加工指导教师的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平台建设和双导师制运行机制,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问题为导向—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将企业案例式教学、课赛一体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使课程设置更加实用化,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调整,形成了应用型本科校内双导师制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1):205-210
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采用"校内实践教学中心+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模式,形成了"横向互动循环,纵向递进深入"的创新实践教育体系,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实践教育与行业协同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对于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科技创新素质、扩大就业渠道及提升个人价值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皖西学院英语教师教育专业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构建了一套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专业能力培养与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全程性导向和阶段性训练相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全程渗透”实践教学体系,在省内外同类院校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食品和环境等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分析类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仪器分析”课程作为郑州轻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其主要内容是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和技术。文章从社会对分析类人才的需求出发,改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融合行业见习、校内实践和虚拟仿真,在教学与实践,实操与虚拟相融合的教育思路下,增强学生对仪器分析课程的认知,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加强教学组织建设,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应用型分析人才。  相似文献   

15.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强调的是把企业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入企业,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即:达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技能培养相融合、教学内容与生产项目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实训环境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培养学生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综合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学生就业时和企业无缝对接,实现学生的职业规划、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还靠传统的理论考核模式进行评价,已经远远不能达到评价的科学性,本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的考核评价的改革方案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中考核评价的改革,既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校内实训是学生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的关键教学环节。文章探索了“工厂化办学”理念下,以真实产品或模拟产品为载体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将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的要求具体化,教学与生产过程相结合,使学生就业能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校外实训教学相比,校内实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与作用。本文总结了商务英语专业近两年来在校内实训工作方面的尝试与创新,通过设计与实施外贸技能实训项目及跨境电子商务生产性实训项目,逐渐建立起与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能够充分锻炼及提高学生专业知识与实操技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教学对于培养及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与技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高职院校要不断努力探索和创新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特色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剖析了技能培养瓶颈的基础上,结合呼伦贝尔学院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取得的经验,论述了职业院校怎样选择、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如何开展实践、技能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怎样将技能鉴定所以“教学工厂”的模式建设成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使建设与实习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走教学、服务“双功能”,培养、建设“双提高”之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土建类专业的特点,针对高等工程教育的特征及建筑行业对毕业生工程能力的需求进行研究,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强、工程素质高,且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整合原有分散单一的实践环节,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相符的、合理有效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实验技能与实际操作应用相结合,教师命题与学生自选相结合,多门课程知识与多个专业相融合,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产教融合是解决人才供给不匹配的有效途径,校内实训基地则是促进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的重要载体。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医学生物技术专业引企入校、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共建生物技术创新平台与大学生就业创业基地,进一步丰富实训基地的双创实践、技能竞赛和社会服务功能,配合专业“产学研赛创”育人模式的实践,使学生在技术技能、双创能力与职业素质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