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部分汉语音译外来词利用了汉语中一个音节对应一个汉字而且汉字同音字较多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同音字来表义;利用了形声字可拆分为声旁和形旁两个部分的结构特点,利用声旁表音的同时也使形旁巧妙地揭示部分意义,这体现了汉语音译外来词的表义性。这种表义性只是通过汉字的表义性提供了部分词义信息,甚至是歪曲的信息,这和词汇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3 单项选择题1)从汉字记录的语言单位看 ,汉字是。 A 音素文字    B 音节文字 C 语素文字    D 音位文字2 )下列说法不正确。 A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 ,是记录意义的 B 英文是拼音文字 ,是记录语音的 C 汉字不记录语音 ,英文不记录意义 D 汉字和英文都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体系3)同汉字相对应的单位是。 A 音素    B 音节 C 语素    D 词4 )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但不是每个汉字都有。 A 形体    B 读音 C 笔画    D 意义5 )汉字字数繁多的根本原因是。 A 汉语音节结构简单 B 汉语语素比别…  相似文献   

3.
刘苹 《现代语文》2007,(7):17-18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及表现 (一)"音节语素化"的提出 "音节语素化"也有学者称为"语素化音节",关于它的定义,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张斌主编的《新编现代汉语》教材上.教材第三章(P151)指出:所谓音节语素化,主要指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变成了表义的语素.这种提法从总体上指出了音节语素化的实质,即音节升格为语素.但善于再思索的人可能会发生这样的疑问:音节是怎么变成语素的?"不表义的音节"具体又指哪些音节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并不能从此定义中得到解答,显而易见,这个定义是不完备的.笔者在这里想提出自己的看法.所谓音节语素化,即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一种语言现象.这里指明了音节语素化的动因,音节的所属范围,音节化为语素后的作用,从而给人的一种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汉语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是最难学的,因为汉字不光表音还表义,它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每个汉字都有很多种含义,变化多端。甚至同一个汉字的同一个含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也是不同的。所  相似文献   

5.
音节语素化是音译外来词在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后的演变过程,也是汉语词汇系统内部语素生成的过程。语素化动态地再现了汉语的构词过程。汉字机制与音译词中汉字"以形表音"的运作方式之间的冲突是音译词语素化的内在动因和主要依据。语素化的实质是音译词中的汉字由"以形表音"的方式向"以形表义"的方式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汉语是一种语文型语言,它的形体表意特性以及与汉语之间的特殊关系是汉字发生、发展孳乳演变而来.汉语教学既要突出汉字自身的结构规律和系统,又要突出汉语的表义性及语义间的制约性、序列性.  相似文献   

7.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体系,一个汉字可以记录汉语里的一个词或语素,也可以记录汉语里的两个词或语素。现代汉语的词双音节的占优势,大多数词用两个汉字来记录。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凡是用两个汉字记录的词都是双音节词,也不意味着两个汉字记录的词都是一个双音节词。汉字同词之间存在着多种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连绵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可拆解性,但近年来我们却发现有许多连绵词却发生了"音节语素化"的现象——由于语言交际的语用需求,某些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中一些本来不表义的音节升格为表义的语素,并代替整词的意义参与构词或行使交际目的的一种语言现象。而发生音节语素化的这些连绵词大多是表示动物的连绵词。  相似文献   

9.
方块汉字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以表义为主的文字,它是汉语使用者自古以来就认定的基本语言单位。本文提出第二语言汉语教材在总体设计上应力图体现汉语字与词关系这一特点,循汉语之本来面目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0.
普通话音节究竟有多少?据教科书、工具书记载“普通话音节有1200多个”。徐世荣先生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数字,认为普通话中使用表义的带调音节为1210多个。《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第2版“单节表”列出1333个音节。为什么这些音节数相去甚远?原因在于学者是以“普通话、表义的、带调”为条件确定普通话音节的,而按照这个条件鉴别《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音节,其中有些不能算“普通话音节”。所以,“1333”只是《现代汉语词典》这部词典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汉书》中表责让类双音节动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分布和表义功能,从而揭示了汉语双音节词在汉代的发展状况。本文认为,双音节动词与单音节动词是同一种语法功能,却是一种新语法形式,具有更强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语言是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词是最基本的造句单位,是语言中最基本的音义结合体。从语音上看,词是音节的组合。有的词由一个汉字构成,有的词由两个及其以上的汉字组成。在交际中,语音各要素的变化都会给汉语的音节带来不同的附加意义。有学者把人们在交际时语音特征的各种变化——语音的高低、  相似文献   

13.
<正>一、音节在汉语中的重要性音节的概念在汉语里非常重要。因为每一个音节都是用汉字写出来的,音节实质上表现了汉字的读音;分析汉语的音节等于分析汉字的读音。正因为如此,汉语里的“音节”常常称为“字音”,有时简称为“字”。  相似文献   

14.
<正>在汉语的音节中,无论音节包含多少个音素,音节发音的长度是相同的。一般来说,汉语中一个字有一个读音,每个字都是一个语素,这就产生了汉语中音节、语素、汉字相生相应的局面。表音文字让人们认识到了音素,而表意文字让人们发现了音节。汉语中音节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汉语语法的发展变化,本文拟探讨汉语音节对语法的制约作用。一、音节影响语言单位的组合(一)语素组成词双音化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5.
汉语音节是汉语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读音就是 1个汉语音节。它由声母、韵母和声调 3部分构成。普通话音节是汉语普通话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 ,是汉字的语音表现。 1个汉字的规范读音就是 1个普通话音节。它由 2 1个声母、39个韵母和 4类声调组合构成  相似文献   

16.
汉语音节的原始模仿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汉语音节在发音过程中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特性,从不同的角度归纳出了汉语音节对客观事物特点加以模仿的几大方面。在对汉语音节的模仿特性加以较为详细的分析之后,得到了作为汉语有声语言的基本单位汉语音节,它在历史上的起源也如汉字的象形字一样起源于对客观事物特点的模仿这一结论,即前者是图画性描摹的模仿,后者是发音器官、发音位置、发音气流等方面的模仿。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主要难点之一,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基础汉字知识单元库建设的重要分析,认为在国际汉语教学中:汉语音节应与声符教学相结合,重视对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因素与汉字教学相融,才能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报刊中“皇天后土”与“黄天厚土”交相出现,孰是孰非呢?应该说,“皇天后土”没有错,在成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中皆可查到,意为“天地神明”。汉语中不少成语结构是同意并列结构,实际上,四字音节(字)表义与两字音节表义是相同的,古人仿佛有意凑成四个音节,为了读来铿铿锵锵,朗朗上口。  相似文献   

19.
孙诒让《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一文涉及假借产生的原因、运行机制以及假借的效能。假借的"依声托事"说明汉字不仅仅是表义的,也可以作为记音符号。假借、通假现象的存在说明汉字本身的记音符号功能,"以音记词"和"以形记词"共同承担汉语语言的记录职责。  相似文献   

20.
日语的词汇里面有"和语""汉语"和"外来语"之分.其中汉语词汇数目的比率可达47.5%(以区别词数来计算).收录于<常用汉字表>里的1945个常用汉字当中,以音读来发音的汉字有1905个之多.也就是说,可以认为汉字音读的词汇在语言使用中处于高频率的中心位置.从中国传入的汉字音读经过千年的发展有了今天的变化,但今天仍能找到日语汉字音和现代汉语的深刻联系.而且,不光是汉字的音读,日语词汇发音的音节数-"拍"-也受到了其影响.从日语‘"拗音""拨音""促音"和"长音"入手,通过和汉语的汉字音的对比来分析汉字音对日语的影响,并探讨现代日语音节的现状,推测今后日语音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