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明代华北地区贞节观念的形成经历了辽、金、元时期的积淀,虽然目的同为激劝风俗,但明以前妇女贞节观与明代有甚大区别。明代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列女群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她们的形成与分布有其自身特色,这与当时重要的社会背景相联系,同时也受当地忠烈风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明代太监与佛教关系考述(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监与佛教的关系问题是明代佛教社会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详细探讨明代内廷太监群体佛教信仰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并以北京地区为例 ,考察明代太监与佛寺建置之间的密切联系 ,进而对太监与僧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做一些概括的类型分析。本文证明 ,太监与佛教的密切联系是明代佛教社会史中客观存在的一个重要现象及事实。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小说自身发展、书坊与明代刻书业、明代统治者政策与小说之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探讨明代小说史上荒芜期的形成原因及其对明代小说发展的影响,合理解释明代通俗小说自成书至刊行间隔百余年的奇特现象。并从这个方面入手,重新分析前辈学者所提以水浒叶子戏论证《水浒传》成书于嘉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水浒传》成书于嘉靖说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及其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宦官之祸超过汉唐,明代宦官专权的形成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明初太祖朱元璋禁止太监干预朝政,到成祖朱棣重用宦官,至宣宗朝秉笔太监当权,形成了宦官专权局面。明代宦官专权形成的原因,首先,是明代君主集权专制制度发展的结果;其次,是宦官机构完备的结果;再次,是宦官对厂卫操纵的结果。总之,明代宦官专权是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胡友平 《考试周刊》2008,(25):232-233
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故其历来有着较为广泛的社会基础.明建国后道教成为朝廷确定的官方宗教,并得到长足发展,这与明代统治者的崇道等政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明代道教的发展与政治密切结合,形成了明代道教发展的独特特征.本文重点论述了明代道教发展的表现和特征,以及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6.
自宫风气盛行.本文全面探讨了明代社会自宫风气的发展情况、国家的禁止措施、形成原因及其影响.明代社会的自宫风气是多种因素互动的产物,不仅与明代统治者对宦官高度信任依赖的政治因素分不开,还与明代的经济、社会思潮等因素有关.反过来,自宫风气又深远地影响了国家社会的各方面.  相似文献   

7.
朝贡贸易是明代进行对外贸易的合法途径,在明代中后期时私人海外贸易迅速发展。出现了海外贸易从官方的朝贡贸易向私人的商舶贸易转变的趋势,并最终实现了这种转型。这种转型是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展开,并以地方为主导,形成了一系列局部性的海外贸易体制。它是明中后期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与世界贸易体系形成的必然结果,对明代的海外贸易、明代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明代宗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宗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赵全鹏1较之以前历代封建王朝,明代宗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尤为突出,这与明代宗藩分封制度和明代特定的政治环境是密不可分的。明代的宗藩分封制是在周汉分封制基础上稍加变异而形成的,最突出的变化表现在经济方面。明初,朱元璋为了巩固新生的...  相似文献   

9.
明代哲学源流包含三部分内容,分别是明代哲学之源、明代哲学、明代哲学之流。宋代哲学是明代哲学的直接思想来源,宋代奠定了理学的范式与基本议题。宋代哲学总体表现为客体性;客体性趋势发展至极,造就了明代哲学对客体性的反动,明代哲学总体表现为主体性。明代哲学的主体性趋势发展至极,迎来了客体性的再度崛起,以及对于宋明理学的批判,由此形成明代哲学之流,也就是明末清初及其后的哲学。明代哲学的整体研究有七个主要问题,均围绕正、反、合的三一模式展开。当前明代哲学主要遵循个案研究范式,并表现出与问题研究结合的趋势。明代哲学的断代研究离不开中国哲学史的大背景,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前,明代哲学研究主要依赖中国哲学史研究来推进:冯友兰注重客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轻;劳思光注重主体性,因此明代哲学在中国哲学史中占比较重。在《明代哲学史》出版之后,明代哲学研究则带动中国哲学史研究。新的明代哲学史研究与书写有四个重要的展开方向:从断代研究到源流综合研究;重点人物与边缘人物综合研究;从理学研究为中心到百家争鸣研究;从单一范式到多元范式的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家族移民史是中华民族迁移史的微观基础,明代武功县宋家堡宋氏家庭移民的原因和时间的历史溯源,对透视明代中叶陕西庞大的军户移民有一叶知秋的学术价值。研究采取历史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试图还原明代中叶宋氏家庭军垦移民的历史真相,继而为了解明代陕西庞大军户的形成奠定微观基础。明代在陕西实施的军屯移民战略,可稳定国防、充实“宽乡”、减轻赋役,形成明代特殊的移民方式,使陕西成为全国军户移民最多的省份。宋氏父子两代人的血泪移民史,是明代陕西军户移民现象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王传满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58-61,84
在人类历史上,贞节观念有一个从无到有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自周以来,节妇烈女的绝对数呈增长趋势,宋代是个明显的界限,节烈妇女人数陡然增加,至明清而达到极致。明清社会,程朱理学居于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女性贞节观教育不断加强,女性节烈楷模产生广泛的示范效应。明清徽州,贞节观念正是通过以上诸种途径不断被加以强化,并得以普遍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明清微州妇女节烈现象是异常突出的。节烈妇女可以务出四个最基本的类别:节妇、贞女、烈妇、烈女。明清徽州妇女节烈行为在许多情况下相互转化,贞女、烈女与节妇、烈妇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情况有所不同。这些妇女节烈行为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殉烈之义与家庭责任之间’权衡之后的重新选择。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的战乱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动荡,给江南社会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女性的生存状况急剧恶化。面对这种灾难,江南女性以殉节表明自己的人生抉择。通过对明清之际江南社会环境的恶化、明代贞节观的强化以及江南地区女性的特殊性等方面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妇女殉节这一社会现象背后的文化涵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尽管国家开辟了多种渠道来表彰节烈妇女,明清徼州也有大量知识精英记载节烈妇女的事迹,然而仍有有大量的节烈妇女可能被湮灭不彰.在这种情况下大众口头称颂以其低廉的成本需求及快捷的传递方式,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事迹不彰给节烈妇女与主流社会带来的双重缺憾.由于大众的口头称颂,推动了明清徽州节烈事迹的广泛传播,进入大众、社会与国家的记忆.在某种程度上说,分别以国家政府、知识精英与民间大众各自而又互相配合的表彰形成的合力,对徽州节烈风气的推动起到很大的作用,扼杀了许多妇女的青春与生命.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徽州妇女节烈之风盛行,然而对贞节烈妇的研究多停留在普通徽州女子身上,而忽略了徽州才媛这一特殊群体.徽州才媛虽如一支寒梅傲然挺立于清代妇女文坛,但由于受到新安理学教育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她们亦未能走出节烈这个封建羁绊.  相似文献   

16.
妇女贞节旌表在春秋战国时代已见于记载,其后在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时期,贞节旌表制度不断发展,宋元时期妇女贞节旌表制度日趋完善。明清时期,旌表制度远比前代受到重视,节烈表彰有严格的程序,按涉及的行政级别可以分为中央和地方表彰,级别愈高,其程序和过程就愈复杂。明清时期,中央旌表的门槛不断降低,旌表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表明统治者在主观上利用贞节旌表来维护家庭乃至社会稳定的意识不断强化,但客观上旌表的功能却在不断弱化。明清除了中央朝廷的旌表之外,地方政府也提供次一级的表彰方式,其程序较为简单,是中央朝廷旌表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17.
自宋以降,理学贞节观便被当权者奉为规范妇女行为的伦理准则。明清时期,贞节观对于广大妇女的束缚更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由于甘肃政府对理学贞节观的极力提倡和家庭的传统教育,深受影响的广大妇女有的对已死去的丈夫忠贞不二、不愿改嫁,有的为保贞节而不得不选择死亡,有的未婚守贞,逐渐形成了节妇、烈妇和贞女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明清两朝政府对贞节妇女的旌表非常重视,但最终能获取朝廷旌表的节烈妇女毕竟只占符合旌表条件妇女当中的极少数。烈女事迹记载在朝廷只存于部分皇帝批准旌表呈请的记录,正史记载的节烈妇女也非常有限,无法使更多的节烈妇女事迹得以流传后世。于是一些文人士大夫为弥补旌袁的诸种不足,开辟另外的空间来表扬贞节妇女,包括地方志的采录、家谱的录入和文集记载。知识精英的文字记载与国家旌表在社会效果上殊途同归,成为有效的教化手段,弥补了国家旌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明清贞节观念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时期,明清时期徽州节烈现象与其他地方相比,尤为突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明清节烈风气特别是徽州妇女节烈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普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主观因素。其主观因素主要表现在对贞节伦理的守护、对家庭责任的担当、对困窘生活的逃避以及留名传世的愿望等几个方面。明清徽州这种突出的节烈现象是贞节观念的强化,国家与徽州地方宗族所制定的各种相关制度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女性自身的因素,共同产生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