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除形而上学的定义输入开放式话语,有必要从理论自觉语境中,对引进西方的教育管理思想进行提炼和总结,以语言为进路在认识论意义的场域,依托高等教育管理话语流变的规律与特点,来嫁接与推展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形成大致认同的高等教育管理学说及学术成果;与此同时,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现实话语进行洞察,从管理的各种活动中找寻语言的根系,整合"他理论"话语与"自我管理实践"话语内涵,以再现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科学话语共同体发展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高等教育"质量话语"的产生具有先天的依附性,由于研究的不成熟及大学本身的特殊性,高等教育"质量"作为一种话语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价值.不过,尽管如此,由于质量的重要性,高等教育的质量话语在较短的时间内却创造了不朽的传奇.通过对其他学科领域中"质量"话语的不断引入与繁衍,从而使得高等教育迅速走进了以质量为中心的时代.  相似文献   

3.
贾佳 《江苏高教》2021,(8):46-53
当前,转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术论题.作为一种日益普遍的话语,高等教育转型被广泛运用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多方面,涉及高等教育论域中的多个主题并触及高等教育的核心论域;作为一个学术概念,高等教育转型本质上是对高等教育整体进行组织再造与系统重构的过程,制度与文化是高等教育系统重构的关键点,核心内涵与目标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作为一个理论视角,高等教育转型是深入探究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的重要方式,通过对高等教育转型问题系统研究发展出一种"转型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转型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林杰 《教育科学》2023,(1):28-34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语言流变研究是当前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中的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本文试从大学称谓流变的视角来探究高等教育结构的历史变革规律和特点,阐明高等教育语言流变与高等教育变革发展的关系规律,以丰富当前高等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评估话语的缺失是高等教育评估实践中不容忽视的现象.文章从"话语"的语辞分析入手,对高等教育话语的涵义和特征进行了厘定,对高等教育评估话语缺失的主要表现进行了归纳.同时,运用高等教育学的有关原理,从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客体和环境三个维度入手,构建了高等教育评估的有效话语.  相似文献   

7.
高等教育话语是反映高等教育实践活动重要且独特的言语符号系统与价值意涵表征。基于话语权力视角的构建与分析,可以认为:高等教育话语权是高等教育话语所展现出的理论话语主导权、学科话语表达权、工作话语支配权,高等教育话语与高等教育话语权是一体同构的互动关系。然而在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过程中,却陷入了高等教育理论话语主导权的"本质性弱势"、高等教育学术话语表达权的"边缘性失语"、高等教育工作话语支配权的"机械性排他"的困境。因此,为切实提高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建构的能力水平,应通过"塑化理论话语的合法性基础、增进学术话语的学术性认同、消解工作话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对立"三位一体式的策略来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尽管政治、经济和文化对其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人口、资源、环境对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同样不可替代.我们要遵循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处理好高等教育与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科学、合理地利用生态环境,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选择无处不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充满选择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种种问题的本质,源于我们对教育发展多种可能性所必需进行理性选择的困惑.我们认为,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其它领域行为选择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的选择问题.李枭鹰所著的《高等教育选择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从选题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上述背景,并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学科属性再考量: 一种多元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的学科属性,应从问题空间、学科独立性、中西文化和话语立场等多重视角加以重新考量。结合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科研制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高等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界的理想追求与现实抉择。但创建庞大的多级学科群,必然导致其研究领域的泛化与学科责任的缺失。因此,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需要多研究些问题,少建些学科。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市场化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所在。高等教育市场化是指将市场机制引入高等教育领域,以市场的方式配置高等教育资源。高等教育市场化形成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新公共管理主义、高等教育私人产品观;现实原因是经济全球化促使国际竞争加剧、高等教育的财政困境和政府单一办大学的局限。在高等教育市场化的进程中,我们需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市场只能有限度地介入高等教育领域,完全按照市场化运作高等教育并不符合教育的特殊规律和独特使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在现代语境下容易滋生某些垄断性、自利性、独白性思想与行为.直接导致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分裂与导向偏离。因而可以借鉴具有批判精神与解构特性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反思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独白”语境,批判其非规范化的话语场域、非合作的话语思维、非一致的话语表达,主张重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对话”语境,为塑造力量均衡、民主协商、平等对话、技术进步的对话范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自由及其限度——《高等教育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自由是学者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同时也是大学的最高准则之一。那么,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自由是无限度的吗?美国高等教育专家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著作《高等教育哲学》中从学术自由的合理性基础、学术自由与价值中立、学术自由与宗教和政党的关系等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具有独到的见解,有助于我们理解大学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4.
以科学发展观反思高等教育大众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按规律发展。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双.的核心是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教育发展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我们从理论层面、政策层面和实践层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行理性反思,使我国的高等教育回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研究的“学科”与“领域”之争是一个久争不决的问题。从学科的本源判断,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合法性来源于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特殊性。作为教育活动的特殊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活动具有一些传统教育学无法解释的特殊问题和特殊规律。那么,作为研究高等教育活动特殊问题与特殊规律的学科,高等教育学应当成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在这个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中语义发展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义的发展是对儿童语言习得影响较大而研究相对较少的一个领域,本文通过对儿童在词语习得过程中及儿童在话语构建和话语理解过程中语义发展规律的研究,阐释了语义发展影响着儿童语言自身的发展和语言之外更广泛领域的重大意义,并探讨了该规律对母语教学和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是目前最为响亮和令人动心的主流话语.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促进了教育公平,但高等教育公平仍凸显出不少矛盾.应通过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的科学内涵和学科建设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高等教育既是一种独立的教育门类 ,有着丰富的内涵 ,也是一个广泛的活动领域。高等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和环境之间的矛盾 ,其基本规律有两条 ,一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 ,二是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 ,是在广泛开展问题研究和多学科研究的基础上 ,以哲学认识论为武器 ,建立高等教育自己独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多学科知识介入高等教育研究是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研究领域中的多学科知识大多是在西方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是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多学科知识作为承载西方文化信息的话语,用来解释我国高等教育问题时未必都能相容。研究者只有对多学科知识与我国高等教育问题的文化认知差异进行历史与比较分析,才能发展并创造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独特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的发展将具有本土性和民族性的中国高等教育带向了世界,同时,现代性的异化又造成了中国高等教育话语在世界舞台消失的困局。一方面,现代性推动的全球化塑造了普世主义,并在西方全球扩张过程中演变为西方中心主义,导致中国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被动接受和依附;另一方面,在现代性衍生出的工具理性之下量化和标准化指标盛行,使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并入以西方话语体系为主导的轨道。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需要对异化的现代性进行反思和调适,破除对西方话语体系的盲目崇拜,走出二元对立的困境,面向多元共生,从工具理性回归价值理性。要通过提升高等教育办学实力来夯实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基础,为人民发声、为中国发声、为世界发声。更要把握好现代性与西化、现代性与政治、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张力平衡,处理好中外关系、古今关系,既做到博采百家,又最终做到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