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日本传统“家”制度从大化革新前后开始萌生,到近世基本形成,并于1898年经“明治民法”得以确立。其问经历了漫长的社会历史变迁。家,作为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住,在经历了早期的“氏族”、“乡户”,中世的“名主”、“族”等形式后,终于在近世发展成了独具日本特色的“家”。随着家形态的变化,日本传统的“家”制度也逐渐确立,最终形成了以家督继承制为核心,以父权家长制为基本特征,以模拟血缘关系为依存的典型的日本家族制度。  相似文献   

2.
“亲亲”所代表的情感与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论基础,“家”则是“亲亲”的现实载体,不仅有社会层面的意义,还具有生存论意义,对儿童的存在具有建构性价值。家庭是儿童生存的情感基础、儿童社会性存在的始基以及儿童发展成人的“前结构”。为培育儿童实现完整的“在”,需要发挥家庭在教育中独特的情感性价值、自足性育人意义以及在个体成人之中的前提性作用。但在现代性发展中,教育形成明显的“去家化”色彩,家庭在教育中的合法性遭到质疑、自足性教育价值被无视、基础性地位面临自我剥夺,极大阻碍家校协同育人成效。因此有必要通过“再家化”过程,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亲亲”之家的效能,使家校共担育人责任、各正育人功能,以便重建育人秩序,形成良好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3.
探究“以校为本”的农 村初中家校合作模式,要正确认识家校合作必须“以校为本”,建设“以校为本”的家校合作模式机构,创设良好的家校合作气氛。构建畅通的家校合作渠道,实现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家校合作的过渡。通过这种探讨,最终使家校形成一种信念,形成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家校教育,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风气。  相似文献   

4.
朱燕芬 《中小学校长》2022,(11):68-71+6
培育蕴含家国情怀的“好家风”,是弘扬“家文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开展“有根行动”,建立了“一个核心、三个专题、一套评价”的主题框架,以爱家庭、爱学校、爱祖国的寻根、扎根、厚根系列活动为载体,融汇资源、环境、课程等于一体,聚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弘扬了优良家风,也有效培育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刘喜彦 《中国德育》2013,(22):56-57
责任与爱是“家文化”的精神内核,学校、家庭、社会都需增强责任与爱的意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传递教育的真谛。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以“家文化”为工作指南,确立了办学目标——构建学生受益、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的师生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因此,学校温暖如家。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作文》2022,(19):9-11
<正>每个家庭都有一个有意思的人。这个人或许是爱耍贫嘴的爸爸、爱恶作剧的妹妹,或许是大家口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那个喜欢跳舞、健身的奶奶。他们为家庭生活增添了无限欢乐,每个人都是家中不可缺少的“开心果”。  相似文献   

7.
在英语中,hom e,fam ily,house都可以表示“家”的意思,但三者各异,“家”“家”有别,侧重点有所不同。hom e指“家园”、“住所”,侧重个人出生或居住的地方——一家人共同生活的环境/处所(也许不是房屋,而是帐蓬或船等),而且hom e一词常常带有感情色彩。例如:—W here s X iao Chen s hom e?小陈的家在哪里?—H is hom e is in K aifeng.他的家在开封。H e doesn t like to stay at hom e.他不喜欢呆在家里。Eastor w est,hom 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穷窝。fam ily主要指“家庭”、“一家人”,侧重于表示组成家庭的成员,不指…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国”和“家”都是成词语素,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组合成词。独立成词时,“国”指国家,“家”指家庭,组合成“国家”一词时,义偏于“国”。而在古代汉语中,“国”和“家”的含义要复杂得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家”之字形,前人认为从宀假省声、从豕、从亥、从彖省,其实还有从犬、从豢、从两马胯下一犬、从象之形;“家”之字义,前人认为是宗庙、氏族、邦国,其实“家”字形表现的应是家庭,即一个血缘亲族的居住所。从“家”字构形之历史演化可反映出内容极其宽泛、丰富的“家”字文化。  相似文献   

10.
family,home,house三个词都有“家”的意思,但它们又各有所指,不可混淆。现分述如下: 一、family意思是“家庭”,它与住房无关。family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家庭”这一社会单位,用作主语时,常作单数;二是指家庭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小说有比较明显的旧式封建大家日渐式微的模式,在作家的笔下,所谓“家”,不只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和环境,而是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昏暗,阴森,沉闷,令人感到无限恐怖的氛围,充满着被压抑的悲观绝望的情绪。可以说这种无处不在的家的阴影,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整体意象。本文以“家”作为思考起点,试图通过对张爱玲作品中“家”的总体风景的考察,寻找出作家在家庭人情世态上独特视角和富有个性的人生体验,具体阐释在创作实践中作家所打上的精神烙印。  相似文献   

12.
“家庆”是我们家独有的名词,那是爸爸妈妈的结婚纪念日。他们说这是每个家庭和孩子产生的基础,应该庆祝,并把这一天叫做“家庆”。  相似文献   

13.
与家长联系是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联系”二字有互通的含义,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教师找家长的多,家长找教师的少,互通也就成了单向的,要改变这一局面,就是要变“家校联系”为“家校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把家庭和学校的两股教育分力拧成一股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4.
课文《齐桓晋文之事》中将“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注释为:“见《诗经&;#183;大雅&;#183;思齐》。给自己的妻子作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刑,通‘型’,作榜样。寡妻,正妻。御,治理。”很明显,编者把这里的“家”理解为“家庭”。  相似文献   

15.
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把上海建设成为学习化城市”的基础工程,是在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理念下的一种家庭化建设。通过创建“学习型家庭”可形成又一个渴求知识的环境、营造更浓郁的学习气氛;通过学习也可丰富家庭生活的内涵,使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支持,有利于家庭的和睦和健康。  相似文献   

16.
开展"家校合作",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是时代与现实的呼唤,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的全新模式。本文就如何衔接家庭和学校,开展家校合作以推动学校英语教学的高效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哲学与童年哲学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家”哲学,它们在人之成-人与人生的层面回答了人何以为“家”、如何在“家”与如何成“家”的生存论问题。儿童与童年的“家”哲学意涵,不仅说明它们在本源与存在的深度上乃是人之成-人及其所构成人生的栖居地,还显现出“儿童是诗人”“儿童是哲学家”“儿童是艺术家”等观点背后所蕴含的成“家”之意。  相似文献   

18.
请看看含有“家”的几个例子吧押1郾Therearethreepeo鄄pleinmyfamily.我家有三口人。2郾Thisismynewhouse.这是我的新房子。3郾MyhomeisinJiangxi.我家在江西。从以上三句含“家”的句子我们可以看出:“fami鄄ly”指“家庭”,强调的是一种社会结构或家庭成员。应当指出的是当强调社会结构时,family作主语时,谓语用单数形式;当强调家庭成员时,family作主语时,谓语用复数形式。如:Myfamilyisabigone.我家是个大家庭。Hisfamilyareallteachers.他家全是老师。“house”指的是“家,住房”,强调的是建筑物。如:Hisnewhous…  相似文献   

19.
流行音乐正式登上中国历史舞台以来,其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式,百余年来在普罗大众的精神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也参与了青年人的人格塑造与价值观形成过程。伴随消费主义思潮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群体,非常容易被当下眼花缭乱的媒体和传播手段裹挟而呈现“认同”危机。通过梳理中国流行音乐中的“家国叙事”,分析大学生“家国认同”危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在大学通识教育中通过加入流行音乐教育这一环节,更加涵育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构建“家国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上海教育》2023,(11):22-23
在教育场景逐渐走向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除了校园之外,家庭和社会成为学习发生的重要场所。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模式成为教育新生态。世界多个国家致力于探索“家-校-社”三方力量的有机融合,以形成长久和稳固的教育责任共同体。本期我们聚焦韩国、新西兰、日本、美国、北欧五国在这方面的探索与创新,以期为我国深化开展“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