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动力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在综述校企合作动力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学校和企业的期望以及各自满足对方期望的途径,建立了基于期望理论的校企合作长效动力机制,即产业联盟是方向、职教集团是平台、双方利益是动力、机制创新是活力、文化共融是升华。  相似文献   

3.
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动力机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职教育是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双主体实施的教育,企业主体的不到住导致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路径的断裂.企业主体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其主动机制的缺失,由此,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需求互动机制、利益补偿机制、股份办学机制是符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与企业实际的三大机制,将推动校企合作由形式走向实质、由被动走向主动、由单向走向互动.  相似文献   

4.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双赢既是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也是校企合作的落脚点。建立政府保障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共同投入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人才优先选用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制等多元合作动力机制,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校企多元化合作的深入和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需从教育与经济、市场、利益双赢及政府管理等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和考量;校企合作应采用共建生产实训基地、共建经济实体、校企文化对接、依托行业背影、开展工学交替等合作模式,为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校企合作中,其模式处于浅层次阶段,如何走向深度合作模式,构建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是问题的实质与关键。通过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主体关系及其动力因素,构建包含利益驱动机制、政策驱动机制、人才驱动机制、保障驱动机制等在内的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笔者所在系基于动力机制下对校企深度合作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相似文献   

7.
孙兵 《现代教育》2014,(6):18-20
高职院校与企业是高等职业教育顺利实施的双主体,探索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前提。针对目前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深入分析校企合作内外部动力因素的基础上,从完善政策扶持、提升需求互动、强化利益协调、推进人才驱动、创新合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优化高职航空类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职旅游专业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构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完善政府导向机制,加大对高职教育的宣传和扶持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建立校企双方利益驱动机制,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建立企业优先选才制度和校企人才共享制度;强化行业协会监督协调服务机制,为校企双方搭建信息交流和人才共享平台;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建立校企紧密型合作机制,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动力是校企紧密合作的前提和保障.联合运用需要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和期望理论分析校企合作的企业动力源和学校动力源,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职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搭建信息平台、建设合作载体、增强办学实力、提高人才质量、提升服务能力是解决校企合作企业动力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讲,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合作的动因主要有“在院校物色满意的员工、促进企业内部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给企业带来新的理念、宣传企业文化和品牌”等,所以,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不但可以宣传企业自身的品牌和文化,提高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而且通过吸引相关知识的人才进入企业,也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同时。通过合作,高职院校可寻求到科研项目并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不仅能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也提升了学院服务于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能力。文章提出了构建“政府政策的外部驱动机制、互惠互利的内在动力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凯 《职教通讯》2011,(16):62-64
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采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一些发展的难题。从校企合作的动力方面探索其来源、机制和成效。  相似文献   

12.
校企合作的本质在于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良性互动,形成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校企双方只有通过市场的通道,按市场规律去发挥各自的特长,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才能实现全面合作和长期合作,进而实现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从校企合作的渊源着手,运用比较教育的方法,对比德国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在简要分析了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通过加强政府调控职能、发挥企业行业组织的作用,来实现高职院校与企业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从而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校企合作于高职院校而言,不仅是培养"双师型"教学队伍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关键手段。其重要意义已被高职院校所广泛认同。但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实践中,仍然存在企业投入有限﹑合作方式欠缺﹑学校管理不力﹑合作深度不够﹑教师能力不强﹑学生适应缓慢等诸多难题需要攻克和解决。首先必须满足政府﹑学校﹑企业﹑高校教师﹑企业员工﹑学生等各方所需,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才能保障校企合作取得长远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创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动力,也是提升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构建和完善校企合作共赢创新机制,才能促进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本文结合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在开展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合作模式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实践,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赢机制提供了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17.
政府介入力度不够,缺乏利益驱动机制,学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目前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为例,提出改革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加强制度建设,为校企合作持续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等措施,最终取得了显著的改革成效,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行业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了构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策略,如加强校企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建设、强化行业高职院校自身能力素质建设,以期促进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我国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实践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根本原因是未能抓住校企合作的最本质问题——利益.本文从利益驱动视角对高职校企合作的需求关系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探究高职学校与企业合作共赢的条件,找出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的实践过程中难以深入、持久地开展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寻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对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校企合作培养是实现"卓越工程师"目标的重要路径。为了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要加快"卓越工程师"的机制构建,打造具有资金保障、师资支撑、组织支持、制度保证的动力机制,以保障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